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单38玉米新品种是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以新4白改为母本,新6/敦系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新单38的推广应用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新单3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29-02
新单3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2013年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单38遗传基础丰富,由新4白改作母本、新6/敦系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新4白改由新4白为母本与郑58杂交后再与郑58回交,经4年7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新6/敦系3用新6与丹598杂交后,经3年5代自交选育而成[1]。
1 特征特性
新单38作夏播玉米栽培时生育期98 d左右,活秆成熟。株型紧凑,株高261 cm;叶色深绿,叶鞘微红,第1叶尖端卵圆形;雄穗分枝15个,花药黄色,花丝微红,花粉量大,结实性好;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果穗筒型,穗位高105 cm,穗长16.1~19.3 cm,穗粗5.0 cm,穗行数14.7行,行粒数35.3粒;千粒重351.7 g,出籽率88.9%。
2011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新单38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的抗性均为3级,表现为抗病;中抗茎腐病(5级),感玉米螟(7级)。
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新单38多点套袋果穗籽粒混合样品品质分析的检验报告显示,粗蛋白质10.02%,粗脂肪3.89%,粗淀粉74.26%,赖氨酸0.32%,容重727 g/L[2]。籽粒品质达到饲料用玉米和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2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达到2等级部标。
2010年试验,新单38产量为9 079.5 kg/hm2,较对照郑单958(8 404.5 kg/hm2)增产8.0%,差异极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在全省12个试点表现为11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丰产性和稳产性好[1]。
2011年试验,新单38平均产量为8 097 kg/hm2,较对照郑单958(7 387.5 kg/hm2)增产9.6%,差异极显著,居当年参试品种第1位,全省9个试点全部增产,丰产性、稳产性好。
综合2010—2011年21点次试验结果,新单38平均产量8 589 kg/hm2,较对照郑单958的7 896 kg/hm2增产8.77%。其中,20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比率95.2%,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2012年河南省生产11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11 311.5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8.4%,居参试品种第2位。
综上所述,新单38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诸多优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种植。
2 高效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一是种、肥准备。按品种选择要求及肥料需求,到正规网点购买种子、肥料,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二是前茬处理。留茬高度应不超过20 cm,麦秸粉碎长度10 cm以下,抛撒均匀。
2.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麦收后铁茬播种或整地播种,根据情况调整播期以规避灰飞虱高发时间,减少芽涝及粗缩病发生;种肥用量一般为复合(混)肥或尿素45~75 kg/hm2,注意种、肥隔离不少于5 cm,以防种肥烧苗;播后及时灌“蒙头水”[3]。根据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目标产量确定密度,一般耐密品种保苗6.00万~6.75万株/hm2,半耐密品种保苗5.25万~6.00萬株/hm2。为便于机械收获,建议选择精量播种机具,行距60 cm左右。
2.3 及时定苗
于四至五叶期一次性定苗,均匀留壮苗,遇到缺苗时可在相邻株穴保留生长一致的双株[4]。
2.4 中耕灭茬
小麦留茬过高的地块,在玉米出苗后可结合田间中耕除草进行灭茬,以减轻麦茬对玉米幼苗遮荫。
2.5 肥水管理
播种时未施用底肥的地块可开沟追施苗肥。一般追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300 kg/hm2。孕穗肥一般追施尿素300~375 kg/hm2。在行侧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小型中耕施肥机进行施肥作业。高密度田、高产田及后期脱肥田块酌情追施花粒肥。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或總氮量的10%~15%),以玉米行间侧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为宜。
穗期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灌溉或排水,防止穗期干旱,杜绝卡脖旱及涝渍现象发生。
玉米在抽雄至吐丝期耗水强度最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也最敏感,是玉米水分敏感期,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灌溉。生长后期也应根据旱情及时灌溉,以增加粒重。
2.6 人工辅助授粉
高产田块如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遇阴雨寡照以及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常会导致雌雄发育不协调,影响结实。可在有效散粉期于晴天9:00—16: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2.7 病虫草害防治
播后苗前喷洒杀虫杀卵剂,杀灭棉铃虫、粘虫、灰飞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和蚜虫等麦茬上的害虫,大嗽叭口期采用杀虫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6-7],地下害虫严重地块要选用包衣种子。苗期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也可用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15.0~22.5 kg/hm2拌细土300 kg/hm2撒在玉米根颈周围。粘虫在幼虫3龄前用5%氟虫脲乳油等喷雾。灰飞虱迁飞初期喷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灭杀,以减少粗缩病[5],同时兼治蚜虫。穗期是玉米病害盛发期,主要有纹枯病、顶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同时也是褐斑病、粗缩病及除草剂药害的显症期。可在发病前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4]。此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夜蛾、粘虫和棉铃虫幼虫,可选择有机磷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重点防治,采用高杆作物喷雾器喷施。花粒期是各种叶斑病和果穗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可用机动喷雾机具喷药防治。
采取化学除草,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苗前封闭除草,如喷施乙·阿合剂2 250~3 000 mL/hm2。未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失败的田块,在玉米三至五叶期选择安全的苗后除草剂在杂草茎叶上喷雾,杂草较多时混喷百草枯。但必须定向喷雾防止药害。地表麦秸覆盖较厚的,建议苗后化学除草。
3 参考文献
[1] 张学红.玉米新品种新单38的选育及推广[J].种业导刊,2014(11):10-11.
[2]马毅,张学舜,魏锋,等.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新单38[J].中国种业,2013(10):76.
[3] 董朋飞,杨春收,孙启杰,等.玉米杂交种豫单60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2013,32(4):111-112.
[4] 曹亚娟.公主岭市玉米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4(20):30.
[5] 张学舜,刘俊恒,魏峰,等.新单2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94-95.
[6] 秦永田,张晓春,王要闯,等.高产耐密玉米杂交种豫单8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3(7):175-176.
[7] 刘俊恒,周联东,张学舜,等.玉米新品种新单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5,13(2):54.
关键词 玉米;新单3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29-02
新单3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2013年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单38遗传基础丰富,由新4白改作母本、新6/敦系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新4白改由新4白为母本与郑58杂交后再与郑58回交,经4年7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新6/敦系3用新6与丹598杂交后,经3年5代自交选育而成[1]。
1 特征特性
新单38作夏播玉米栽培时生育期98 d左右,活秆成熟。株型紧凑,株高261 cm;叶色深绿,叶鞘微红,第1叶尖端卵圆形;雄穗分枝15个,花药黄色,花丝微红,花粉量大,结实性好;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果穗筒型,穗位高105 cm,穗长16.1~19.3 cm,穗粗5.0 cm,穗行数14.7行,行粒数35.3粒;千粒重351.7 g,出籽率88.9%。
2011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新单38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的抗性均为3级,表现为抗病;中抗茎腐病(5级),感玉米螟(7级)。
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新单38多点套袋果穗籽粒混合样品品质分析的检验报告显示,粗蛋白质10.02%,粗脂肪3.89%,粗淀粉74.26%,赖氨酸0.32%,容重727 g/L[2]。籽粒品质达到饲料用玉米和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2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达到2等级部标。
2010年试验,新单38产量为9 079.5 kg/hm2,较对照郑单958(8 404.5 kg/hm2)增产8.0%,差异极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在全省12个试点表现为11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丰产性和稳产性好[1]。
2011年试验,新单38平均产量为8 097 kg/hm2,较对照郑单958(7 387.5 kg/hm2)增产9.6%,差异极显著,居当年参试品种第1位,全省9个试点全部增产,丰产性、稳产性好。
综合2010—2011年21点次试验结果,新单38平均产量8 589 kg/hm2,较对照郑单958的7 896 kg/hm2增产8.77%。其中,20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比率95.2%,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2012年河南省生产11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11 311.5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8.4%,居参试品种第2位。
综上所述,新单38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诸多优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种植。
2 高效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一是种、肥准备。按品种选择要求及肥料需求,到正规网点购买种子、肥料,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二是前茬处理。留茬高度应不超过20 cm,麦秸粉碎长度10 cm以下,抛撒均匀。
2.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麦收后铁茬播种或整地播种,根据情况调整播期以规避灰飞虱高发时间,减少芽涝及粗缩病发生;种肥用量一般为复合(混)肥或尿素45~75 kg/hm2,注意种、肥隔离不少于5 cm,以防种肥烧苗;播后及时灌“蒙头水”[3]。根据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目标产量确定密度,一般耐密品种保苗6.00万~6.75万株/hm2,半耐密品种保苗5.25万~6.00萬株/hm2。为便于机械收获,建议选择精量播种机具,行距60 cm左右。
2.3 及时定苗
于四至五叶期一次性定苗,均匀留壮苗,遇到缺苗时可在相邻株穴保留生长一致的双株[4]。
2.4 中耕灭茬
小麦留茬过高的地块,在玉米出苗后可结合田间中耕除草进行灭茬,以减轻麦茬对玉米幼苗遮荫。
2.5 肥水管理
播种时未施用底肥的地块可开沟追施苗肥。一般追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300 kg/hm2。孕穗肥一般追施尿素300~375 kg/hm2。在行侧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小型中耕施肥机进行施肥作业。高密度田、高产田及后期脱肥田块酌情追施花粒肥。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或總氮量的10%~15%),以玉米行间侧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为宜。
穗期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灌溉或排水,防止穗期干旱,杜绝卡脖旱及涝渍现象发生。
玉米在抽雄至吐丝期耗水强度最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也最敏感,是玉米水分敏感期,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灌溉。生长后期也应根据旱情及时灌溉,以增加粒重。
2.6 人工辅助授粉
高产田块如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遇阴雨寡照以及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常会导致雌雄发育不协调,影响结实。可在有效散粉期于晴天9:00—16: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2.7 病虫草害防治
播后苗前喷洒杀虫杀卵剂,杀灭棉铃虫、粘虫、灰飞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和蚜虫等麦茬上的害虫,大嗽叭口期采用杀虫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6-7],地下害虫严重地块要选用包衣种子。苗期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也可用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15.0~22.5 kg/hm2拌细土300 kg/hm2撒在玉米根颈周围。粘虫在幼虫3龄前用5%氟虫脲乳油等喷雾。灰飞虱迁飞初期喷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灭杀,以减少粗缩病[5],同时兼治蚜虫。穗期是玉米病害盛发期,主要有纹枯病、顶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同时也是褐斑病、粗缩病及除草剂药害的显症期。可在发病前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4]。此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夜蛾、粘虫和棉铃虫幼虫,可选择有机磷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重点防治,采用高杆作物喷雾器喷施。花粒期是各种叶斑病和果穗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可用机动喷雾机具喷药防治。
采取化学除草,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苗前封闭除草,如喷施乙·阿合剂2 250~3 000 mL/hm2。未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失败的田块,在玉米三至五叶期选择安全的苗后除草剂在杂草茎叶上喷雾,杂草较多时混喷百草枯。但必须定向喷雾防止药害。地表麦秸覆盖较厚的,建议苗后化学除草。
3 参考文献
[1] 张学红.玉米新品种新单38的选育及推广[J].种业导刊,2014(11):10-11.
[2]马毅,张学舜,魏锋,等.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新单38[J].中国种业,2013(10):76.
[3] 董朋飞,杨春收,孙启杰,等.玉米杂交种豫单60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2013,32(4):111-112.
[4] 曹亚娟.公主岭市玉米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4(20):30.
[5] 张学舜,刘俊恒,魏峰,等.新单2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94-95.
[6] 秦永田,张晓春,王要闯,等.高产耐密玉米杂交种豫单8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3(7):175-176.
[7] 刘俊恒,周联东,张学舜,等.玉米新品种新单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5,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