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式运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方法。
  一、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1.独立思考之前的主动提问阶段
  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敢于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是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所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仔细思考。但敢于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2.初步思考以后的提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提问之前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而不仅是满足于对某个具体题目的求解。
  3.深入钻研以后的提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深入钻研,能提出一些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体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这些问题,有时往往连教师也难以回答。
  4.创新思考以后的提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猜测和发现问题并进而揭示规律特征的能力。但是,这是提问的高级阶段,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提问能力。能达到这个阶段的提问水平,表明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向物理高、深、尖领域探索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
  1.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不及时深化这种兴趣,就可能会使学生在遇到较难的物理问题时产生“物理难学”的畏难心理。因此,它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教案,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现象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物态变化”后,学生会提问:“自然界中的‘雾’和‘露’是怎样形成的?”在教学“测量实验”后,学生会提问:“怎样测量一支笔芯的直径?”在教学“电学”后,学生会提问:“为什么用铜和铝来制作电线?人们是如何控制电流的?”等等。学生能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活动已经达到了比较深入的程度,教师要鼓励主动提问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引入课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将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相互融合,启发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思考能做出相应的解释。比如在教学“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笔者先让学生搓搓双手,当学生感觉双手有些发热时,笔者趁机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当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不爱提问,只知埋头苦学的学生,他们只追求标准答案,不能独立进行思考,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名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展开讨论,多质疑、多提问。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大胆联想,让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制造问题,把学生置于疑问之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提问水平。
  3.营造自由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敢于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又可以消除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