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在中耳乳突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本院接诊收治的68例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进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观察患者听力改善情况。 结果: 全部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全部实现干耳,胆脂瘤型、骨疡型及混合型三个类型中耳炎在术后气导及骨导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属于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一种良好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改善患者听力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改良乳突切除术;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中耳乳突炎
【中图分类号】R 7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42-02
我院对这些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患者通过耳内切口,采用改良式的乳突切除术,将病灶切除,并同期进行鼓室形成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治疗的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本院耳鼻喉科共接诊收治手术治疗的中耳乳突炎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患者平均年龄39.2±2.4岁;患者病史时间0.5-8年,平均病程8.2±2.6年;其中左耳38例,右耳3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改良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手术。在耳内取C型切口,将外耳道皮瓣剥离至颧弓根,使乳突各个表面标志充分暴露,并在距离鼓环6—8毫米处将外耳道后壁皮肤半环形切开,使鼓膜暴露,并将外耳道—鼓膜皮瓣小心剥离。用电钻自筛区将病变组织全部清除后,分别开放三个区域,分别为乳突区、鼓窦区级上鼓室区域。将后鼓室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将病变组织清除干净。如果患者听骨链完整,可以在病变清除后直接进行鼓膜成形手术;如果病变达到了砧骨体内侧,需要将砧骨取出,将锤骨头剪断,并在锤骨柄及镫骨头两者之间将修剪好的自体听骨放入,同时用耳脑胶固定后将听骨链进行重建。将穿孔的鼓膜用备用颞肌筋膜来修补,从骨桥覆盖至鼓窦还有上鼓室几个区域。在鼓室成形术完成后,将肌骨膜瓣填回乳突腔,并将外耳道的皮瓣进行复位处理,为了使外耳道口扩大,可以在耳屏尖同耳轮脚处保留1厘米左右切口不予缝合。
1.3 听力改善评定标准
患者听力改善采用500Hz、1kHz、2kHz这三个频率均值为评定标准,听力改善标准为:气导改善在15dB以上,气导水平范围在45dB以内,气骨的导差在20dB以内,具有上述一个条件则认为有听力改善。听力无改善:上述的三个条件,没有一项满足要求。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听力复查,对比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听力水平采用6个月时的水平为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后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统计
表1 治疗后各型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统计 对比 dBHL(x ±s)
注:同术前相比较,*P<0.05
通过表1统计观察,胆脂瘤型、骨疡型及混合型三个类型中耳炎在术后气导及骨导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三个类型间相比较,不论术前还是术后,气导、骨导的平均听阈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
表2 中耳乳突炎术后恢复统计表
从表2的统计分析中,68例患者,有50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3.53%;其中骨疡型23例,19例听力改善,改善率82.61%,听力改善率最高;胆脂瘤型32例,23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1.88%;混合型13例,8例听力改善,改善率61.54%,改善率最差。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全部干耳,其中1个月内有8例,2个月内有39例,3个月内有21例。
3 讨论
乳突保留骨桥、鼓室形成术在1983年由Paparella及Jung提出。但此项手术自身缺点主要是胆脂瘤型中胆脂瘤残留及复发比例较高,同时容易在上鼓室的内陷袋部位形成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多数学者不断对其改进更新,主要的改进措施有:通过面隐窝切开来清除病灶;将上鼓室、鼓窦及面隐窝进行封闭填充;并将鼓室分期形成。
此次研究中,共68例患者,术后有50例听力功能得到改善,改善率达到了73.53%。其中骨疡型23例,19例听力改善,改善率82.61%,听力改善率最高;胆脂瘤型32例,23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1.88%;混合型13例,8例听力改善,改善率61.54%,改善率最差。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全部干耳,其中1个月内有8例,占总例数的11.76%;2个月内有39例,占总例数的57.35%;3个月内有21例,占总例数的32.31%。并且三个类型中耳乳突炎在术后气导及骨导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可见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结构功能正常,能够使听力得到良好改善,同时这种手术方式能够使鼓室保持通畅的排气及引流,最大限度避免鼓膜内陷及鼓膜粘连形成,能够使干耳时间大大缩短,也使患者听力能够得到保持并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J].安徽医药,2012,(04):71-72
[2]雷明,王东红.耳内镜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61-62
关键词: 改良乳突切除术;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中耳乳突炎
【中图分类号】R 7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42-02
我院对这些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患者通过耳内切口,采用改良式的乳突切除术,将病灶切除,并同期进行鼓室形成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治疗的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本院耳鼻喉科共接诊收治手术治疗的中耳乳突炎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患者平均年龄39.2±2.4岁;患者病史时间0.5-8年,平均病程8.2±2.6年;其中左耳38例,右耳3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改良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手术。在耳内取C型切口,将外耳道皮瓣剥离至颧弓根,使乳突各个表面标志充分暴露,并在距离鼓环6—8毫米处将外耳道后壁皮肤半环形切开,使鼓膜暴露,并将外耳道—鼓膜皮瓣小心剥离。用电钻自筛区将病变组织全部清除后,分别开放三个区域,分别为乳突区、鼓窦区级上鼓室区域。将后鼓室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将病变组织清除干净。如果患者听骨链完整,可以在病变清除后直接进行鼓膜成形手术;如果病变达到了砧骨体内侧,需要将砧骨取出,将锤骨头剪断,并在锤骨柄及镫骨头两者之间将修剪好的自体听骨放入,同时用耳脑胶固定后将听骨链进行重建。将穿孔的鼓膜用备用颞肌筋膜来修补,从骨桥覆盖至鼓窦还有上鼓室几个区域。在鼓室成形术完成后,将肌骨膜瓣填回乳突腔,并将外耳道的皮瓣进行复位处理,为了使外耳道口扩大,可以在耳屏尖同耳轮脚处保留1厘米左右切口不予缝合。
1.3 听力改善评定标准
患者听力改善采用500Hz、1kHz、2kHz这三个频率均值为评定标准,听力改善标准为:气导改善在15dB以上,气导水平范围在45dB以内,气骨的导差在20dB以内,具有上述一个条件则认为有听力改善。听力无改善:上述的三个条件,没有一项满足要求。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听力复查,对比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听力水平采用6个月时的水平为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后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统计
表1 治疗后各型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统计 对比 dBHL(x ±s)
注:同术前相比较,*P<0.05
通过表1统计观察,胆脂瘤型、骨疡型及混合型三个类型中耳炎在术后气导及骨导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三个类型间相比较,不论术前还是术后,气导、骨导的平均听阈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
表2 中耳乳突炎术后恢复统计表
从表2的统计分析中,68例患者,有50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3.53%;其中骨疡型23例,19例听力改善,改善率82.61%,听力改善率最高;胆脂瘤型32例,23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1.88%;混合型13例,8例听力改善,改善率61.54%,改善率最差。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全部干耳,其中1个月内有8例,2个月内有39例,3个月内有21例。
3 讨论
乳突保留骨桥、鼓室形成术在1983年由Paparella及Jung提出。但此项手术自身缺点主要是胆脂瘤型中胆脂瘤残留及复发比例较高,同时容易在上鼓室的内陷袋部位形成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多数学者不断对其改进更新,主要的改进措施有:通过面隐窝切开来清除病灶;将上鼓室、鼓窦及面隐窝进行封闭填充;并将鼓室分期形成。
此次研究中,共68例患者,术后有50例听力功能得到改善,改善率达到了73.53%。其中骨疡型23例,19例听力改善,改善率82.61%,听力改善率最高;胆脂瘤型32例,23例听力改善,改善率71.88%;混合型13例,8例听力改善,改善率61.54%,改善率最差。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全部干耳,其中1个月内有8例,占总例数的11.76%;2个月内有39例,占总例数的57.35%;3个月内有21例,占总例数的32.31%。并且三个类型中耳乳突炎在术后气导及骨导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可见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结构功能正常,能够使听力得到良好改善,同时这种手术方式能够使鼓室保持通畅的排气及引流,最大限度避免鼓膜内陷及鼓膜粘连形成,能够使干耳时间大大缩短,也使患者听力能够得到保持并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J].安徽医药,2012,(04):71-72
[2]雷明,王东红.耳内镜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