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每一个有关葡萄酒的邀请,我都期望自己总是说‘好’。每当自己说‘不’时,在内心总不免感慨自己能力的有限。”
李德美:曾求学于法国国立农业工程师学院,学习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并在波尔多庞马(Palmer)酒庄工作,走访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智利以及葡萄牙等世界葡萄酒产区。现任北京农学院教师,教授酿酒、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并担任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葡萄酒国家评委、葡萄酒产品国家标准委委员等职务。
接触葡萄酒圈子之初,便已听闻李德美的名字。当时,对一切尚不了解的我,只是知晓他是北京农学院的老师,无论行业内外、男女老幼,都会亲切而尊敬地称呼他为“德美老师”。相识、熟悉之后才发现,盲品会、酿酒技术研讨会、培训、推广……但凡与葡萄酒相关的活动,常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而他的文字也常见诸于社会及行业各大媒体。
他对葡萄酒知识及文化既严谨又不失幽默的介绍,让葡萄酒爱好者受益匪浅;他对葡萄酒行业切中要害敢于直言的见地,使人闻之如醍醐灌顶;他对来自业内业外、无论个人或企业有关葡萄酒的求助,总是尽其所能热情地给予帮助,令人感动不已。有人说他是葡萄酒的“传道者”,有人把他喻为“剑客”,他却说,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推动,自己只是力尽所能地在做一些事。
这就是李德美,献身葡萄酒事业,致力于立言治学,为人低调,无私而又慷慨。
恋恋葡萄酒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爵士乐低沉幽雅,把身子深深埋在柔软的沙发里,琼浆倾入晶莹剔透的高脚杯……都说酒精可以激活味蕾,变幻的葡萄酒能把灵魂和肉体一同推入仙境,让人沉醉,可是德美老师与葡萄酒的第一次邂逅并没有如此完美。
其时,性格恬静、喜与植物相处的李德美正在西北农业大学攻读园艺专业。他的老师李华博士从法国留学归来,酿造出第一批葡萄酒成品,他购买了两瓶带回家,“酸酸的,感觉有些失望。”虽然这一次经历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感触,但毕业后,李德美加入了中国葡萄学会并参与相关工作,这使得他与葡萄酒的缘分在持续中发酵,波澜不惊的心也慢慢被葡萄酒的魅力打动,“很偶然地在葡萄酒庄园做客,在酿酒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工艺,我居然感觉到了它们的不同!这大大激发了我对葡萄酒的兴趣。”
如果说这次国内酒庄之行让他与葡萄酒的“恋情”开始升温,那么之后游历美国加州酒乡的实际体验则彻底确立了他和葡萄酒的关系。当时李德美和朋友在美国加州纳帕旅游,无意间,漫山遍野的葡萄园映入眼帘。时值秋季,葡萄刚被采收,五彩斑斓的葡萄叶随风起舞的壮美景象震撼了他,把葡萄酒作为事业的想法油然而生。
2001年初,李德美争取到了去法国学习酿酒技术的机会,法国无处不在的葡萄酒文化和友好的氛围,不仅让他理论技术水平突飞猛进,而且令他对葡萄酒有了更深的认识体悟,并在心底萌生向国人传播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责任感。
回国后,他不仅在中法示范农场担任首席酿酒师,搭建起国内第一支规范的葡萄酒种植酿造技术队伍;而且在学校开设了《葡萄酒文化与鉴赏》的公共选修课,传播葡萄酒知识;此外,他还参与国家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优势区划”中葡萄酒方面的工作,参与创办酒庄联盟,在多家媒体开始专栏传播葡萄酒文化和知识,如鱼得水地游刃于讲堂、酒厂、媒体等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
有遗憾的无奈
教师、酿酒师、品酒师、撰稿人……当被人称为“通家”时,他微笑地否认:“其实有很多人也做了很多工作,行业的发展是大家一起来维护推动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就可以做到的。现在,国内葡萄酒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人需要涉猎多个方面。当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大家的分工就会越来越细,研究也更深入,就不会有这样复杂的角色了。”
他希望自己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技术方面能有更深入的研究,开发丰富国产葡萄品种,提升国产葡萄酒产品品质。同时,培养更多有通识和兴趣的年轻人,也是他加诸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他认为消费者认识提升也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因此,他准备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写一本中国人如何认识葡萄酒的书,给予消费者一个全面系统的符合葡萄酒本质的认识。
毫无疑问,李德美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且一辈子为之坚持不懈奋斗的事情——葡萄酒。与葡萄酒从相遇相知一路走来,忙碌着、快乐着,却也夹杂一些无奈。在博客中,李德美曾写道:“面对每一个有关葡萄酒的邀请,我都期望自己总是说‘好’。每当自己说‘不’时,在内心总不免感慨自己能力的有限。”
国产品牌应走新世界路线
《酒世界》: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这已是大势所趋。与国产葡萄酒相比,您认为两者在产品、运营模式等方面各自有哪些优劣?
李德美:进口葡萄酒来源的国家,葡萄酒产业基础比较好,历史悠久,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技术、葡萄酒文化等方面的积淀远比我们深厚得多,葡萄酒品牌建设、网络开拓等也比我们更为成熟。
而在物流供应、渠道维护等方面,本土品牌更便捷。本土品牌也更了解本土市场,产品口感更适应消费者需求,但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我一直认为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的。本土品牌开拓市场、引导消费,进口品牌则在丰富产品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
《酒世界》:那么在推广方式上,您认为两者有哪些可以互相学习之处?
李德美:国内企业则在推广上更多地集中在生产方面,模仿别的产品,比如学习白酒或其它快速消费品,单纯地为说概念而说概念。我不反对找一个概念去宣传,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个概念。国产品牌可以多学习新世界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的做法,模仿之后要结合本土特点有所创新。
《酒世界》:您一直强调葡萄酒的市场推广要注重品质与内涵,而非单纯的外在手段。
李德美:对!因为葡萄酒本身是多元化的,产品个性鲜明,相互之间差异性很强,需要有丰富的品质内涵作保障。企业在推广时,外在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各自产品特点的品质内涵来支撑,否则单一地依赖概念或外在的手段,等消费者新鲜劲过了之后,可能会扭头就走,想再让他们回来很难。
中国尚无标志性品种
《酒世界》:您认为中国的葡萄酒是否需要产品分级?
李德美:肯定需要,但我认为分级之前需要做好一个基础工作,即生产技术规范。中国葡萄酒行业迫切需要在种植、酿造上有一个可执行的技术规范。
《酒世界》:目前,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李德美:从酿造上来说,国内葡萄酒产业基本与国际同步,因为酿造设备大多是引进国外的,我们的酿酒技术并不落后于国外。制约产业发展的是种植原料,在产区区域化、品种区域化、结合各地土壤气候特点配套的种植技术等方面都不够完善。30年了,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自己标志性的品种,这是令人遗憾的。
《酒世界》:这势必会压缩中国葡萄酒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
李德美:是的。本土品牌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葡萄品种,开拓出来的市场永远是给别人忙活,企业的路子可能会越走越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与种植技术的积累。
酿酒师不能只做一件事
《酒世界》:作为酿酒师,您倾向于酿造什么样的葡萄酒产品?
李德美:身为技术人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葡萄酒是一种商品,酿酒师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一位优秀高超的酿酒师,不一定非要获得哪些响当当的奖项,如果能够使得一个年产万吨的酒厂酿酒技术向前迈进一步,受益人群更广,也是值得称赞的,这比在几千瓶规模上酿造出能获得国际大奖的酒更重要。
《酒世界》:如何根据葡萄特质,酿造不同口感的葡萄酒?
李德美:以原料来设计产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基于对这块地方有长时间的观察,知晓产区气候对于葡萄原料品质及产品品质的影响,才能够在酿酒技术上充分发挥。这需要有多年的积累。
《酒世界》:酿造一瓶满意的葡萄酒,酿酒师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李德美:至少三个方面:首先,对葡萄酒的认识要充分、全面,了解知晓不同风格、不同产地、不同产区等各式各样的产品特点,这是基础;其次,要了解自己手中能够掌控的条件,包括当地土壤、气候特点以及种植品种表现,生产技术设备、生产队伍技术水准等;最后是对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了解,明白产品为谁而做,知道他们对产品的诉求在哪里。
中餐也需酒来配
《酒世界》:从配餐上,有观点认为中餐相对平衡,不需要葡萄酒来调配口感,您怎么看待?
李德美:中餐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但不少食物离开厨房后也需要其它调料、食物等来调配,丰富口感,给予味蕾完美享受。葡萄酒也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而与其它饮品相比,葡萄酒的口感更为丰富,潜力更大。
《酒世界》:我们知道您这几年一直在葡萄酒与中餐搭配上做一些努力。
李德美:做这个工作差不多有十年了,我与新加坡华人庄布忠先生一直在努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宣传葡萄酒必须结合本土饮食文化,即用熟悉饮食文化的华人来给华人介绍葡萄酒。
《酒世界》:是否有一定的突破?
李德美:中餐配酒的最大难度是中餐太复杂,从原料到加工方式五花八门,但是中餐分不同的菜系,同种菜系有相对固定的风格,我们现在按照菜系配酒,在服务方式上倡导分餐制。
此外,庄先生还创立了每年一次葡萄酒配中餐的研讨会,在新加坡、香港、大陆都有举办;有一份相关的中英文年刊和一个网站;也已经出版了一本书《108中菜醇酒绝配》。今年4月,我们还将在北京举办一个根据固定的中餐搭配葡萄酒的活动。
提高品酒技能不止要多喝
《酒世界》:您个人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酒?
李德美:我认为,年份真实,色泽与其年龄相仿,有品种的典型特征,酒体平衡与协调,满足这些条件的酒,是具备了称得上好酒的基础。评价葡萄酒的好与不好,还要根据享用的场合以及经济代价来考量。
只要没有被过度氧化、没有异味、没有失光或者浑浊变坏,我可能都会选择,视需要而定。排除场合限定,我更喜欢白葡萄酒、起泡酒,它们能调整身体状态,喝起来更轻松。
《酒世界》:您一般从哪些方面评判一个酒的品质?
李德美:当然要从视觉、嗅觉、味觉几个方面,但是我特别强调它的协调性、平衡性和连贯性。
《酒世界》:身为专业品酒师,您有哪些评酒原则?
李德美:原则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我”,尽可能把个人喜恶摒弃;然后是考虑被评价的产品在市场、行业里面处于怎样的水准。
《酒世界》:提高品酒技能方面,您个人有哪些体悟?
李德美:多喝,多与自己信任的高水平的人交流。
李德美:曾求学于法国国立农业工程师学院,学习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并在波尔多庞马(Palmer)酒庄工作,走访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智利以及葡萄牙等世界葡萄酒产区。现任北京农学院教师,教授酿酒、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并担任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葡萄酒国家评委、葡萄酒产品国家标准委委员等职务。
接触葡萄酒圈子之初,便已听闻李德美的名字。当时,对一切尚不了解的我,只是知晓他是北京农学院的老师,无论行业内外、男女老幼,都会亲切而尊敬地称呼他为“德美老师”。相识、熟悉之后才发现,盲品会、酿酒技术研讨会、培训、推广……但凡与葡萄酒相关的活动,常常出现他忙碌的身影,而他的文字也常见诸于社会及行业各大媒体。
他对葡萄酒知识及文化既严谨又不失幽默的介绍,让葡萄酒爱好者受益匪浅;他对葡萄酒行业切中要害敢于直言的见地,使人闻之如醍醐灌顶;他对来自业内业外、无论个人或企业有关葡萄酒的求助,总是尽其所能热情地给予帮助,令人感动不已。有人说他是葡萄酒的“传道者”,有人把他喻为“剑客”,他却说,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推动,自己只是力尽所能地在做一些事。
这就是李德美,献身葡萄酒事业,致力于立言治学,为人低调,无私而又慷慨。
恋恋葡萄酒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爵士乐低沉幽雅,把身子深深埋在柔软的沙发里,琼浆倾入晶莹剔透的高脚杯……都说酒精可以激活味蕾,变幻的葡萄酒能把灵魂和肉体一同推入仙境,让人沉醉,可是德美老师与葡萄酒的第一次邂逅并没有如此完美。
其时,性格恬静、喜与植物相处的李德美正在西北农业大学攻读园艺专业。他的老师李华博士从法国留学归来,酿造出第一批葡萄酒成品,他购买了两瓶带回家,“酸酸的,感觉有些失望。”虽然这一次经历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感触,但毕业后,李德美加入了中国葡萄学会并参与相关工作,这使得他与葡萄酒的缘分在持续中发酵,波澜不惊的心也慢慢被葡萄酒的魅力打动,“很偶然地在葡萄酒庄园做客,在酿酒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工艺,我居然感觉到了它们的不同!这大大激发了我对葡萄酒的兴趣。”
如果说这次国内酒庄之行让他与葡萄酒的“恋情”开始升温,那么之后游历美国加州酒乡的实际体验则彻底确立了他和葡萄酒的关系。当时李德美和朋友在美国加州纳帕旅游,无意间,漫山遍野的葡萄园映入眼帘。时值秋季,葡萄刚被采收,五彩斑斓的葡萄叶随风起舞的壮美景象震撼了他,把葡萄酒作为事业的想法油然而生。
2001年初,李德美争取到了去法国学习酿酒技术的机会,法国无处不在的葡萄酒文化和友好的氛围,不仅让他理论技术水平突飞猛进,而且令他对葡萄酒有了更深的认识体悟,并在心底萌生向国人传播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责任感。
回国后,他不仅在中法示范农场担任首席酿酒师,搭建起国内第一支规范的葡萄酒种植酿造技术队伍;而且在学校开设了《葡萄酒文化与鉴赏》的公共选修课,传播葡萄酒知识;此外,他还参与国家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优势区划”中葡萄酒方面的工作,参与创办酒庄联盟,在多家媒体开始专栏传播葡萄酒文化和知识,如鱼得水地游刃于讲堂、酒厂、媒体等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
有遗憾的无奈
教师、酿酒师、品酒师、撰稿人……当被人称为“通家”时,他微笑地否认:“其实有很多人也做了很多工作,行业的发展是大家一起来维护推动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就可以做到的。现在,国内葡萄酒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人需要涉猎多个方面。当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大家的分工就会越来越细,研究也更深入,就不会有这样复杂的角色了。”
他希望自己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技术方面能有更深入的研究,开发丰富国产葡萄品种,提升国产葡萄酒产品品质。同时,培养更多有通识和兴趣的年轻人,也是他加诸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他认为消费者认识提升也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因此,他准备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写一本中国人如何认识葡萄酒的书,给予消费者一个全面系统的符合葡萄酒本质的认识。
毫无疑问,李德美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且一辈子为之坚持不懈奋斗的事情——葡萄酒。与葡萄酒从相遇相知一路走来,忙碌着、快乐着,却也夹杂一些无奈。在博客中,李德美曾写道:“面对每一个有关葡萄酒的邀请,我都期望自己总是说‘好’。每当自己说‘不’时,在内心总不免感慨自己能力的有限。”
国产品牌应走新世界路线
《酒世界》: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这已是大势所趋。与国产葡萄酒相比,您认为两者在产品、运营模式等方面各自有哪些优劣?
李德美:进口葡萄酒来源的国家,葡萄酒产业基础比较好,历史悠久,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技术、葡萄酒文化等方面的积淀远比我们深厚得多,葡萄酒品牌建设、网络开拓等也比我们更为成熟。
而在物流供应、渠道维护等方面,本土品牌更便捷。本土品牌也更了解本土市场,产品口感更适应消费者需求,但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我一直认为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的。本土品牌开拓市场、引导消费,进口品牌则在丰富产品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
《酒世界》:那么在推广方式上,您认为两者有哪些可以互相学习之处?
李德美:国内企业则在推广上更多地集中在生产方面,模仿别的产品,比如学习白酒或其它快速消费品,单纯地为说概念而说概念。我不反对找一个概念去宣传,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个概念。国产品牌可以多学习新世界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的做法,模仿之后要结合本土特点有所创新。
《酒世界》:您一直强调葡萄酒的市场推广要注重品质与内涵,而非单纯的外在手段。
李德美:对!因为葡萄酒本身是多元化的,产品个性鲜明,相互之间差异性很强,需要有丰富的品质内涵作保障。企业在推广时,外在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各自产品特点的品质内涵来支撑,否则单一地依赖概念或外在的手段,等消费者新鲜劲过了之后,可能会扭头就走,想再让他们回来很难。
中国尚无标志性品种
《酒世界》:您认为中国的葡萄酒是否需要产品分级?
李德美:肯定需要,但我认为分级之前需要做好一个基础工作,即生产技术规范。中国葡萄酒行业迫切需要在种植、酿造上有一个可执行的技术规范。
《酒世界》:目前,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李德美:从酿造上来说,国内葡萄酒产业基本与国际同步,因为酿造设备大多是引进国外的,我们的酿酒技术并不落后于国外。制约产业发展的是种植原料,在产区区域化、品种区域化、结合各地土壤气候特点配套的种植技术等方面都不够完善。30年了,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自己标志性的品种,这是令人遗憾的。
《酒世界》:这势必会压缩中国葡萄酒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
李德美:是的。本土品牌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葡萄品种,开拓出来的市场永远是给别人忙活,企业的路子可能会越走越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与种植技术的积累。
酿酒师不能只做一件事
《酒世界》:作为酿酒师,您倾向于酿造什么样的葡萄酒产品?
李德美:身为技术人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葡萄酒是一种商品,酿酒师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一位优秀高超的酿酒师,不一定非要获得哪些响当当的奖项,如果能够使得一个年产万吨的酒厂酿酒技术向前迈进一步,受益人群更广,也是值得称赞的,这比在几千瓶规模上酿造出能获得国际大奖的酒更重要。
《酒世界》:如何根据葡萄特质,酿造不同口感的葡萄酒?
李德美:以原料来设计产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基于对这块地方有长时间的观察,知晓产区气候对于葡萄原料品质及产品品质的影响,才能够在酿酒技术上充分发挥。这需要有多年的积累。
《酒世界》:酿造一瓶满意的葡萄酒,酿酒师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李德美:至少三个方面:首先,对葡萄酒的认识要充分、全面,了解知晓不同风格、不同产地、不同产区等各式各样的产品特点,这是基础;其次,要了解自己手中能够掌控的条件,包括当地土壤、气候特点以及种植品种表现,生产技术设备、生产队伍技术水准等;最后是对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了解,明白产品为谁而做,知道他们对产品的诉求在哪里。
中餐也需酒来配
《酒世界》:从配餐上,有观点认为中餐相对平衡,不需要葡萄酒来调配口感,您怎么看待?
李德美:中餐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但不少食物离开厨房后也需要其它调料、食物等来调配,丰富口感,给予味蕾完美享受。葡萄酒也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而与其它饮品相比,葡萄酒的口感更为丰富,潜力更大。
《酒世界》:我们知道您这几年一直在葡萄酒与中餐搭配上做一些努力。
李德美:做这个工作差不多有十年了,我与新加坡华人庄布忠先生一直在努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宣传葡萄酒必须结合本土饮食文化,即用熟悉饮食文化的华人来给华人介绍葡萄酒。
《酒世界》:是否有一定的突破?
李德美:中餐配酒的最大难度是中餐太复杂,从原料到加工方式五花八门,但是中餐分不同的菜系,同种菜系有相对固定的风格,我们现在按照菜系配酒,在服务方式上倡导分餐制。
此外,庄先生还创立了每年一次葡萄酒配中餐的研讨会,在新加坡、香港、大陆都有举办;有一份相关的中英文年刊和一个网站;也已经出版了一本书《108中菜醇酒绝配》。今年4月,我们还将在北京举办一个根据固定的中餐搭配葡萄酒的活动。
提高品酒技能不止要多喝
《酒世界》:您个人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酒?
李德美:我认为,年份真实,色泽与其年龄相仿,有品种的典型特征,酒体平衡与协调,满足这些条件的酒,是具备了称得上好酒的基础。评价葡萄酒的好与不好,还要根据享用的场合以及经济代价来考量。
只要没有被过度氧化、没有异味、没有失光或者浑浊变坏,我可能都会选择,视需要而定。排除场合限定,我更喜欢白葡萄酒、起泡酒,它们能调整身体状态,喝起来更轻松。
《酒世界》:您一般从哪些方面评判一个酒的品质?
李德美:当然要从视觉、嗅觉、味觉几个方面,但是我特别强调它的协调性、平衡性和连贯性。
《酒世界》:身为专业品酒师,您有哪些评酒原则?
李德美:原则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我”,尽可能把个人喜恶摒弃;然后是考虑被评价的产品在市场、行业里面处于怎样的水准。
《酒世界》:提高品酒技能方面,您个人有哪些体悟?
李德美:多喝,多与自己信任的高水平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