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语文教育实践的核心和基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下的语文教育现状,呈现出重语文功用,着重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倾向,对文本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常常泛泛而谈。本文旨在通过论说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生成与转化,启迪语文教师,何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人文性 工具性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58-01
  一、对语文的正确认识
  语文是人们在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传情达意的工具,因而它最本质的属性应是工具性。通过语文课,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语文又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有着丰厚的情感与思维,正所谓“文道统一”。语文要讲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也不可忽视它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无疑是明确了语文教学为谁教?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教到怎样的程度?语文教学经历多次改革,语文教材经历多次重编,语文教学也成为了语文教师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追求。
  二、教课文要转化为教语文
  语文即生活,她包含了世间百态,涵盖了各科万象。要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要转变观念,时刻关注学生语文情意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更是担负起情感调节师,思想意识培育者的重要角色。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通过课文去传递知识,交流情感。课文是语文课堂的媒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辅助工具。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课文写了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忽略了课文真正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死板、呆滞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师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也应通过课文字里行间的传达,引导学生去体悟情感,逐渐培养和形成学生独特的语文素养。抓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键,去“泡开”一篇课文。因而语文教师需要摆脱课文的束缚,去营造一个和谐,丰富的语文“脱口秀”,这样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三、语文教学要有“基因重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基因重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对内容进行重组形成清晰的板块。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雨》,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文,抓住课文的中心:雷雨的天气变化和雨天景物的变化。对课文进行重组: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进行对比阅读和对比仿照描写。在三个板块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和语句来将其串联,不拘泥于课文的顺序学习讲解。如此一来,一篇课文就有了清晰的框架结构,有了明确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有的甚至出现“繁多”的现象。语文教师还需要做一名优秀的裁剪师——删繁就简,对于讲过多次的内容需要删去,对于学生反映简单的内容应该删去。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需要透过表面去掌握核心。一堂成功的作业讲评课不是去督促学生订正答案,而是通过试题去传授解题方法和策略。传统的作业讲评课,教师只注重答案的订正,课堂既枯燥,又没有真正达到讲评的效果。教师应通过题目去引领学生总结答题的逻辑与方法,由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中学诗歌鉴赏题“请说一说某一个字用得好不好?”教师可以总结这类题目为“炼字型”。再遇此类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如何思考,这才是讲评作业的关键。
  随着学制的改革和考试压力的增大,学生忽视语文学科、教师不愿费力钻研学科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的众矢之的。改变与创新,突破与守恒,只有正确把握好新课标下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合理做好二者的生成与转化,才能更有益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60-63.
  [2]陈婷婷.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实现统一?——兼论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J].江苏教育研究,2013,(22):72-75.
  [3]倪文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08):34-41.
  作者简介:
  袁礼欣(1994-),男,重庆合川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师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德为才之帅 才为德之资。德育教育应当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只有加强德育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思想性都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将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德育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59-02  德育工作是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
期刊
【摘要】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是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也引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从过去一段时间可得看出,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使得学校的传统教育、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观念的转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高校信息化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在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具有高度实践性意义,正是由于它的先进理念,才影响了一代中国有志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摆在我党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就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期刊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母语、培养性情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基础,同时也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由此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初中阶段,该素养的养成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多种特性,更要掌握培养的方法策略,从而为学生拥有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62-01  有史以来,创新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行为。面对教育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课程教育要创新研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得到发展。要想有创造,就要具有创建的思维能力,即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面精神旗帜。  一、教学环境对创新思维影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近一个世纪中,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本着“教育公平与效益”的原则进行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期望由此达到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发达国家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基本情况,并对四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相似性与相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期刊
【摘要】近年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由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经验证明:实施有效的区域活动既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又能满足幼儿爱玩爱探索的心理需求。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呢?本文着重地从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介入与支持、交流分享这四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园 有效  【
期刊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零碎、课时量少等特点,总结了使用微课辅助教学的方法。介绍了计算机基础与微课的关系,梳理了微课的制作过程及应用,为微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微课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4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
期刊
【摘要】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自主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在掌握一定的书写知识、技能的同时,让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模仿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全方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究 自我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对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是促进高职生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而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非常重视的教育环节。而本文就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滞后以及缺失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当中渗透古典文学教育内容,进而通过新思想、新观念、改革课程体系要求以及丰富的教学形式等,来为高职生呈现良好的教育活动,进而真正有效的培养高职生人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