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后当然颇为自恋,自恋自己当年凭一本萨特的《存在主义》或朦胧诗集就能骗到女孩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是姜文的自传电影,他岁数不够。作为63年生人,他文革时不过是三五岁的小屁孩。电影原著是王朔,一个58年属狗的叛逆者的回忆。
从思维和情感源代码上看,王老师其实不属于50后,他是个主动洗脱文革源代码的自省者。记得老王在一次电视节目上与母亲相坐而泣,一点顽主的劲头都没了。洗脱记忆中的源代码那么容易吗?那是个呕吐过程。“父亲就是一件军大衣,母亲就是一件白大褂”就是他们对父母的记忆。反击和调侃是王朔减轻痛苦的方式,没成想这一方式领一时风气之先,成恶搞派鼻祖。
王朔开了个头,多数60后开始倒戈,相信你能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假借傻子骂的那句“傻×”看出:我们度过了一个多“傻×”的年代。
60后虽与70后归为一代人,但60后更代表承上启下,一头批判继承着计划经济的福利,一边又在市场化、全球化、互联网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是的,60后是“什么都没落下的一代”:文革、改革开放、全球化、互联网、福利房、情场得意、职场霸气……事实上,他们是胡润百富榜上人数最多的群体。
我把60后统称为“486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接受开放洗礼,40来岁。现在怕是升到五张了吧,但仍都不想退位,他们是公司领导或至少混个“资深”,他们是政商各界的一方领导。
60后的时代命题是,如何在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延长兑现自己价值的时间。
60后在形成世界观时,面朝世界,春暖花开,80年代是中国人离世界最近的时光。今天,我们在外形上离世界最近,但在观念上却出现分离,一部分人拥抱世界,另一部分人选择回到旧时代去。
媒体总说现在90后怎么自我自主,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60后给了相对宽容的成长环境。总的来说,60后占位不错,职场兼情场得意。不像50后靠《红色娘子军》等革命舞蹈来性启蒙,60后青葱时光在大学宿舍贴上刘晓庆,出门就亲她一口。刘当年声称要为中国电影献身当第一个女裸。
60后是现货,80后是期货。可以说这帮家伙该赶上的都赶上了。有钱、有权、有品位。无论在哪方面都取得最好资源,处于权力、财富、声望和体力的最佳组合期。这就难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了。女人是专为男人定制的一杆秤,可以准确量出男人们的价值和走势。据调查,中国女性择偶“要现货不要期货”(所谓“大叔控”) ,她们抛弃掉多年来秉承的职业、学历、容貌、年龄等择偶标准,首选事业成功作为压倒性条件。青年女性热捧中年成功男士成了这时代没出息的标志之一。
在权力、位置和性资源上霸着不放手,实质上是缘于一种挥之不去的地位恐慌症。60后毕竟青春挥霍殆尽,他们像精明的风险投资家,十分懂得何时及时兑现。因为他们知道,现货之后是跳楼货。
冯小刚在《非诚勿扰》里晒寂寞,主角秦奋还伤春悲秋的。那片子分明是代际情场战争,60后抢70后80后的,70后抢80后90后的,80后再去抢90后的……一直抢下去。谁有资源谁抢。这么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才是对等的,管它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呢。
每代人都会对自己的少年时光自恋,“每个老顽童心中都有个少年”。60后当然颇为自恋,自恋自己当年凭一本萨特的《存在主义》或朦胧诗集就能骗到女孩。《新周刊》在做《向八十年代致敬》专题时遭到小字辈们反讽,你们的那个时代该拜拜啦吧,现在这些拼爹拼资源的事儿不都是你们干出来的?年轻人一方面指责老家伙应当对现在社会固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报怨他们挡了自己的道。
60后当知足,得退且退吧。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是姜文的自传电影,他岁数不够。作为63年生人,他文革时不过是三五岁的小屁孩。电影原著是王朔,一个58年属狗的叛逆者的回忆。
从思维和情感源代码上看,王老师其实不属于50后,他是个主动洗脱文革源代码的自省者。记得老王在一次电视节目上与母亲相坐而泣,一点顽主的劲头都没了。洗脱记忆中的源代码那么容易吗?那是个呕吐过程。“父亲就是一件军大衣,母亲就是一件白大褂”就是他们对父母的记忆。反击和调侃是王朔减轻痛苦的方式,没成想这一方式领一时风气之先,成恶搞派鼻祖。
王朔开了个头,多数60后开始倒戈,相信你能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假借傻子骂的那句“傻×”看出:我们度过了一个多“傻×”的年代。
60后虽与70后归为一代人,但60后更代表承上启下,一头批判继承着计划经济的福利,一边又在市场化、全球化、互联网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是的,60后是“什么都没落下的一代”:文革、改革开放、全球化、互联网、福利房、情场得意、职场霸气……事实上,他们是胡润百富榜上人数最多的群体。
我把60后统称为“486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接受开放洗礼,40来岁。现在怕是升到五张了吧,但仍都不想退位,他们是公司领导或至少混个“资深”,他们是政商各界的一方领导。
60后的时代命题是,如何在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延长兑现自己价值的时间。
60后在形成世界观时,面朝世界,春暖花开,80年代是中国人离世界最近的时光。今天,我们在外形上离世界最近,但在观念上却出现分离,一部分人拥抱世界,另一部分人选择回到旧时代去。
媒体总说现在90后怎么自我自主,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60后给了相对宽容的成长环境。总的来说,60后占位不错,职场兼情场得意。不像50后靠《红色娘子军》等革命舞蹈来性启蒙,60后青葱时光在大学宿舍贴上刘晓庆,出门就亲她一口。刘当年声称要为中国电影献身当第一个女裸。
60后是现货,80后是期货。可以说这帮家伙该赶上的都赶上了。有钱、有权、有品位。无论在哪方面都取得最好资源,处于权力、财富、声望和体力的最佳组合期。这就难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了。女人是专为男人定制的一杆秤,可以准确量出男人们的价值和走势。据调查,中国女性择偶“要现货不要期货”(所谓“大叔控”) ,她们抛弃掉多年来秉承的职业、学历、容貌、年龄等择偶标准,首选事业成功作为压倒性条件。青年女性热捧中年成功男士成了这时代没出息的标志之一。
在权力、位置和性资源上霸着不放手,实质上是缘于一种挥之不去的地位恐慌症。60后毕竟青春挥霍殆尽,他们像精明的风险投资家,十分懂得何时及时兑现。因为他们知道,现货之后是跳楼货。
冯小刚在《非诚勿扰》里晒寂寞,主角秦奋还伤春悲秋的。那片子分明是代际情场战争,60后抢70后80后的,70后抢80后90后的,80后再去抢90后的……一直抢下去。谁有资源谁抢。这么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才是对等的,管它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呢。
每代人都会对自己的少年时光自恋,“每个老顽童心中都有个少年”。60后当然颇为自恋,自恋自己当年凭一本萨特的《存在主义》或朦胧诗集就能骗到女孩。《新周刊》在做《向八十年代致敬》专题时遭到小字辈们反讽,你们的那个时代该拜拜啦吧,现在这些拼爹拼资源的事儿不都是你们干出来的?年轻人一方面指责老家伙应当对现在社会固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报怨他们挡了自己的道。
60后当知足,得退且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