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7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斑点叉尾苗种5min后将其饲养于池塘的网箱中,研究了在养殖模式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苗种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血液、肌肉、皮肤、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浓度水平。采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孔雀石绿=683.063 e 0.248 t+11.176e 0.006 t 694.239e 0.333 t,C隐色孔雀石绿=757.240 e 0.222 t+14.474 e 0.007 t–771.714 e 0.382 t。血液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480和3.623h,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81.560和159.619 ng/mL,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37.689和21.125 L/kg,分布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α分别为0.248和0.222/h,消除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β分别为0.006和0.007/h,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94和3.12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13.068和105.841h,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0.020和0.015/h,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159和0.12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93.944和3601.863 ng.h/mL。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皮肤>肌肉>肾脏>肝脏,其中斑点叉尾皮肤组织易蓄积孔雀石绿,其残留时间最长,肝脏组织由于对孔雀石绿有极强的代谢转化功能而浓度较低。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5.570 e 0.009t、C=6.302 e 0.007t、C=4.791 e 0.006t和C=4.591 e 0.002t,相关系数r2≥0.7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3.2、4.1、4.8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分别在45、60、30和60d才未被检测到;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肝脏>皮肤>肌肉>肾脏,残留时间最长的组织也是皮肤组织。隐色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6.491 e 0.004t、C=6.958 e 0.003t、C=6.722 e 0.007t和C=6.162 e 0.002t,相关系数r2≥0.6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7.2、9.6、4.1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隐色孔雀石绿分别在90、90、60和90d才未被检出。试验期间(2011年5月17日至7月15日)平均水温为26.4℃,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90d后在各组织中才未检测到,因此,使用7 mg/L孔雀石绿浸泡2龄斑点叉尾苗种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至少应经过2376℃.d后才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