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孕妇抗病毒短期干预的临床安全性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孕中期开始给予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短期干预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血清HBV DNA ≥ 1010 U/L。孕妇在妊娠第24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当日停用;新生儿分娩后12 h内分别注射乙肝疫苗10 μg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U,出生后1和6个月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10 μg。于妊娠第12、24、28、32周和产后1、7个月检测HBV DNA(行对数转换)、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婴儿于出生后28~30周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情况。

结果

54例孕妇各时间点CK、ALT和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第28周、妊娠第32周和产后1个月HBV DNA明显低于妊娠12周(5.7 ± 2.2、5.1 ± 2.3和8.3 ± 1.7比9.5 ±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个月与妊娠第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婴儿出生后28~30周检查结果显示,血清HBsAb > 109 U/L,血清HBsAg < 30 U/L。

结论

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孕中期替比夫定短期干预可明显降低HBV DNA至安全线以下,干预期间孕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停药后HBV DNA均有不同程度反弹,但婴儿病毒学检查结果证实,孕中期替比夫定短期干预后可实现母婴完全阻断。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接受TEVAR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不同主动脉水平的直径变化,了解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操作成功,共植入支架87枚,有7例患者置放2枚支
目的对比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三种不同深度的镇静对清醒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拟行清醒纤支镜检查的患者9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镇静深度设定为BIS在65~69,B组患者镇静深度设定为BIS在70~74,C组患者镇静深度设定为BIS在75~79。三组患者镇静开始时,先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眶脂体脱垂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13例原发性眶脂体脱垂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13例原发性眶脂体脱垂患者中,12例为双侧脱垂,1例为单侧脱垂。CT示眼眶颞上象限结膜下眶隔内后方脂肪密度肿块向外疝出,肿块呈新月形与眶内脂肪组织相连,肿块与眶内脂肪组织形态自然,密度均匀。结论CT对于原发性眶脂体脱垂的诊断有特征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