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内涵和建设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给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但随之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对可持续性发展进程起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以保护环境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打造宜居、绿色的城市,所以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变得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经济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了利用,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在持续发展方面也能实现高效形式,生态城市建设中范围更加广泛,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乡村也进行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地区相统一,生态城市系统性决定了其建设的全面性。
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推动人们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改善,在利用资源方面要合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和自然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整合,对环境质量进行重视,同时,对整体效益的实现更加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目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限地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1)、环境的生态化表现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时,需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在适当的区域内建立良好的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配置,使植被的结成和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实现对大气、水及噪声等环境的有效的控制,对固体废弃物实现利用及回收,打造出来的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能够良好的衔接和融合。
(2)、社会的生态化表现
注重对人们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引导人们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使可持续发展观点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在法律体系、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上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及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人口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打造出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3)、经济的生态化表现
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确保经济的生态化,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重视经济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利用,加快生态农业的全方面发展,加快工业的清洁生产,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清洁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能源结构的主体。加快推广生态化交通、生态化旅游及生态化居住小区,充分的利用清洁能源,打造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三、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1)、城市承载力
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人类过分破坏环境,终有一天,生态系统的承受力会达到极限而崩溃,这就是城市承载力原则。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类,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都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发展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再者,要确保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开发,使其最大化地得到利用。可通过评估的方法确定城市承载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承载力。此外,一个城市的人口过多,分布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的规划。
(2)、经济发展与环保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科学有关,但也徘徊于经济学的边缘,主要通过经济杠杆解决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对环境造成了大量污染,凸显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也反映了人类未考虑远处,只考虑近处,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能源问题、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时,给人们一味地从大自然中的索取行为敲了警钟,并为此付出了许多代价。因此,研究相应的环保政策成为许多学者积极去做的事情,在进行科学的比较后,再筛选出合适的方法,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如果任由这样的行为继续发展,人类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自食恶果。因此,必须要杜绝这样的肆无忌惮,学会用长远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系统,只有和谐共生,积极采取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措施,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4)、发展与个性
城市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规划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生态系统。根据成长性原则,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考虑周全,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建设和规划时突出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对能够展示城市特色的景和物进行有个性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内涵,抓住经济和环境,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彰显生态城市的个性。
四、生态城市的规划要点
(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自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所以这些是对建立生态型城市十分有利,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通过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元素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现有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
(2)、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需要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把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理念都融为一体,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着重点是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
(3)、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4)、加强城市綠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划定绿化用地范围,科学布局城市绿化结构,重视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合理规划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同时加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
(5)、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近年来,城市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所以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主要应体现在公共交通优先上,这是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先考虑,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的专项规划,落实其发展用地及在其他规划中的优先地位,从而将公共交通优先得以落实。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美化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设计人员一定要立足长远,在设计中坚持生态原则,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
[2]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J].城市规划,2012.
[3]杨明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4]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但随之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对可持续性发展进程起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以保护环境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打造宜居、绿色的城市,所以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变得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经济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了利用,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在持续发展方面也能实现高效形式,生态城市建设中范围更加广泛,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乡村也进行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地区相统一,生态城市系统性决定了其建设的全面性。
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推动人们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改善,在利用资源方面要合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和自然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整合,对环境质量进行重视,同时,对整体效益的实现更加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目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限地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1)、环境的生态化表现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时,需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在适当的区域内建立良好的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配置,使植被的结成和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实现对大气、水及噪声等环境的有效的控制,对固体废弃物实现利用及回收,打造出来的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能够良好的衔接和融合。
(2)、社会的生态化表现
注重对人们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引导人们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使可持续发展观点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在法律体系、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上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及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人口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打造出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3)、经济的生态化表现
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确保经济的生态化,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重视经济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利用,加快生态农业的全方面发展,加快工业的清洁生产,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清洁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能源结构的主体。加快推广生态化交通、生态化旅游及生态化居住小区,充分的利用清洁能源,打造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三、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1)、城市承载力
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人类过分破坏环境,终有一天,生态系统的承受力会达到极限而崩溃,这就是城市承载力原则。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类,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都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发展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再者,要确保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开发,使其最大化地得到利用。可通过评估的方法确定城市承载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承载力。此外,一个城市的人口过多,分布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的规划。
(2)、经济发展与环保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科学有关,但也徘徊于经济学的边缘,主要通过经济杠杆解决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对环境造成了大量污染,凸显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也反映了人类未考虑远处,只考虑近处,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能源问题、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时,给人们一味地从大自然中的索取行为敲了警钟,并为此付出了许多代价。因此,研究相应的环保政策成为许多学者积极去做的事情,在进行科学的比较后,再筛选出合适的方法,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如果任由这样的行为继续发展,人类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自食恶果。因此,必须要杜绝这样的肆无忌惮,学会用长远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系统,只有和谐共生,积极采取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措施,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4)、发展与个性
城市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规划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生态系统。根据成长性原则,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考虑周全,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建设和规划时突出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对能够展示城市特色的景和物进行有个性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内涵,抓住经济和环境,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彰显生态城市的个性。
四、生态城市的规划要点
(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自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所以这些是对建立生态型城市十分有利,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通过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元素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现有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
(2)、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需要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把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理念都融为一体,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着重点是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
(3)、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4)、加强城市綠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划定绿化用地范围,科学布局城市绿化结构,重视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合理规划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同时加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
(5)、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近年来,城市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所以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主要应体现在公共交通优先上,这是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先考虑,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的专项规划,落实其发展用地及在其他规划中的优先地位,从而将公共交通优先得以落实。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美化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设计人员一定要立足长远,在设计中坚持生态原则,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
[2]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J].城市规划,2012.
[3]杨明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4]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