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文化、军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同时也给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更多的挑战。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对孪生矛盾。一般认为,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类型以及预防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危害;清除;预防措施
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在编程过程中,无意或故意编制的具有破坏计算机数据或者功能,进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具有自我复制性,可以自主传播的程序或者代码。
最早的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并不像现在的“蠕虫病毒”等那样巨大,当时只是软件开发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软件专利权而设置的一些小程式,对非法使用软件者进行警示,并不具备传播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程序设计者或者出于证明自己能力的目的,或者出于对上司不满的原因,或者为了求爱、好奇等等,而编制的一些具有远程控制能力的程序,甚至是为了以后为自己增加珐码而设置的软件“后门”等等,都造成了计算机病毒的快速“升级”,破坏性也越来越烈。当然,这里面也有政治性、宗教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一些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不会自己产生,每种计算机病毒都有其最初的设计者。
2.病毒的种类及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非常之多,但一般可按它的特征来分类。
2.1按传染方式分类
按传染方式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导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16位磁盘操作系统(DOS)环境下传播,引导区病毒会感染软盘内的引导区及硬盘,而且也能够感染用户硬盘内的主引导区;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可以执行文件(COM, EXE),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附件;混合型病毒则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感染引导区又感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
2.2按连接方式分类
按连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和操作系統型病毒等3种,其中源码型病毒主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它会将自己插入到系统源程序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从而导致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直接带毒;入侵型病毒用自身代替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危害性较大。
2.3依据攻击系统分类
依据攻击系统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UNIX病毒”等。
2.4新型病毒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推陈出新让部分独特型的新型病毒无法依照上边常规类型进行分类,如通过英特网传播的互联网病毒、电子邮件病毒等。
3.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危害
(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一般不会单独存在,往往都是在某个人们会经常使用的程序之中。当人们执行这个程序时,计算机病毒才会显露出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通过网络、磁盘等媒介快速传播的。而且,一旦病毒产生变异或者变种,传播的速度更会加倍,其传播速度之快甚至达到光速(电子传播的速度)。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整个网络的计算机都可能会感染。
(3)隐蔽性。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种杀毒软件,但是对于数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并不是都能够查杀的。再加上计算机病毒的变化无常,变异十分迅速,杀毒软件对这类病毒的查杀和警示就相对弱化。
(4)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发作后,计算机将无法正常运行,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于有些病毒还可以偷窃计算机使用者的银行账号等信息,从而导致使用者更大的损失。
(5)一定条件下爆发性。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感染就发作的,而是需要携带病毒的程序运行才会引发病毒的发作。
4.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及预防措施
4.1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47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新的计算机病毒还在不断的产生。计算机病毒大致可分为:程序型病毒、引擎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多态加密病毒等几种类型。
4.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4.2.1新购置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测试
新购置的计算机是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用检测计算机病毒软件检查已知计算机病毒,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计算机病毒,并经过证实没有计算机病毒感染和破坏迹象后再使用。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有些软件厂商发售的软件,可能无意中已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就算是正版软件也难保证没有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更不要说盗版软件了。这时不仅要用杀毒软件查找已知的计算机病毒,还要用人工检测和实验的方法检测。
4.2.2加强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加密技术
由于网络应用系统传输信息数据时,需要经过物理和逻辑的网络通道,在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侵袭,导致传输的数据受到篡改和盗用。因此,针对网络传输的数据采用加密措施,可以有效的防范数据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公开密钥机制不可逆加密机制等方法。其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要求数据的收发双方都要采用同一个密钥,此时密钥的分发管理工作就会成为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公开密钥加密机制应用范围有限,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用户的密钥与其他加密技术联合使用;不可逆加密技术不需要对密钥加密,但是传输的过程中,加密的数据无法还原,适用于传输数据较小的情况。
5.结语
由于网络工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其安全管理是有机的、动态的,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但包括技术方面,同时还涉及到了使用网络的人员、管理机构等诸多内容。计算机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将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技术和漏洞扫描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组合,建立一个有机的、动态更新的安全防范系统,同时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宁,吴秀娟,任丹. 浅析计算机病毒对气象业务网络的危害与防范[J]. 中国新通信,2016,18(21):67. [2017-09-22].
[2]孙永宁. 在新形势下浅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 硅谷,2012,5(19):191+149. [2017-09-22].
[3]乔隽. 浅析高校校园网常见病毒[J]. 电子世界,2012,(08):129-130. [2017-09-22].
[4]汤军,公学成,吴小强,侯勇.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预防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89. [2017-09-22].
[5]黄少敏,黄谷子,解文明,刘就进. 浅析计算机病毒对校园局域网的危害与防范[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04):313-315. [2017-09-22].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危害;清除;预防措施
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在编程过程中,无意或故意编制的具有破坏计算机数据或者功能,进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具有自我复制性,可以自主传播的程序或者代码。
最早的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并不像现在的“蠕虫病毒”等那样巨大,当时只是软件开发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软件专利权而设置的一些小程式,对非法使用软件者进行警示,并不具备传播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程序设计者或者出于证明自己能力的目的,或者出于对上司不满的原因,或者为了求爱、好奇等等,而编制的一些具有远程控制能力的程序,甚至是为了以后为自己增加珐码而设置的软件“后门”等等,都造成了计算机病毒的快速“升级”,破坏性也越来越烈。当然,这里面也有政治性、宗教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一些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不会自己产生,每种计算机病毒都有其最初的设计者。
2.病毒的种类及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非常之多,但一般可按它的特征来分类。
2.1按传染方式分类
按传染方式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导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16位磁盘操作系统(DOS)环境下传播,引导区病毒会感染软盘内的引导区及硬盘,而且也能够感染用户硬盘内的主引导区;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可以执行文件(COM, EXE),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附件;混合型病毒则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感染引导区又感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
2.2按连接方式分类
按连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和操作系統型病毒等3种,其中源码型病毒主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它会将自己插入到系统源程序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从而导致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直接带毒;入侵型病毒用自身代替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危害性较大。
2.3依据攻击系统分类
依据攻击系统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UNIX病毒”等。
2.4新型病毒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推陈出新让部分独特型的新型病毒无法依照上边常规类型进行分类,如通过英特网传播的互联网病毒、电子邮件病毒等。
3.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危害
(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一般不会单独存在,往往都是在某个人们会经常使用的程序之中。当人们执行这个程序时,计算机病毒才会显露出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通过网络、磁盘等媒介快速传播的。而且,一旦病毒产生变异或者变种,传播的速度更会加倍,其传播速度之快甚至达到光速(电子传播的速度)。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整个网络的计算机都可能会感染。
(3)隐蔽性。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种杀毒软件,但是对于数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并不是都能够查杀的。再加上计算机病毒的变化无常,变异十分迅速,杀毒软件对这类病毒的查杀和警示就相对弱化。
(4)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发作后,计算机将无法正常运行,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于有些病毒还可以偷窃计算机使用者的银行账号等信息,从而导致使用者更大的损失。
(5)一定条件下爆发性。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感染就发作的,而是需要携带病毒的程序运行才会引发病毒的发作。
4.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及预防措施
4.1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47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新的计算机病毒还在不断的产生。计算机病毒大致可分为:程序型病毒、引擎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多态加密病毒等几种类型。
4.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4.2.1新购置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测试
新购置的计算机是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用检测计算机病毒软件检查已知计算机病毒,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计算机病毒,并经过证实没有计算机病毒感染和破坏迹象后再使用。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有些软件厂商发售的软件,可能无意中已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就算是正版软件也难保证没有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更不要说盗版软件了。这时不仅要用杀毒软件查找已知的计算机病毒,还要用人工检测和实验的方法检测。
4.2.2加强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加密技术
由于网络应用系统传输信息数据时,需要经过物理和逻辑的网络通道,在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侵袭,导致传输的数据受到篡改和盗用。因此,针对网络传输的数据采用加密措施,可以有效的防范数据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公开密钥机制不可逆加密机制等方法。其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要求数据的收发双方都要采用同一个密钥,此时密钥的分发管理工作就会成为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公开密钥加密机制应用范围有限,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用户的密钥与其他加密技术联合使用;不可逆加密技术不需要对密钥加密,但是传输的过程中,加密的数据无法还原,适用于传输数据较小的情况。
5.结语
由于网络工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其安全管理是有机的、动态的,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但包括技术方面,同时还涉及到了使用网络的人员、管理机构等诸多内容。计算机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将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技术和漏洞扫描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组合,建立一个有机的、动态更新的安全防范系统,同时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宁,吴秀娟,任丹. 浅析计算机病毒对气象业务网络的危害与防范[J]. 中国新通信,2016,18(21):67. [2017-09-22].
[2]孙永宁. 在新形势下浅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 硅谷,2012,5(19):191+149. [2017-09-22].
[3]乔隽. 浅析高校校园网常见病毒[J]. 电子世界,2012,(08):129-130. [2017-09-22].
[4]汤军,公学成,吴小强,侯勇.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预防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89. [2017-09-22].
[5]黄少敏,黄谷子,解文明,刘就进. 浅析计算机病毒对校园局域网的危害与防范[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04):313-315.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