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上体外循环、休克及心脏介入治疗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强,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是目前心血管手术麻醉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3],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
【机 构】
: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32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体外循环、休克及心脏介入治疗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强,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是目前心血管手术麻醉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3],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大鼠皮质区、丘脑区、海马区和纹状体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麻醉的中枢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体重300~350 g,麻醉后参照Paxinos和Waston定位图谱按照不同脑区坐标预埋微透析探针套管,恢复4 d后,随机分为2组(n=6):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分别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6 ml/kg和异丙酚120 mg·kg-1·h-1,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异丙酚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渥曼青霉素组(W组)和异丙酚+渥曼青霉素组(PW组),每组8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压10 kPa,灌注速率7~10 ml/min,I/R组用K-H液灌注,P组用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灌注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3μl/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6 ng/ml;S组高流量吸入8%七氟醚-氧化亚氮.麻醉维持: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
β-内啡肽(β-EP)是内源性阿片样神经肽,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状态下,β-EP合成和分泌增加[1].本研究拟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时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β-EP浓度的变化。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5~86岁,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n=80):全身麻醉组(G组)、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记录MMSE评分,计算术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术后MMSE评分与术前MMSE评分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发生POCD.将不同年龄、性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对离体大鼠视上核(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脑,置于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4℃人工脑脊液(ACSF)中,以振动切片机制成300~400μm含SON神经元的脑薄片,将脑薄片随机分为6组:哌替啶50 μmol/L组、100 μmol/L组、150 μmol/L组和氯胺酮50 μmol/L组、100 μmo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1h,再灌注2h;异丙酚1组(P1组)在缺血前10 min、异丙酚2组(P2组)在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然后以10mg·kg-1·h-1持续输注,余处理同I/R组;假手术组(C组)不行缺血再灌注及异丙酚输注.所有大鼠在再灌注120min时处死.
缺血后处理是指器官、组织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停灌处理,其保护效应和分子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可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1],但其机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