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信南高速公路各互通式立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环境的分析,结合总体的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提出最适宜的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66-01
一、项目概况
河南省信阳至南阳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大通道上海至西安(沪陕)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向西依次穿越信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全长182.904公里,分信阳至泌阳段、泌阳至南阳段两个项目进行建设。公路沿途所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多样,因此,如何结合现场环境,做出能体现出各互通式立交区独特风格的景观绿化方案是此次设计的关键。
二、设计指导思想
采用植物建立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持续稳定的绿色生态体系,注意植物群落的构建,充分体现出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的特点,景观绿化设计以大色块的植物构图进行设计意图表现,突出观赏的瞬时性,使之符合人们的视线要求。
植物造景突出植物群落特点,打破原有高速公路绿化以模纹彩带造型为主的单一模式,采用乔、灌、地被多种绿化模式并存,营造高速公路绿化多姿多彩的景观特色,突出景观的多样性及生态的稳定性。
打破就设计论设计的原始格局,统筹考虑,构建沿线整体生态防护体系及景观体系。使整条道路的景观绿化设计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点,统一中不失变化,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三、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干线公路,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也给地表留下了一条条的“伤疤”,故本着尽快恢复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的原则,尽量保持立交区内原有的地形地貌,种植沿途常见的自然植被群落。将乡土植物材料充分加以利用。
人工景观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较为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将其自身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加以体现。
四、设计原则
(一)交通安全性原则
即确保绿化工程施工后的行车安全。视线引导种植,通过绿地种植来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以引导驾驶人员安全操作,提高快速交通下的安全性。另外在禁植区避免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二)景观舒适性原则
树立大绿化、大环境思想,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和沿途两侧风光相结合,注意整体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选用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时,考虑降噪、防尘、减低风速、净化空气等功能,使高速公路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身。
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的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创造具有时代感,反映风土人情以及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路域景观。
(三)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用的植物应具有最佳的适应性,具有抗逆性、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好管理的特点。
选用的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生物防护性能好。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合理控制密度,注重近远期效果相结合。
(四)经济适用性原则
选用植物材料时,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降低造价和后期管理费用。
(五)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选择要乔、灌、草相结合,落叶与常绿树相搭配,尽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原始状态。
五、互通立交区绿化设计
以桐柏互通式立交和泌阳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说明:
(一)桐柏互通式立交
该立交区内两个匝道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选用了刺槐、火炬树等耐瘠薄的树种;方案依据地形设计了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匝道内树种的选用注意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以免冬季出现萧条的景观。车辆在分车点时的车速较慢,在此处的设计注重景观效果。
(二)泌阳互通式立交
该立交区在主线南侧的两个匝道区内均存在积水现象,经过现场勘踏,决定在地势低的地方设计蒸发池,周边种植耐水湿植物水杉、重阳木,沿主线边缘地区种植花灌木百日红、月季、夹竹桃,盛花季节远看即是花海一片。匝道内采用大面积片林种植形式,注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即四季分明又长年有绿。在地势高低不同的地方依据其高度不同种植了不同的树种,形成丰富的层次。
结束语: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区的景观绿化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自然,少一些人工雕凿的痕迹,将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不可将高速公路与周围环境孤立起来,而应该将高速公路景觀与大地景观结合在一起,用地景的观念来研究高速公路绿化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与景观设计,将改善高速公路网络生态环境的视野从公路绿化转向区域尺度的生态绿地系统。
作者单位: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66-01
一、项目概况
河南省信阳至南阳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大通道上海至西安(沪陕)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向西依次穿越信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全长182.904公里,分信阳至泌阳段、泌阳至南阳段两个项目进行建设。公路沿途所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多样,因此,如何结合现场环境,做出能体现出各互通式立交区独特风格的景观绿化方案是此次设计的关键。
二、设计指导思想
采用植物建立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持续稳定的绿色生态体系,注意植物群落的构建,充分体现出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的特点,景观绿化设计以大色块的植物构图进行设计意图表现,突出观赏的瞬时性,使之符合人们的视线要求。
植物造景突出植物群落特点,打破原有高速公路绿化以模纹彩带造型为主的单一模式,采用乔、灌、地被多种绿化模式并存,营造高速公路绿化多姿多彩的景观特色,突出景观的多样性及生态的稳定性。
打破就设计论设计的原始格局,统筹考虑,构建沿线整体生态防护体系及景观体系。使整条道路的景观绿化设计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点,统一中不失变化,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三、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干线公路,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也给地表留下了一条条的“伤疤”,故本着尽快恢复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的原则,尽量保持立交区内原有的地形地貌,种植沿途常见的自然植被群落。将乡土植物材料充分加以利用。
人工景观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较为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将其自身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加以体现。
四、设计原则
(一)交通安全性原则
即确保绿化工程施工后的行车安全。视线引导种植,通过绿地种植来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以引导驾驶人员安全操作,提高快速交通下的安全性。另外在禁植区避免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二)景观舒适性原则
树立大绿化、大环境思想,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和沿途两侧风光相结合,注意整体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选用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时,考虑降噪、防尘、减低风速、净化空气等功能,使高速公路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身。
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的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创造具有时代感,反映风土人情以及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路域景观。
(三)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用的植物应具有最佳的适应性,具有抗逆性、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好管理的特点。
选用的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生物防护性能好。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合理控制密度,注重近远期效果相结合。
(四)经济适用性原则
选用植物材料时,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降低造价和后期管理费用。
(五)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选择要乔、灌、草相结合,落叶与常绿树相搭配,尽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原始状态。
五、互通立交区绿化设计
以桐柏互通式立交和泌阳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说明:
(一)桐柏互通式立交
该立交区内两个匝道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选用了刺槐、火炬树等耐瘠薄的树种;方案依据地形设计了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匝道内树种的选用注意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以免冬季出现萧条的景观。车辆在分车点时的车速较慢,在此处的设计注重景观效果。
(二)泌阳互通式立交
该立交区在主线南侧的两个匝道区内均存在积水现象,经过现场勘踏,决定在地势低的地方设计蒸发池,周边种植耐水湿植物水杉、重阳木,沿主线边缘地区种植花灌木百日红、月季、夹竹桃,盛花季节远看即是花海一片。匝道内采用大面积片林种植形式,注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即四季分明又长年有绿。在地势高低不同的地方依据其高度不同种植了不同的树种,形成丰富的层次。
结束语: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区的景观绿化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自然,少一些人工雕凿的痕迹,将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不可将高速公路与周围环境孤立起来,而应该将高速公路景觀与大地景观结合在一起,用地景的观念来研究高速公路绿化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与景观设计,将改善高速公路网络生态环境的视野从公路绿化转向区域尺度的生态绿地系统。
作者单位: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