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身体观”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后现代艺术中关于“身体”相关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对其所表现的“身体观”含义及其意义做出思考。指出后现代主义的身体观脱离了传统的身体范畴,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范畴的美学特征,一定要重视身体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身体;思考
  一般的观点,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后现代艺术也呈现出丰富的姿态。从艺术类型上看,突破了传统的架上绘画方式,非架上绘画迅猛发展,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公共艺术、观念艺术都得到了重要发展。它们常常相互交织,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使用观念通常融合在一件作品中;从艺术的主题上看,传统的宏观叙事被消解了,更多的是与人关系更加密切,自我情感的表达,对于社会问题的反应,对于艺术家自我身份的认同,对于传统艺术的反抗与背叛;从艺术主体上看,随着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哲学家提出的“审美生活的日常化”等,不单单扩大了艺术家的群体基础,还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大众成为了重要的艺术的关系对象,通俗文化也以势不可挡之力大行其道。后现代艺术以它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规律渗透到社会发展、大众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身体”初探
  传统的艺术创作中,画笔、刀是最重要的艺术工具,但到了后现代艺术中,身体变成工具,甚至是重要的媒介手段,传达着重要的思想观念。
  利用身体作为工具的美国艺术家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他于1947年创造的“滴画法”是美国行动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利用身体的自动性与无意识性操控着整个身体,通过画笔、拖布等媒介作用于画布上,经过多次的随意动作的劳动与挥洒,画面形成了丰富的肌理效果。在这种尝试中,身体的行动成为了艺术创作中的内在诉求,身体成为了艺术中的一个隐性手段。从艺术史角度来看,抽象表现主义拓宽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推动了艺术形式的革新。
  约翰·凯奇于1952年首次表演《4分33秒》时,给观众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与感知。凯奇从上台表演,打开琴盖,合上琴盖,鞠躬致谢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没有弹奏出一个音符,只是一动不动的坐在钢琴面前,坐在那整整4分33秒。在观众看来他没有任何表演,可在作者本人的心中,却有一张内容丰富的乐谱,只是乐谱的主旋律叫“沉默”。从整个表演来看,观众的意识应该是作者的手在钢琴键上弹奏,随着音符的律动,身体也会陶醉其中,这里的身体是观众期许的表象。可以看出,凯奇正是利用身体创作了此件作品,将作品的观念、观众的聆听、音乐的表达联系在了一起。凯奇将禅宗观念引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运用偶发主义之类的方法冲破了传统音乐中的那种封闭结构,发展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与观念,对于西方后来的艺术家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啟示。身体成了重要的艺术场所,有着无比重要的艺术资源。
  将“身体”作为绘画工具公示于大众的眼前还有法国艺术家伊芙·克莱因,他于1960年的运用女人的身体当做画笔公开表演,在地面的画布上进行空间的位移。克莱因先让女人体沾满颜料,然后模特躺在画布上,对其进行拖拉和移动,女人体身上的颜料在画布上留下些斑驳痕迹,清晰的局部特征正是身体的某些部位,克莱因还设计了音乐家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进行伴奏。从传统绘画角度看,艺术家创作了一种新颖的表现方式,引领着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媒介上看,身体作为一种入画方式,显示着身体在艺术创作中的新发现,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为什么是女性的身体,可能会认为女性更具有观赏性,但这一回答的前提带上了男性视角下的艺术观看方式。不得不说,身体在后现代艺术中被无限度的运用,同时这也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波洛克、凯奇与克莱因都是将身体作为工具,波洛克的身体发现隐含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明显,而是通过潜意识作用于身体,然后作用于绘画;凯奇有意利用身体的动作,将身体何以创造艺术,将观念艺术的种子种在了后现代艺术中;克莱因主动思考身体,直接将他人的身体作为艺术工具,运用于公共表演中。可见,后现代艺术对于身体的发现与运用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从初期的身体运用到后来的艺术尝试,对于艺术的发展给予有益启示,身体成为艺术对象在后来的艺术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力量。
  二、后现代艺术中“身体观”的艺术类型
  在后现代主义中,身体成为一个重要的维度,以身体为切入点进入艺术中比比皆是。绘画中对于身体的刻画,雕塑中对于身体的塑造都带有后现代主义意味,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再是传统艺术观念中的艺术形式,解构了宏观叙事性,摧毁古典艺术中的金科玉律;对于观者来说,也体现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一种新式的目光凝视着后现代艺术。其中,与身体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应属身体艺术、行为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在后现代艺术中具有突出的位置。
  身体艺术被定义为观念艺术的分支,也是表演艺术的先驱,它正如字面所指涉的:是一种以艺术家的躯体、而不是传统的木、石、或油彩与画布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形式。就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绘画性的身体、仪式性的身体、极限性身体、虚拟的身体、观念性的身体等等。身体艺术就是以身体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经常运用于偶发艺术、表演艺术中。身体艺术中的身体往往带有隐喻性的,整体上遭受创伤、破坏,局部上被无限度的放大,与传统的简单身体中的审美属性美或丑、性别观男或女不一样,后现代的身体观解构了历史上的身体观,转而揭示出身体所处环境及社会的话语生成,并凸显着时代背景下的现实境遇。
  行为艺术也是利用身体进行创作的重要后现代艺术类型,行为艺术有三项能指或三种呈现方式:行动(Action)、身体(Body)、偶发(Happenings),三种方式有时单独运作,但更常见的是在同一件作品中互为发生演进条件,相互串并,秘、响旁通,尤其兼融了实验戏剧、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装置艺术等,进一步演绎出与社会、文化、政治、性别等相互交契和难辨的可写性空间形式。行为艺术家关注的议题极广,从精神的、美学的到社会和政治的层面。行为艺术偏重于创作者的行为,行为艺术家关注的议题比较广泛,从精神性的到社会性的,美学的、文化的、政治的、性别的等等都是创作者表达的主题。行为艺术中的身体,不单单是简单的肉身,而是升华了的,可塑的,具有极大社会性意义的思想表达。   三、关于后现代艺术“身体观”的思考
  1.理性还是非理性?
  哲学家福柯的著作《疯癫与文明》是对疯子的考古学考察,疯癫属于非理性,按福柯的历史考察,非理性是后现代主义中的重要方向。在后现代艺术中,对于身体的改造是艺术家通常的表现手法,身体变成了艺术试验场。
  艺术家吉娜·潘对身体的摧残让观者毛骨悚然,她用剃刀片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艺术创作,将脸颊、腹部等部位划破,有的形成明确的图案,带有一定隐喻;有的是无意识自动划破后的红色轨迹。这些残忍的行为在人的身体上留下印记,鲜血直流,挑战着每个观者的感官视觉与心理底线。吉娜·潘用这种创作方式,对自我审美等命题做出来自己的理解,命名是理性的行为,却也蒙上了一层疯狂的色彩。
  福柯认为疯人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在社会中是被忽视的,在后现代时期,随着医疗、卫生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他们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但其自我的本真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的多种话语权力的综合。艺术正是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方式来提出问题,吉娜·潘通过对身体的惩罚,揭示出身体成为了后现代时期权力话语攻击的战场。
  2.适度还是过度?
  法国艺术家奥兰将身体艺术推向了感知的极端,以骇人听闻的艺术方式向主流艺术提出了挑战。奥兰在自己的身体做整容手术,将自我身体打造成了一个手术台剧场,上演着身体的改造与行为的荒诞。在她的有生之年里做了众多的手术,例如在额头上移植肾脏外观的突出物、将太阳穴隆起等等。疯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自身的一种关怀,但奥兰的过度行为值得商榷。可以说,正常、适度、合适的整容是每个人追求美的权力,但过度的追求美是对美的一种浪费与否定。
  批评家岛子认为:“后现代时期的身体是政治技术的宿主,同时也是商业、医药和生物工程的操纵对象。”身体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的关注对象,注定要在当代的社会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3.生命权力亦或是诗意的生存?
  被誉为“行为艺术教母”的南斯拉夫女性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伟大的,她将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她的作品大胆、震撼、痛苦,挑战着观者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极限思考。
  阿布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利用自己身体作为媒介的艺术创作,1974年的作品《韵律》系列是其重要代表。在《韵律:零》中,与观众的互动完成了行为表演。她在一张桌子上摆满了72种工具,其中有刀、枪、剪子、钉子、香水、玫瑰、火柴、羽毛、蜡烛等等工具,观众可以任意选取一种工具对阿布的身体做任何事,她不能作任何反击。有的观众用剪刀剪破她的衣服,有的用刀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伤痕,甚至有人用上了膛手枪直指阿布的脑袋,主办方在这时候才终止了这场行为表演。阿布的行为可以视为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将决定权力交给他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至上的权力做出任何疯狂的举动,对于身体的破坏与肆虐,对他人生命权力的蔑视与戏谑。
  阿布在1980年的作品《潜能》中,再次体验着生命濒临死亡的那一瞬间。她与另一个人分别拉着冲向对方的弓箭,弓绷紧,稍不留神,箭就会射向对方,两人互相注视,观者通过扩音器可以听到两人心脏加速的跳动声。整个过程持续了四分十秒,观者体验着命悬一线的冲击与思考,身体被警示,生命得到威胁是所有人产生的共鸣。
  四、结语
  没有哪一个时期对于“身体”如此关切。在今天,对于身体的关注已经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可以说,身体在社会发展中与日常生活中,都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这些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看待,而是社会乌托邦与现实中的真实表现。
  身体是20世纪中重要的美学思潮,西方甚至有“身体转向”一说,即从尼采开始,經过众多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身体美学逐渐成为了一条线索,渗透到社会、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后现代艺术中的身体不仅仅是沉重的肉身,它与符号学、消费主义、权力构建等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一定要重视身体在新时期中的表现,相信关于身体的艺术会得到新的发展,关于身体的理论会得到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265.
  [2]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236.
  [3]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8.
  作者简介
  宋健(1987—),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工作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祖辈们有着丰富的育子经验,加上他们有爱心、有耐心等因素,决定了他们成为培养孩子的不二人选,同时也由于祖辈们思想、观念、方法等落后等因素也决定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不利一面。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采取积极的对策,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留
期刊
◆摘 要:在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根据新课改要求,学校应该在安全理念下进行体育教学,积极做到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同时,还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基于此,本文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重要性、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改善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安全理念;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明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音目标的描述中,对中小学语音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课时计划和内容编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部分学校主要采用两种语音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教授传统的国际音标(IPA);第二种方法是教授自然拼读法(phonics)。作者通过在英国布莱顿大学学习期间对英国儿童语音教学做的调查研究以及多年在教学第一线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认为两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医院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加强医院的内部治理、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成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发展任务。因而,在新形势下,医院要正视传统政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发挥出政工工作对于医院的重要作用,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形成一个多层次覆盖广的引导动员体系,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新形势下加强医院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医院政工工作的展开
期刊
◆摘 要: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商务大环境下的影响,建造高效实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显得尤为迫切。文章通过指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平台建设的建议。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解决物流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关键词:物流业;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极大的推进了物流行业在现代的发展高度,物流信息平台得到应用标志着物流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古典戏曲理论中,把戏曲看作为表演类艺术。可以说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演戏曲的内容源自于社会、真实生活,属于一种以表演为主要特点的综合艺术载体。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是形式与内容逐渐统一与和谐的过程,如果能顺应这个过程,那么戏曲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笔者基于自身美学知识分析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戏曲表演;审美特征;探究  戏曲艺术有着我国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
期刊
◆摘 要:在全新的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能单纯以一张图片内容来表现新闻事实,同时更加强调多样化表达,传达出更有感染力的视觉故事。通过视觉组图等表现形式,能够提升摄影新闻的感染力,因此这种表达方式,不能简单将海量照片进行堆砌,而应以更好的故事主线布局,记录下具有时代意义的视觉故事。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如何焕发活力展开论述,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新闻摄影的发展贡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社会中逐渐产生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论调。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面对问题时常以目的为指向、结果为导向,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经常会寻找“捷径”满足自我需求。然而,处于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极易受这种思潮影响,从而侵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并在大学生群体间盛行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摘 要:“各个民族在骂詈的语言中, 提炼集中了一批最洗炼最形象的语言。本文以语用功能为研究视角,以《战斗民族养成记》第五集为研究对象,探讨俄汉詈语语用功能对比。  ◆关键词:语用功能;《战斗民族养成记》第五集;詈语  一、引言  詈语是民族文化中消极文化现象的载体,是人们语言交际的一部分。《战斗民族养成记》是一部充满搞笑讽刺的欢乐之作,该剧共20集,216条詈语,其中第五集詈语数量最多,为24条
期刊
◆摘 要: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思政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本文主要就这两点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政教育;高校;价值  高校是国家和社会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