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实验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真实记录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还是评价学生科学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
目前,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科学实验记录往往拘泥于简单的数据记录,忽略了学生自我观点和思想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运用科学实验记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儿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无比奇妙的陌生世界。由于感官受多种自然现象的反复刺激,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相悖或不一致的观点,即前概念。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最感兴趣,所拥有的科学前概念带有强烈的年龄认知特点,难以把握。所以,科学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使之充分地为教育教学所用。
科学实验记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提倡学生使用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充分展现学生前概念思维轨迹,以方便自己获取他们的前概念。
如在进行《磁铁的两极》教学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磁铁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述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前,让学生思考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上磁力的分布情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本上。
不难发现,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的猜测多种多样,可见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思维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所以,在科学课所设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重要数据,从中寻找科学规律,得出结论,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解《昼夜交替现象》时,学生在大胆猜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后,会利用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要求学生能观测到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就行。但这远远不够,要想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规律,不妨利用科学实验记录表。
如图所示,教师细致地要求学生做分步实验,并仔细观察地球在每一个方位时的昼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然后以记录的数据作为依据,得出最终结果。
在实验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跟随模拟实验中天体的运动前进,同时,还可能有更多新的发现哦。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会进行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完成。这样容易导致大多数成员爱好实验而忽视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使得小组内交流和研讨无法开展。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要求每个学生除了有相应的分工外,还要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用简单的文字、符号、图画记录实验前的讨论、实验中的现象和实验后的发现。
这些记录是学生思维过程的最好体现,有助于学生及时反思之前的学习情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与此同时,科学记录可以让课堂更有趣、讨论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最终改变学生的所想、所说、所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将上下课铃声当作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对学生而言,课堂内外都是科学学习的场所,课内学习是基础,课外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延伸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扩展科学视野并进行有效的科学记录,发展创新思维。
如完成《沉和浮》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单元科学记录,复习学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总结优点,反思不足,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新问题:为什么煮汤圆时生的汤圆沉在水底,熟的汤圆浮至水面;船从大海驶到河里时,船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
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做好记录,并将科学记录延伸到课外,运用课内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巧妙地将科学记录贯穿课堂内外。
目前,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科学实验记录往往拘泥于简单的数据记录,忽略了学生自我观点和思想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运用科学实验记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儿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无比奇妙的陌生世界。由于感官受多种自然现象的反复刺激,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相悖或不一致的观点,即前概念。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最感兴趣,所拥有的科学前概念带有强烈的年龄认知特点,难以把握。所以,科学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使之充分地为教育教学所用。
科学实验记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提倡学生使用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充分展现学生前概念思维轨迹,以方便自己获取他们的前概念。
如在进行《磁铁的两极》教学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磁铁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述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前,让学生思考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上磁力的分布情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本上。
不难发现,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的猜测多种多样,可见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思维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所以,在科学课所设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重要数据,从中寻找科学规律,得出结论,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解《昼夜交替现象》时,学生在大胆猜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后,会利用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要求学生能观测到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就行。但这远远不够,要想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规律,不妨利用科学实验记录表。
如图所示,教师细致地要求学生做分步实验,并仔细观察地球在每一个方位时的昼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然后以记录的数据作为依据,得出最终结果。
在实验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跟随模拟实验中天体的运动前进,同时,还可能有更多新的发现哦。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会进行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完成。这样容易导致大多数成员爱好实验而忽视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使得小组内交流和研讨无法开展。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要求每个学生除了有相应的分工外,还要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用简单的文字、符号、图画记录实验前的讨论、实验中的现象和实验后的发现。
这些记录是学生思维过程的最好体现,有助于学生及时反思之前的学习情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与此同时,科学记录可以让课堂更有趣、讨论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最终改变学生的所想、所说、所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将上下课铃声当作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对学生而言,课堂内外都是科学学习的场所,课内学习是基础,课外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延伸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扩展科学视野并进行有效的科学记录,发展创新思维。
如完成《沉和浮》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单元科学记录,复习学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总结优点,反思不足,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新问题:为什么煮汤圆时生的汤圆沉在水底,熟的汤圆浮至水面;船从大海驶到河里时,船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
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做好记录,并将科学记录延伸到课外,运用课内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巧妙地将科学记录贯穿课堂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