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已成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图书馆知识资本理论的研究,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规律,探讨图书馆知识资本转移机制,寻求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最大化实现途径,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更多财富。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资本 无形资产 使用价值最大化 用户资本 知识转移
1 知识资本理论
1.1 知识资本的概念
知识资本的概念最早由加尔布雷斯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斯图尔特在1991年的《知识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进一步揭示了知识资本的内涵,他认为“知识资本是指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在内的,能够产生物质财富的原料,是一种集体智能的组合,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财富”[1]。埃德文森和沙利文(1996)从企业的角度,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是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依赖的资源。
国内学者严若森、党兴华、保建云在引进和介绍西方学者有关知识资本的文献后总结出知识资本的概念:知识资本是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的、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值的价值,是整合于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以及企业经营关系中能够用于创造财富的企业无形资产,是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本化知识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
1.2 企业知识资本的具体载体与表现形式
斯图尔特(1997)提出了知识资本的H-S-C结构,指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员工更新知识、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以潜含的、未编码的形式存在,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部分是附着于个人的,个人拥有对这种未编码知识的所有权。一旦未编码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原所有者则失去所有权。结构资本是支持人才资本的“基础设施”或“知识平台”,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等。顾客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是企业与顾客往来间的关系价值,通过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综合影响,顾客资本可以直接转变为账面资产。知识资本概念的提出将企业信誉、商标、员工知识和忠诚、顾客满意、经营关系等这些被传统管理理论所忽视,但却日益成为企业重要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
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存在于组织之中,能够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实现知识增值,增加图书馆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无形资产。
根据企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 +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顾客资本
可推断出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 +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用户资本
式中要素分析如下:
2.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图书馆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馆员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旨在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员的知识优势和技能优势,“人”是一种动态的、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形态,知识或技能依附于具体的人而存在,是可编码的、能编码的、潜在的知识贮备,这些潜在隐含的知识价值通过投入、激励、优化组合可转化为图书馆的编码知识资产,如对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的搜集、整序、加工、存贮、传递、转移等,从而达到未编码知识编码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贯穿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始终,具有可持续增值能力[3]。
2.2结构性资本
结构性资本是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不依附于图书馆人力资本而存在的其他能力,旨在通过图书馆现有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图书馆文化的重塑等,保证和支持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为激励人力资本创造知识、发挥知识增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撑[4]。结构性资本包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2.2.1已编码知识资产 主要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这不仅包含各类文献的库存量、数据库资源量等信息量的账面价值,而且还包括网络资源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信息资源专有权、知识产权、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量,以及图书馆文化、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等不依附于人力资本而存在的其他所有能力。
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是图书馆结构性资本的主体,这些不断更新的已编码知识资产,已凝固了图书馆人力资本的智力劳动价值、知识创新价值、集合服务力和集合管理力价值;而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如软件的开发、数据库建设、学科建设资源整合配置、信息加工手段、办馆理念等账外的、隐含的、潜在的知识价值以及与人的知识活动有关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往往不能在账面上表现出来,是通过新的已编码知识资产而显性化。图书馆已编码知识资产实际上已包含了在动态中不断发展的无形资产价值和连续积累的知识资本,这一切都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向用户使用价值的转移[5]。
2.2.2经营性资产 图书馆经营性资产是指维持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的资产,包括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经营性资产在知识资本理论中一般被认为是外部结构资本,主要包括分销网络、供应网络、服务力量和组织的外部能力。经营性资产是知识资产获得市场价值、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合适的经营性资产,知识的价值就难以实现与发挥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知识价值的转移、传播、扩散提供了技术条件。图书馆经营性资产围绕用户服务系统运转进行的资本投入,与用户受益面或接受服务的方式直接相关,最能体现图书馆知识价值转移的力度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
2.3 用户资本
用户资本是图书馆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是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达到预期目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用户忠诚、用户满意、用户信誉度等资本形态的总和,可通过读者到馆率、满足率、利用率、网络点击率、文献覆盖率、检索服务、专题服务、情报服务、咨询服务等功能性指标进行用户获益资本分析。一个没有信誉、没有读者忠诚度和读者满意度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是没有生存机会的,用户资本是图书馆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可反映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被广大读者认可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声誉、品牌等无形资本的内在价值。
3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3.1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知识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表现为知识资本的周转,知识资本在永不停息的周转运行中实现价值的保值增值。图书馆文献信息以无偿服务为主,在人力资本与结构性资本的结合互动中,通过拥有知识产品和网络信息专营权,利用知识和信息的循环向用户提供无偿服务,其知识资本循环,建立在知识价值的不断累积以及使用价值的反复循环上,并将这些价值和使用价值持续地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6],实现知识资本价值增值,由此产生社会效益。
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可表达为: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已编码知识资产)+经营性资产]+用户资本+资源共享(公有权无偿服务为主)=社会效益(知识资本)
图书馆知识资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是在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不断投入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知识资本价值积累过程,通过图书馆人力资本(未编码知识)对资源管理所奉献的价值,转变成用户在无偿转让中所获得的使用价值而积累成用户资本。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资本运营体系,除自身知识资本价值积累外,通过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消弭信息鸿沟,促进知识增值,创造用户资本价值,形成使用价值积累和知识服务体系,产生社会效益,其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这便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的绝对增长,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价值基础。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使用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知识资本循环机制中,这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最终目的,即用户实际使用的已编码知识的频次及其无形资产权限的价值量[7]。知识资本更新周期带来用户使用价值增益,用户的诸如借阅、检索、查询、学习、娱乐等活动是用户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并不会因此而丢失知识资本价值,但知识资本循环产生的使用价值却已转移成用户的持续收益,转化为智力资源、学术研究成果等用户的知识资本积累,以此来完成其知识转移机制。如此周而复始,知识资本在循环中不断产生价值积累,并在反复循环中,让不断增加的用户(读者群)持续享有连续增长的知识使用价值。
3.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价值向使用价值转移
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组织和社会无形资产机构,其“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是为增加人(用户)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精神需求而存在,隶属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图书馆知识转移角色上看,其同时具有信息(知识)“消费者”和“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图书馆充当“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充当信息知识的提供者,实现的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量的绝对增长(即用户资本的增长),其使用价值的增值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量相对无损耗的情况下完成已编码知识向用户转移,因而具有将商品化的信息资源调控和转化为用户可无偿使用之资源的职能。
发挥知识的使用价值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是知识转移的动力,知识转移的程度决定了价值增值的大小,知识的价值增值不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更是实现知识从量增到质增的转化[8]。 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机制上看,通过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的持续投入,可以向用户提供公有权无偿转移服务,有效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用户感知知识、吸纳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基地;用户对已编码知识的持续利用,也意味着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断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这正是图书馆自身社会价值之所在。
4 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最大化实现途径
用户资本是图书馆的终极资本,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服务,因此如何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服务手段以及知识服务的深化中向用户提供令其满意或超期望值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中心原则贯彻到图书馆服务的始终;如何促进图书馆与用户的交互与沟通,改善用户关系,增加用户资本等,是使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发挥最大值的最终目的,其实现途径主要有:
4.1 开展“深化服务、接近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情报服务,实现扩张力
主要措施有:①加强对用户的分类管理,对用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与读者进行双向沟通,与读者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良好持久的伙伴关系。②加强馆员分工合作,充分运用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情报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③将图书馆社会声誉、学术声誉、品牌价值等无形资本作为重要的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无形资本的宣传推介和品牌效应,吸引潜在用户,使用户从各种信息渠道中达到对图书馆优质服务的预期效果并通过知识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利用率[9]。
4.2 进行组织创新,创建知识管理体制
图书馆结构资本为图书馆知识的创造、传递、使用,这为保护价值的自我实现与增值提供了支持与保障。要发挥结构资本转化成使用价值的作用,顺利实现人力资本向用户资本的转换,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如何在图书馆内部形成充分的信息流,保持馆内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畅通;如何建立图书馆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机制,让用户能够直接获取馆内各种信息,实现知识共享。②如何在图书馆内部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和组织规程,为馆员的知识运用和发挥提供舞台;如何设计激励员工的报酬机制,实现图书馆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如何优化馆藏模式,重组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协同推进图书馆特有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造自身价值的能力;如何简化业务分工,强化信息开发功能,建立一套柔性灵活的知识型管理体制,实现组织结构机能的优化组合。③如何完善图书馆规章,规范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服务范围、经费来源等调控机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跨部门职能团队以促进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知识资本管理水平。
4.3 鼓励用户参与,注重合作创新
馆员与用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之上,旨在改善馆员与用户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其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用户,使馆员与用户的关系达到最优化,使合作伙伴关系的双方获得更大效益,以更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的转换。图书馆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馆员授权给用户、与用户建立人脉关系等方式[10],使用户能更多地参与图书馆的合作性活动,馆员与用户群策群力、友好合作,汇集核心资源优势,在智能及心灵方面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果实,建立起同行难以匹敌的独特竞争优势,增加图书馆知识资本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图书馆用户的使用价值。
4.4 以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渠道
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不仅可以构建现实的信息共享空间,还可以构建网络虚拟空间,提供向用户使用价值转换的畅通渠道。图书馆可从“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的知识服务思想出发,为从事学习、交流、创作和研究的用户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等提供一种特定的空间与平台。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可采用智能代理技术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的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可采用信息推送技术定期为用户传送所需知识;还可通过信息挖掘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呼叫中心服务系统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对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处理等;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使用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Wiki(维基)等Web2.0工具构建网络社区,开展咨询、宣传、订阅、导读、知识聚合等服务,在原有的系统(如OPAC)上增加允许用户参与评论、推荐等的社会化功能系统(如SOPAC)等相关技术及应用;通过管理平台图书馆与用户进行全面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用户资源数据库和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11],使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与用户的需求高度吻合,甚至实现用户可能渴求、但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超越用户期望的收益,最大化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依赖度,培育用户忠诚度,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指导型知识使用价值转移模式
指导型知识使用价值转移是指图书馆为自身相关方(主要指出版者和读者)构建知识转移平台,促成他们之间知识(主要是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图书馆可以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成立松散结构的学习组织,采取各种形式,促进各相关方之间知识的直接交流。成立于1986年12月22日的深圳读者联谊会,是国内首家以读书学习为宗旨、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社团组织。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20多年来与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图书情报学会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共计500余次,先后吸引50余万人次参加,激发了社会读书热潮的形成。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与用户特点,组织各种出版商与作者见面会、出版商与读者见面会、作者与读者见面会等[12],为他们实现面对面交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转移。
4.6 提高用户素质并做好用户的知识转移
实现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向用户的转移,离不开知识接受者的接受动机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这个必要条件,知识转移最重要的步骤在于知识在接受者身上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13]。如果知识仅仅转移到接受者而未被消化理解成为自身的知识,那么知识转移的过程就是失败的。所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用户吸收知识的动机、兴趣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用户培训包括对用户使用图书馆基本能力的培训,吸收知识的意识、捕捉知识源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知识保持能力等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对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和计算机检索能力的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用户信息教育、建立常见问题解答(FAQ)数据库和实时参考咨询系统等形式,提高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信息自助能力和接受知识的综合素质。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和吸收知识的意识,捕捉知识、挖掘知识的能力[14],以及对新知识的前瞻性等主体意识和能力是与知识转移的程度成正比的,因此图书馆必须想方设法增加用户参与知识转移的兴趣和意愿,强化其知识转移动机,提高用户对获取知识、享受知识获取的过程和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用户学习知识的速度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促进使用价值的内化,保证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向用户转移的成功实现。
5 结 语
从知识资本、知识循环、知识转移的视角来分析用户资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将之视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目标的一系列为用户创造使用价值的图书馆行为模式,它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障碍,如用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资金与人力,一些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还有待研究,图书馆的人才资源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等等。为此,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待所有图书馆人不断追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保建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中的知识转移机制.情报科学,2006(10):1451-1456.
[4]彭小平.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整合及效能.图书馆,2009(4):102-104.
[5]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及其价值转移机制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77-80.
[6]毛赣鸣.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机制.情报资料工作,2006(3):23-26.
[7]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付立宏.十年来图书馆知识转移国内研究述评.图书馆,2010(4):71-72.
[9]王关锁.大学图书馆知识资本整合及效能.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128-131.
[10]黄华.论图书馆的无形资产与技术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21-24.
[11]田丽,宫平. 试论图书馆的知识资本运营.图书馆学研究,2008(1):36-39.
[12]王爱品,赵水森.知识转移机制下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84-85.
[13]付凯芳.基于知识转移的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分析. 民营科技,2010(8):121.
[14]付会贞.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图书馆读者管理.科技信息,2009(4):310-312.
[作者介绍] 黄 华,女,1971年生,会计师,发表论文27篇。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资本 无形资产 使用价值最大化 用户资本 知识转移
1 知识资本理论
1.1 知识资本的概念
知识资本的概念最早由加尔布雷斯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斯图尔特在1991年的《知识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进一步揭示了知识资本的内涵,他认为“知识资本是指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在内的,能够产生物质财富的原料,是一种集体智能的组合,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财富”[1]。埃德文森和沙利文(1996)从企业的角度,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是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依赖的资源。
国内学者严若森、党兴华、保建云在引进和介绍西方学者有关知识资本的文献后总结出知识资本的概念:知识资本是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的、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值的价值,是整合于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以及企业经营关系中能够用于创造财富的企业无形资产,是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本化知识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
1.2 企业知识资本的具体载体与表现形式
斯图尔特(1997)提出了知识资本的H-S-C结构,指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员工更新知识、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以潜含的、未编码的形式存在,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部分是附着于个人的,个人拥有对这种未编码知识的所有权。一旦未编码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原所有者则失去所有权。结构资本是支持人才资本的“基础设施”或“知识平台”,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等。顾客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是企业与顾客往来间的关系价值,通过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综合影响,顾客资本可以直接转变为账面资产。知识资本概念的提出将企业信誉、商标、员工知识和忠诚、顾客满意、经营关系等这些被传统管理理论所忽视,但却日益成为企业重要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
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存在于组织之中,能够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实现知识增值,增加图书馆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无形资产。
根据企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 +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顾客资本
可推断出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 +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用户资本
式中要素分析如下:
2.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图书馆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馆员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旨在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员的知识优势和技能优势,“人”是一种动态的、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形态,知识或技能依附于具体的人而存在,是可编码的、能编码的、潜在的知识贮备,这些潜在隐含的知识价值通过投入、激励、优化组合可转化为图书馆的编码知识资产,如对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的搜集、整序、加工、存贮、传递、转移等,从而达到未编码知识编码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贯穿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始终,具有可持续增值能力[3]。
2.2结构性资本
结构性资本是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不依附于图书馆人力资本而存在的其他能力,旨在通过图书馆现有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图书馆文化的重塑等,保证和支持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为激励人力资本创造知识、发挥知识增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撑[4]。结构性资本包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2.2.1已编码知识资产 主要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这不仅包含各类文献的库存量、数据库资源量等信息量的账面价值,而且还包括网络资源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信息资源专有权、知识产权、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量,以及图书馆文化、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等不依附于人力资本而存在的其他所有能力。
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是图书馆结构性资本的主体,这些不断更新的已编码知识资产,已凝固了图书馆人力资本的智力劳动价值、知识创新价值、集合服务力和集合管理力价值;而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如软件的开发、数据库建设、学科建设资源整合配置、信息加工手段、办馆理念等账外的、隐含的、潜在的知识价值以及与人的知识活动有关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往往不能在账面上表现出来,是通过新的已编码知识资产而显性化。图书馆已编码知识资产实际上已包含了在动态中不断发展的无形资产价值和连续积累的知识资本,这一切都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向用户使用价值的转移[5]。
2.2.2经营性资产 图书馆经营性资产是指维持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的资产,包括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经营性资产在知识资本理论中一般被认为是外部结构资本,主要包括分销网络、供应网络、服务力量和组织的外部能力。经营性资产是知识资产获得市场价值、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合适的经营性资产,知识的价值就难以实现与发挥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知识价值的转移、传播、扩散提供了技术条件。图书馆经营性资产围绕用户服务系统运转进行的资本投入,与用户受益面或接受服务的方式直接相关,最能体现图书馆知识价值转移的力度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
2.3 用户资本
用户资本是图书馆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是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达到预期目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用户忠诚、用户满意、用户信誉度等资本形态的总和,可通过读者到馆率、满足率、利用率、网络点击率、文献覆盖率、检索服务、专题服务、情报服务、咨询服务等功能性指标进行用户获益资本分析。一个没有信誉、没有读者忠诚度和读者满意度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是没有生存机会的,用户资本是图书馆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可反映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被广大读者认可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声誉、品牌等无形资本的内在价值。
3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3.1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知识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表现为知识资本的周转,知识资本在永不停息的周转运行中实现价值的保值增值。图书馆文献信息以无偿服务为主,在人力资本与结构性资本的结合互动中,通过拥有知识产品和网络信息专营权,利用知识和信息的循环向用户提供无偿服务,其知识资本循环,建立在知识价值的不断累积以及使用价值的反复循环上,并将这些价值和使用价值持续地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6],实现知识资本价值增值,由此产生社会效益。
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可表达为: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已编码知识资产)+经营性资产]+用户资本+资源共享(公有权无偿服务为主)=社会效益(知识资本)
图书馆知识资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是在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不断投入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知识资本价值积累过程,通过图书馆人力资本(未编码知识)对资源管理所奉献的价值,转变成用户在无偿转让中所获得的使用价值而积累成用户资本。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资本运营体系,除自身知识资本价值积累外,通过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消弭信息鸿沟,促进知识增值,创造用户资本价值,形成使用价值积累和知识服务体系,产生社会效益,其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这便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的绝对增长,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价值基础。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使用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知识资本循环机制中,这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最终目的,即用户实际使用的已编码知识的频次及其无形资产权限的价值量[7]。知识资本更新周期带来用户使用价值增益,用户的诸如借阅、检索、查询、学习、娱乐等活动是用户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并不会因此而丢失知识资本价值,但知识资本循环产生的使用价值却已转移成用户的持续收益,转化为智力资源、学术研究成果等用户的知识资本积累,以此来完成其知识转移机制。如此周而复始,知识资本在循环中不断产生价值积累,并在反复循环中,让不断增加的用户(读者群)持续享有连续增长的知识使用价值。
3.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价值向使用价值转移
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组织和社会无形资产机构,其“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是为增加人(用户)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精神需求而存在,隶属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图书馆知识转移角色上看,其同时具有信息(知识)“消费者”和“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图书馆充当“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充当信息知识的提供者,实现的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量的绝对增长(即用户资本的增长),其使用价值的增值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量相对无损耗的情况下完成已编码知识向用户转移,因而具有将商品化的信息资源调控和转化为用户可无偿使用之资源的职能。
发挥知识的使用价值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是知识转移的动力,知识转移的程度决定了价值增值的大小,知识的价值增值不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更是实现知识从量增到质增的转化[8]。 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机制上看,通过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的持续投入,可以向用户提供公有权无偿转移服务,有效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用户感知知识、吸纳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基地;用户对已编码知识的持续利用,也意味着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断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这正是图书馆自身社会价值之所在。
4 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最大化实现途径
用户资本是图书馆的终极资本,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服务,因此如何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服务手段以及知识服务的深化中向用户提供令其满意或超期望值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中心原则贯彻到图书馆服务的始终;如何促进图书馆与用户的交互与沟通,改善用户关系,增加用户资本等,是使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发挥最大值的最终目的,其实现途径主要有:
4.1 开展“深化服务、接近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情报服务,实现扩张力
主要措施有:①加强对用户的分类管理,对用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与读者进行双向沟通,与读者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良好持久的伙伴关系。②加强馆员分工合作,充分运用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情报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③将图书馆社会声誉、学术声誉、品牌价值等无形资本作为重要的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无形资本的宣传推介和品牌效应,吸引潜在用户,使用户从各种信息渠道中达到对图书馆优质服务的预期效果并通过知识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利用率[9]。
4.2 进行组织创新,创建知识管理体制
图书馆结构资本为图书馆知识的创造、传递、使用,这为保护价值的自我实现与增值提供了支持与保障。要发挥结构资本转化成使用价值的作用,顺利实现人力资本向用户资本的转换,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如何在图书馆内部形成充分的信息流,保持馆内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畅通;如何建立图书馆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机制,让用户能够直接获取馆内各种信息,实现知识共享。②如何在图书馆内部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和组织规程,为馆员的知识运用和发挥提供舞台;如何设计激励员工的报酬机制,实现图书馆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如何优化馆藏模式,重组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协同推进图书馆特有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造自身价值的能力;如何简化业务分工,强化信息开发功能,建立一套柔性灵活的知识型管理体制,实现组织结构机能的优化组合。③如何完善图书馆规章,规范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服务范围、经费来源等调控机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跨部门职能团队以促进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知识资本管理水平。
4.3 鼓励用户参与,注重合作创新
馆员与用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之上,旨在改善馆员与用户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其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用户,使馆员与用户的关系达到最优化,使合作伙伴关系的双方获得更大效益,以更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的转换。图书馆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馆员授权给用户、与用户建立人脉关系等方式[10],使用户能更多地参与图书馆的合作性活动,馆员与用户群策群力、友好合作,汇集核心资源优势,在智能及心灵方面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果实,建立起同行难以匹敌的独特竞争优势,增加图书馆知识资本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图书馆用户的使用价值。
4.4 以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渠道
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不仅可以构建现实的信息共享空间,还可以构建网络虚拟空间,提供向用户使用价值转换的畅通渠道。图书馆可从“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的知识服务思想出发,为从事学习、交流、创作和研究的用户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等提供一种特定的空间与平台。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可采用智能代理技术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的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可采用信息推送技术定期为用户传送所需知识;还可通过信息挖掘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呼叫中心服务系统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对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处理等;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使用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Wiki(维基)等Web2.0工具构建网络社区,开展咨询、宣传、订阅、导读、知识聚合等服务,在原有的系统(如OPAC)上增加允许用户参与评论、推荐等的社会化功能系统(如SOPAC)等相关技术及应用;通过管理平台图书馆与用户进行全面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用户资源数据库和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11],使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与用户的需求高度吻合,甚至实现用户可能渴求、但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超越用户期望的收益,最大化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依赖度,培育用户忠诚度,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指导型知识使用价值转移模式
指导型知识使用价值转移是指图书馆为自身相关方(主要指出版者和读者)构建知识转移平台,促成他们之间知识(主要是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图书馆可以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成立松散结构的学习组织,采取各种形式,促进各相关方之间知识的直接交流。成立于1986年12月22日的深圳读者联谊会,是国内首家以读书学习为宗旨、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社团组织。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20多年来与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图书情报学会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共计500余次,先后吸引50余万人次参加,激发了社会读书热潮的形成。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与用户特点,组织各种出版商与作者见面会、出版商与读者见面会、作者与读者见面会等[12],为他们实现面对面交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转移。
4.6 提高用户素质并做好用户的知识转移
实现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向用户的转移,离不开知识接受者的接受动机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这个必要条件,知识转移最重要的步骤在于知识在接受者身上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13]。如果知识仅仅转移到接受者而未被消化理解成为自身的知识,那么知识转移的过程就是失败的。所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用户吸收知识的动机、兴趣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用户培训包括对用户使用图书馆基本能力的培训,吸收知识的意识、捕捉知识源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知识保持能力等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对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和计算机检索能力的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用户信息教育、建立常见问题解答(FAQ)数据库和实时参考咨询系统等形式,提高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信息自助能力和接受知识的综合素质。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和吸收知识的意识,捕捉知识、挖掘知识的能力[14],以及对新知识的前瞻性等主体意识和能力是与知识转移的程度成正比的,因此图书馆必须想方设法增加用户参与知识转移的兴趣和意愿,强化其知识转移动机,提高用户对获取知识、享受知识获取的过程和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用户学习知识的速度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促进使用价值的内化,保证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向用户转移的成功实现。
5 结 语
从知识资本、知识循环、知识转移的视角来分析用户资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将之视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目标的一系列为用户创造使用价值的图书馆行为模式,它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障碍,如用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资金与人力,一些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还有待研究,图书馆的人才资源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等等。为此,图书馆知识资本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待所有图书馆人不断追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保建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中的知识转移机制.情报科学,2006(10):1451-1456.
[4]彭小平.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整合及效能.图书馆,2009(4):102-104.
[5]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及其价值转移机制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77-80.
[6]毛赣鸣.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机制.情报资料工作,2006(3):23-26.
[7]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付立宏.十年来图书馆知识转移国内研究述评.图书馆,2010(4):71-72.
[9]王关锁.大学图书馆知识资本整合及效能.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128-131.
[10]黄华.论图书馆的无形资产与技术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21-24.
[11]田丽,宫平. 试论图书馆的知识资本运营.图书馆学研究,2008(1):36-39.
[12]王爱品,赵水森.知识转移机制下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84-85.
[13]付凯芳.基于知识转移的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分析. 民营科技,2010(8):121.
[14]付会贞.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图书馆读者管理.科技信息,2009(4):310-312.
[作者介绍] 黄 华,女,1971年生,会计师,发表论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