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什么?

来源 :电脑迷·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喜欢并了解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作为培训老师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双语教师为什么有的都上了十几年的课,却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思考也值得一提。
  关键词:关注学生;教会学生;空间和时间;读懂
  作为地区双语骨干教师,本人有幸成为“浙江援助阿克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培训者,在对双语老师的培训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老师不是不会,而是不懂。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学生的教会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会过程。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找许多理由解释:“我们的孩子国语不会”“我们的孩子家长没办法管”“我们上课很困难”“我们不这样教,学生学不会”等等等等。素质教育早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管道,竟然还有老师从头到尾都在满堂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尽可能地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起点。因此,我们的双语老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做些什么?我想说:
  1 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是孩子,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状况、认知水平等等,每一个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或多或少会带着他们的认知和经验走进课堂,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堂组织第一环节一定要与学生探讨和解决什么问题、第二环节是否能够做到有序衔接,准确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即不能拔高也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环节的调整与可生成性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考虑和注意的,遵循的原则应该是: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样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适应学生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及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非常有必要且很重要。
  例如:在教学“整数比大小”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第一环节,从整数的认识开始,在数字卡片中找出你喜欢的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从而发现数位越多的数越大。第二环节,以学生喜欢的抽签游戏活动入手,先抽高位,在抽次高位,依次让学生发现:相同数位比大小,比最高位。第三第四环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学质量会不好吗?所以说: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迁移解决了新知识,创设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教学环节有多重要。既能化难为易,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 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和自己玩呼啦圈、跳皮筋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听老师讲,看书,背书、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中是学不会的。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实际经验,我想,如果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定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改变传统无效的教学模式,分析教材、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步骤、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成让学生能够亲身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借助圆和长方形不同图形,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演示,理解“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同一个圆所有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等概念。也可,将教室变成活动场地,大家围成长方形和围成圆从中心跑起,会发现什么?从而激起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兴趣,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直观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可借助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观,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起点。是自己做的,就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学习新知识扫除了障碍,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作为教师的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每一节课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应该怎么做”。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如何指导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題。
  3.1教会学生读书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当然读书也是有方法的。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数学课本的编排,其教学内容和例题都呈现出“半扶半放”的意图,在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像例题这边的提问,想的内容、问题的分析等,都要让学生细读,领会其用意,有些内容需要填写的。要让学生独立填写,还有的问题,下面有“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可以让学生读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读懂图意;读书上的数学文化等。学会读书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
  3.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就如“迁移、类推”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常用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任何一个知识的都需要基石做铺垫,因此,从小学起,教给学生迁移、类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没有商不变规律,学生将无从学起,可以借助各种平台及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回忆和了解。“我们的课堂才会出彩,才会让学生喜欢,才会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不用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得到最大发挥,为今后学习和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多少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空间,我们老师是否借助自己的智慧引领孩子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课堂中。
  3.3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里说个最实际的话题:学生离开老师会不会学习?会!老师,学生离开你,一样能学到各种知识,这是肯定的。那么,老师离开学生行不行?不行!老师没有学生谈不上老师,老师离开学生老师没有一点实际意义。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数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是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也就是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结果。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这里,教师的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甚至可以说就是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变单调乏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实现学习知识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否则谈何将知识交给学生?谈何将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老师们,我们不再是主宰课堂的使者,我们就是伙伴,我们就是引领着,不要有任何理由满堂灌,那样的学习效果,我想你也不喜欢。
  3.4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
  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倾注着我们每位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环节必须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回馈,并要善于捕捉回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给他们积极的肯定或有待改正的暗示。尤其当学生回答错误时适当点拨、鼓励。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查看他们的练习,再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及成功的体验。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借助老猴给小猴分月饼,一个月饼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人分得八分之一,借助一只小猴的不满意,想要两块,每人分得十六分之二,每人分得二十四分之三….”等等,在游戏中感知,在游戏活动中感悟,从而让学生真正受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的开心,学得有效,从而提高老师上课的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的新意在于实现由“土地的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而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背景,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的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
失业困扰着国家经济良性发展,阻碍了人民生活提高。西方经济学中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带来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是在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对我国目前而言,是不是也应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