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color)是指由不同波长的光反射而产生的物体上一种可见的性质。颜色词(color terms)就是用来描写颜色的词语。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颜色词在不断丰富,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也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获得了许多引申意义,从而造成了颜色词的多义性(polysemy)。文中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范畴理论对英语颜色词green的语义扩展作了阐释,并试图找到其扩展的理据,以给英语颜色词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1 文献回顾
几十年来,国内外都有学者对颜色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成果也为一些重大理论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美国的人类学者B.Berlin和Kay是国外颜色术语学(color terminology)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世界上的九十八种语言做了研究,并出版了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1969)一书,作者通过考察和分析,找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许多语言中的共同规律:世界上许多语言存在约十一种基本颜色词。并证明了在颜色词的范畴化过程中人们依赖焦点色(focal color)。70年代,Rosch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建立了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
几乎就在同时,1964年国内的张培基先生出版了《英语声色词与翻译》一书。在有关颜色词的部分,作者阐述了英语颜色词的词源、演变、构成、作用等;同时,也对英汉语中的一些颜色词进行了一定的比较,从中探索出一些翻译规律。该书是我国关于英语颜色词研究的奠基之作,影响深远而重大。1990年,刘云泉出版的《语言的色彩美》一书系统论述了汉语颜色词的特征、演变、修辞及其与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颜色词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随着模糊理论的提出,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利用这一理论研究了颜色词的模糊性。(伍铁平,1986;吴玉璋,1988)近来,国内出现了许多对英语颜色词进行语义对比的研究成果,但多是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英汉颜色词在语义上的异同,缺乏令人信服的语言学理据。本文将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范畴理论对英语颜色词green的语义扩展进行有理有据的阐释,首先我们应了解一下有关语义范畴理论的基本知识。
2 语义范畴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赵艳芳(2006)讲到语义范畴的扩展就是概念的不断扩充,归根结底是由认知的发展造成的。“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一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分类”(2006)。以“椅子”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人们的认知范围扩大了。椅子不仅指有腿、坐面和靠背的物体,能供人或其他物体“坐”的都可以叫做“椅子”,比如“豆袋椅”(bean-bag chair)、“吊椅”(sling chair)、“电椅”(electric chair)等。椅子的语义范畴越来越大,其定义也越来越模糊,边界也难以确定。但同时也有了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中心义项就是在语义范畴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典型义项,也称原型义项(prototype meaning)。一般来讲,中心义项就是一个词的最初的概念意义,赵艳芳称之为“直接意义”;边缘义项就是有概念意义延伸出来的各种意义,由此看来,中心义项应是固定的、有限的、为数不多的,边缘义项则是在无限扩充的,当然要以中心义项为依据进行扩充。
“在认识新事物过程中,语义范畴围绕圆形不断扩大,形成放射性结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2006)。
Dirven &Verspoor(1998)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确定一个词的中心义项:(1)按照经验方法,如说到某词时,首先会想到的那个意义;(2)按照统计方法,多义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那个意义;(3)按照扩展方法,可成为扩展出其他意义的基础的那个意义。按照以上三种方法,我们都能得到英语颜色词green的中心义项应是指一种颜色。从词源来看,英语的green同grass同源,德语的grun(绿)与Grass(草)同源,它们的原始日耳曼语的词根是gro(生长)。由此看来,green和grun原表示生长着的草和颜色。根据语义范畴扩展的模式,我们不难推出这一结论:现代英语中green的其他义项都是依据它最初的这两个意义得出的,green在各种词组、搭配中的意义都应与这两个意义中的一个相匹配。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来证实一下此结论。
3 Green语义范畴扩展的两大方向
既然green有两大中心义项,即生长着的草和颜色,其语义范畴扩展应围绕着两大义项进行。那部分从“生长着的草”扩展而来的义项自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green就有了“有生命力的”、“新鲜的”、“幼稚无知的”、“没有经验的”、“未愈合的”等丰富多彩的扩展义项。如:
fresh green peans 鲜嫩的豌豆
fresh green memory清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
keep somebody’s memory green对(逝去的)某人永远不忘
to be in the green在青春期
to be in the green of one’s years年轻力壮时
green bananas未成熟的香蕉
a green hand 生手
He is still green at his job.他对这工作很生疏。
Because of his green wound, he stayed at home. 他因伤口未愈合呆在家里。
green test试运转
You must be green to believe that!你真幼稚,竟然相信那个!
以上这些义项均可看作是green的引申义,此外,还有一些搭配中green的意义更接近于它的第二个中心义项,即表示一种颜色。如:green light (绿灯)、green food (绿色食品)、a green belt (绿化带)、green house (温室)、green tea (绿茶)、green fingers (园艺能手)、the Green Party (绿党)等。在这些组合中,green的本义都与绿色有极大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有些又获得了新的引申义,比如green light在to give the green light to somebody短语中就是纵容某人的意思;绿色食品(green food)也不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而是指不受化学污染的天然食品。
4 结论
或许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基本词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引申义,这是由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决定的。人们在发现或发明新事物后,总会试图在头脑中找到与其有最大关联的事物,然后会赋予已有名称以新的意义;只有在实在找不到与新事物有关联的旧事物时,人们才会想去创造新的名称,这就是为什么green会在两大中心义项的基础上获得如此之多边缘义项或引申义项的原因。毫无疑问,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green将会获得更多的引申义,但是其基本意义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就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完全可以仅仅讲授green的中心义项,然后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学习green的边缘意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实不只green会有这样的语义扩展模式,英语中的许多词汇都遵循这一规律,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做个有心人,仔细研究英语词汇的特点,找出记忆词汇的规律,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Berlin, B.,&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Dirven, R., & Verspoor, M. 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8.
[3]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4]伍铁平.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2,88.
[5]吴玉璋.从历时和共时对比的角度看颜色词的模糊性.外国语,1988.5:39-43.
[6]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在读研究生)
1 文献回顾
几十年来,国内外都有学者对颜色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成果也为一些重大理论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美国的人类学者B.Berlin和Kay是国外颜色术语学(color terminology)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世界上的九十八种语言做了研究,并出版了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1969)一书,作者通过考察和分析,找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许多语言中的共同规律:世界上许多语言存在约十一种基本颜色词。并证明了在颜色词的范畴化过程中人们依赖焦点色(focal color)。70年代,Rosch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建立了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
几乎就在同时,1964年国内的张培基先生出版了《英语声色词与翻译》一书。在有关颜色词的部分,作者阐述了英语颜色词的词源、演变、构成、作用等;同时,也对英汉语中的一些颜色词进行了一定的比较,从中探索出一些翻译规律。该书是我国关于英语颜色词研究的奠基之作,影响深远而重大。1990年,刘云泉出版的《语言的色彩美》一书系统论述了汉语颜色词的特征、演变、修辞及其与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颜色词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随着模糊理论的提出,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利用这一理论研究了颜色词的模糊性。(伍铁平,1986;吴玉璋,1988)近来,国内出现了许多对英语颜色词进行语义对比的研究成果,但多是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英汉颜色词在语义上的异同,缺乏令人信服的语言学理据。本文将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范畴理论对英语颜色词green的语义扩展进行有理有据的阐释,首先我们应了解一下有关语义范畴理论的基本知识。
2 语义范畴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赵艳芳(2006)讲到语义范畴的扩展就是概念的不断扩充,归根结底是由认知的发展造成的。“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一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分类”(2006)。以“椅子”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人们的认知范围扩大了。椅子不仅指有腿、坐面和靠背的物体,能供人或其他物体“坐”的都可以叫做“椅子”,比如“豆袋椅”(bean-bag chair)、“吊椅”(sling chair)、“电椅”(electric chair)等。椅子的语义范畴越来越大,其定义也越来越模糊,边界也难以确定。但同时也有了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中心义项就是在语义范畴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典型义项,也称原型义项(prototype meaning)。一般来讲,中心义项就是一个词的最初的概念意义,赵艳芳称之为“直接意义”;边缘义项就是有概念意义延伸出来的各种意义,由此看来,中心义项应是固定的、有限的、为数不多的,边缘义项则是在无限扩充的,当然要以中心义项为依据进行扩充。
“在认识新事物过程中,语义范畴围绕圆形不断扩大,形成放射性结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2006)。
Dirven &Verspoor(1998)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确定一个词的中心义项:(1)按照经验方法,如说到某词时,首先会想到的那个意义;(2)按照统计方法,多义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那个意义;(3)按照扩展方法,可成为扩展出其他意义的基础的那个意义。按照以上三种方法,我们都能得到英语颜色词green的中心义项应是指一种颜色。从词源来看,英语的green同grass同源,德语的grun(绿)与Grass(草)同源,它们的原始日耳曼语的词根是gro(生长)。由此看来,green和grun原表示生长着的草和颜色。根据语义范畴扩展的模式,我们不难推出这一结论:现代英语中green的其他义项都是依据它最初的这两个意义得出的,green在各种词组、搭配中的意义都应与这两个意义中的一个相匹配。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来证实一下此结论。
3 Green语义范畴扩展的两大方向
既然green有两大中心义项,即生长着的草和颜色,其语义范畴扩展应围绕着两大义项进行。那部分从“生长着的草”扩展而来的义项自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green就有了“有生命力的”、“新鲜的”、“幼稚无知的”、“没有经验的”、“未愈合的”等丰富多彩的扩展义项。如:
fresh green peans 鲜嫩的豌豆
fresh green memory清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
keep somebody’s memory green对(逝去的)某人永远不忘
to be in the green在青春期
to be in the green of one’s years年轻力壮时
green bananas未成熟的香蕉
a green hand 生手
He is still green at his job.他对这工作很生疏。
Because of his green wound, he stayed at home. 他因伤口未愈合呆在家里。
green test试运转
You must be green to believe that!你真幼稚,竟然相信那个!
以上这些义项均可看作是green的引申义,此外,还有一些搭配中green的意义更接近于它的第二个中心义项,即表示一种颜色。如:green light (绿灯)、green food (绿色食品)、a green belt (绿化带)、green house (温室)、green tea (绿茶)、green fingers (园艺能手)、the Green Party (绿党)等。在这些组合中,green的本义都与绿色有极大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有些又获得了新的引申义,比如green light在to give the green light to somebody短语中就是纵容某人的意思;绿色食品(green food)也不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而是指不受化学污染的天然食品。
4 结论
或许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基本词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引申义,这是由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决定的。人们在发现或发明新事物后,总会试图在头脑中找到与其有最大关联的事物,然后会赋予已有名称以新的意义;只有在实在找不到与新事物有关联的旧事物时,人们才会想去创造新的名称,这就是为什么green会在两大中心义项的基础上获得如此之多边缘义项或引申义项的原因。毫无疑问,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green将会获得更多的引申义,但是其基本意义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就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完全可以仅仅讲授green的中心义项,然后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学习green的边缘意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实不只green会有这样的语义扩展模式,英语中的许多词汇都遵循这一规律,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做个有心人,仔细研究英语词汇的特点,找出记忆词汇的规律,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Berlin, B.,&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Dirven, R., & Verspoor, M. 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8.
[3]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4]伍铁平.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2,88.
[5]吴玉璋.从历时和共时对比的角度看颜色词的模糊性.外国语,1988.5:39-43.
[6]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