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卵巢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由于其对传统化疗方案存在耐药复发等问题,病死率高,急切的需要寻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不少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可能有抗肿瘤作用.其主要通过依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或非依赖AMPK介导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抑制细胞代谢、细胞周期阻滞、自噬、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为进一步求证和探索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使更多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中获益,现对二甲双胍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王俊简历1977年,生于湖北。1999年,开始学习油画。展览2007年,水中青春联展,九立方画廊,北京。拍卖2007年,作品《花》参加北京保利拍卖,作品成交。王俊就像大师卢梭,画技单
本文以质粒pBLAST49-hVEGF为模板,PCR扩增出人VEGF-165全长cDNA序列(nt 1-498),以及其5’-端(nt 1-300)和3’-端(nt 300-498)cDNA序列,插入到His或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32a或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约10%-30%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病人病情继续恶化为肝癌。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及致残的首要原因,其按照发病时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非致残性和致残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早期病情不稳定且早期及时治疗益处大
3.5.4 深入分析rn是否有关联、关联的强度、关联的范围是病例对照研究必须要分析的3个基本内容,有时为了进一步解释因素的作用,还需要进行一些深入分析.rn3.5.4.1 分层分析(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