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道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河道管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管理的效果,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为河道附近居民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提供洁净生活水源。加强河道管理是当前水体保护的重要方式,只有合理进行河道管理,优化河道管理方式,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才可以真实改善河道治理效果,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建议
引言
近来年,随着水资源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随着“河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防洪安全管理、河道堤防管理和蓄滞洪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河道管理也开始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任务正在由单纯的“负责河道岸线的日常保护、管理和维护、防汛及河道保洁等”转变为确保各项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河道工程效益,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但是当前我国基层河道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河道管理主体不明,管理工作不到位、河道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河堤保护范围内乱建乱占现象突出等,在这种情形下,基层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目前基层河道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1)河道治理是社会稳定、防洪减灾的需要。近年来,各地洪水泛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山区,洪水造成了沿河岸线的崩塌,道路的损耗以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因此,控制河道的稳定,防止耕地的减少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河道治理可以实现滨水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往由于建设无序,很多地区出现污水管道与供水管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造成滨水空间狭小,加之部分河段垃圾随意堆放、蚊虫滋生,破坏了滨水景观美感和卫生安全感。通过河道治理可以实现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责任落实机制有待完善
河道管理工作分属于不同部门,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难以实现有效配合,致使各个部门自身的职责也难以充分履行,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一定的阻碍。目前,位于城市区域内的主河道及部分支流河道的水质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损毁,无法发挥功能价值。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源头,主要原因是责任落实机制不完备,难以将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至各个岗位,对企业或居民生活污染物的管理未能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衔接度不高,无法协同配合进行河道管理,致使河道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2.2基层河道管理中存在“多主体、责难明”的突出问题
河道管理是法律赋予河道主管部门的职责,河道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进行统一管理。但在我国的基层河道管理体制中,管理主体繁多,有中央行政机关、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区域行政部门。河道管理内容被拆分太细,管理职责不清,各河管主体复杂,管理责任弱化。在这种主体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各主体各自为战,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能保证河道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管人、管钱、管线脱节,不利于统一行政。
2.3基层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力资源水平有限
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层河道管理都存在“养闲人”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把基层河道管理单位作为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富余干部等人员的重要渠道。基层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对于单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迟迟难以引进,人力资源水平较低,且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存在可上不可下的情况,缺乏竞争压力,在整体创造性和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使得基层河道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3加强基层河道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做到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向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在河道两岸踏步台上、河坡处等醒目位置书写永久标语和制作永久宣传牌,不断提高全社会遵守防洪、河道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改善河道管理的软环境。
3.2建立河道治理机构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单独的河道治理部门,结合地区河道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治理。由当地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主抓河道治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并在多个部门的辅助下,确保制度有效贯彻与落实。同时,河道管理人员应深入河道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前的河道治理情況加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而进行合理的工作布署,确保工作责任的细化与落实,同时还要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为各部门间河道管理相关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提供保障。
3.3建立河道治理监督与激励制度
河道管理部门应制定强效的监督制度,并采用激励手段,根据河道治理情况对相应人员进行适度的奖惩,强化执法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阻碍河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个人或部门予以严格的惩处,如使国家或集体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要对责任人进行追查并追究其法律责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工作激励两种方式促进河道管理工作人员自身职责的有效覆行,降低河道污染问题的继续恶化。同时,河道管理部门还应积极进行治理技术与治理设备的更新与优化,为水资源的净化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应用先进技术,确保治河效果。首先,在河流治理的基础上,有必要在整个流域建立完整的骨干通信网络,这是确保及时进行河流治理的基础,特别是河流不同部分之间的信息和通信必须完全开放,省际信息的连接和应用必须更加有效。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市之间的信息交流效果良好,但信息的应用和分析仍存在不足,这方面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合理建设并及时升级基础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规划河流水利工程的治理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河道管理作为国家防汛抗旱的基础工作,兴水利、除水害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基层水务工作者应积极践行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治水思路,坚守新时代水利精神;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河道管理机制和法制体系,规范管理;从饮水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以改变基层河道管理困境,充分发挥河道综合治理效益,不断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庆哲.城市河流景观评价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钟云清,范逸峰.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与治理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1):148-149.
[3]牛海州.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在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4906.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建议
引言
近来年,随着水资源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随着“河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防洪安全管理、河道堤防管理和蓄滞洪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河道管理也开始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任务正在由单纯的“负责河道岸线的日常保护、管理和维护、防汛及河道保洁等”转变为确保各项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河道工程效益,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但是当前我国基层河道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河道管理主体不明,管理工作不到位、河道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河堤保护范围内乱建乱占现象突出等,在这种情形下,基层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目前基层河道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1)河道治理是社会稳定、防洪减灾的需要。近年来,各地洪水泛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山区,洪水造成了沿河岸线的崩塌,道路的损耗以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因此,控制河道的稳定,防止耕地的减少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河道治理可以实现滨水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往由于建设无序,很多地区出现污水管道与供水管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造成滨水空间狭小,加之部分河段垃圾随意堆放、蚊虫滋生,破坏了滨水景观美感和卫生安全感。通过河道治理可以实现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责任落实机制有待完善
河道管理工作分属于不同部门,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难以实现有效配合,致使各个部门自身的职责也难以充分履行,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一定的阻碍。目前,位于城市区域内的主河道及部分支流河道的水质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损毁,无法发挥功能价值。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源头,主要原因是责任落实机制不完备,难以将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至各个岗位,对企业或居民生活污染物的管理未能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衔接度不高,无法协同配合进行河道管理,致使河道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2.2基层河道管理中存在“多主体、责难明”的突出问题
河道管理是法律赋予河道主管部门的职责,河道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进行统一管理。但在我国的基层河道管理体制中,管理主体繁多,有中央行政机关、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区域行政部门。河道管理内容被拆分太细,管理职责不清,各河管主体复杂,管理责任弱化。在这种主体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各主体各自为战,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能保证河道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管人、管钱、管线脱节,不利于统一行政。
2.3基层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力资源水平有限
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层河道管理都存在“养闲人”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把基层河道管理单位作为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富余干部等人员的重要渠道。基层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对于单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迟迟难以引进,人力资源水平较低,且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存在可上不可下的情况,缺乏竞争压力,在整体创造性和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使得基层河道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3加强基层河道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做到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向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在河道两岸踏步台上、河坡处等醒目位置书写永久标语和制作永久宣传牌,不断提高全社会遵守防洪、河道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改善河道管理的软环境。
3.2建立河道治理机构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单独的河道治理部门,结合地区河道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治理。由当地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主抓河道治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并在多个部门的辅助下,确保制度有效贯彻与落实。同时,河道管理人员应深入河道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前的河道治理情況加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而进行合理的工作布署,确保工作责任的细化与落实,同时还要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为各部门间河道管理相关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提供保障。
3.3建立河道治理监督与激励制度
河道管理部门应制定强效的监督制度,并采用激励手段,根据河道治理情况对相应人员进行适度的奖惩,强化执法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阻碍河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个人或部门予以严格的惩处,如使国家或集体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要对责任人进行追查并追究其法律责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工作激励两种方式促进河道管理工作人员自身职责的有效覆行,降低河道污染问题的继续恶化。同时,河道管理部门还应积极进行治理技术与治理设备的更新与优化,为水资源的净化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应用先进技术,确保治河效果。首先,在河流治理的基础上,有必要在整个流域建立完整的骨干通信网络,这是确保及时进行河流治理的基础,特别是河流不同部分之间的信息和通信必须完全开放,省际信息的连接和应用必须更加有效。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市之间的信息交流效果良好,但信息的应用和分析仍存在不足,这方面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合理建设并及时升级基础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规划河流水利工程的治理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河道管理作为国家防汛抗旱的基础工作,兴水利、除水害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基层水务工作者应积极践行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治水思路,坚守新时代水利精神;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河道管理机制和法制体系,规范管理;从饮水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以改变基层河道管理困境,充分发挥河道综合治理效益,不断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庆哲.城市河流景观评价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钟云清,范逸峰.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与治理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1):148-149.
[3]牛海州.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在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