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近十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与自杀等行为相比改革开放前较多,从侧面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较为严峻。高中历史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随机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从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出发,选取生命教育的素材范例,着眼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93-02
在互联网搜索“青少年犯罪”、“青年少自身”关键词,可以查询全国各地此类犯罪新闻在近十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可见,当前生命教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历史学科角度开看,生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也肩负重要的责任。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高中历史教材及其教学资料中,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学习也成为历史教学的热点之一。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随机渗透,文章将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营造生命教育氛围,融生命教育于无痕
生命教育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作为个体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妨关注个体学生生命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提升其生命价值。基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认知水平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学习习惯不良学生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设计教学探讨问题,让其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个体生命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提高兴趣,学生需要认清自己学习能力水平。在屡次配合学习中,逐步建立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将雅典导向民主政治道路的是谁?为什么?2、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内容和意义。3、除此两个人的贡献,你还知道有关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人和事吗?
而在“‘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教学环节中同样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表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你能说说吗?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的内容,第一问针对班级思维层次低与回答比较简单的学生,对于题目的答案主要源于教材中可以寻找;第二问属于中等难度题目,概括性比较强,需要结合自己语言组织答案;第三问需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综合回答,具有开放新思维等考虑。这份设计满足不同学生,让其各自收获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二、选取生命教育素材,育生命教育于有形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史学价值分析来看,生命教育的素材贯穿历史教学始终,教师选取生命教育的史料,开展真实的生命价值探讨。当代青少年由于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大灾难等危机体验,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没有对生存艰难与死亡的体验。于是近十几年出现了众多自杀、青少年犯罪的新闻事件,实则反映了青少年对自己或他人生命、死亡不敬畏的态度,也即一种草率取舍的消极态度。作为历史教师而言,尚且没有办法让学生亲历死亡,但是从历史学习角度可以选择生命教育的素材,让学生从素材中感知死亡带来的痛苦,感知生命的宝贵,让学生能珍惜生命。
在教学高中历史选修三《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笔者曾做了如下教学史料分析题:
通过这一组史料分析题目,能让学生直面感受到战争的罪恶,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通过三个史料综合分析,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可替代。
三、着眼学生成长的实际,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人生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遭遇。学生个体需要正视人生遇到的挫折,历史教师不妨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压力,怎样应对挫折,决定这个人未来的高度和长度。纵观历史发展来看,历史上每个有作为的个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都能积极面对现实,通过乐观心态、理性思考,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史料素材。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敢于面对生死、敢于直面人生的态度,学习他们用智慧的头脑战胜人生中的磕磕碰碰。
例如,在高三专题复习教学中,一些具有史学材料题很能反映出材料叙述者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
材料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传》
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发表《戊戌政变记》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反省,发表《新民记》等著作,……客观上加速了資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面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谭嗣同选择慷慨赴死,梁启超选择流亡日本,对变法失败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对此,我们将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假如你是其中一位,你该如何选择?说出合理的理由。从生命的抉择与人生价值来看,对我们中学生未来生活有什么好的建议?
当学生看到笔者在课件上展示些材料与题目时,题目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对于生死,都需要勇气面对;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个人的生死要与国家荣辱相结合,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个人生命的短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其生命的短暂不一定相等;对国家对民族贡献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于个人原有的生命价值。
四、历史学科中的生命教育价值
从历史教学学科来看,历史学科就是一部反映人类文化、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画卷。在历史学科中的生命价值具有两大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
(一)在历史课堂中可以直接理解肉体生命。翻阅历史书籍,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还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书中不乏有一些战争、屠杀、疾病、自然灾害等让无数人死亡,失去了肉体生命的历史事件。限于学生对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的认识不够,一些本具有启发意义的生命教育的问题被掩盖了。为此,历史学科中的生命教育价值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间接理解社会生命。从历史课程来看,历史学习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他们往往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而对这些人物的政治生涯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人物,诸如商鞅、王安石、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叶挺、罗斯福、斯大林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在谈到其经历与大社会人际关系,了解他们在历史舞台这个大社会中的价值。师生不自觉地去了解到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也增强了师生对社会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最终也达到加强学生对社会生命的理解。
五、小结
基于历史学科的优越性,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在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教师需要有效选择教学方法与历史史料,让生命教育同历史学科教学相互交融。诚然,作为教师而言,也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在其心中播下种子,让莘莘学子们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精彩花朵。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麻洪友.历史教学应着力渗透生命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2006(03).
[2]吴洪华.浅析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J].校园心理,2009(06).
[3]沈颖.让“生命教育”回归校园[J].基础教育参考,2010(08).
[4]莫凤庭.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93-02
在互联网搜索“青少年犯罪”、“青年少自身”关键词,可以查询全国各地此类犯罪新闻在近十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可见,当前生命教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历史学科角度开看,生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也肩负重要的责任。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高中历史教材及其教学资料中,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学习也成为历史教学的热点之一。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随机渗透,文章将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营造生命教育氛围,融生命教育于无痕
生命教育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作为个体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妨关注个体学生生命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提升其生命价值。基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认知水平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学习习惯不良学生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设计教学探讨问题,让其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个体生命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提高兴趣,学生需要认清自己学习能力水平。在屡次配合学习中,逐步建立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将雅典导向民主政治道路的是谁?为什么?2、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内容和意义。3、除此两个人的贡献,你还知道有关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人和事吗?
而在“‘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教学环节中同样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表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你能说说吗?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的内容,第一问针对班级思维层次低与回答比较简单的学生,对于题目的答案主要源于教材中可以寻找;第二问属于中等难度题目,概括性比较强,需要结合自己语言组织答案;第三问需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综合回答,具有开放新思维等考虑。这份设计满足不同学生,让其各自收获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二、选取生命教育素材,育生命教育于有形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史学价值分析来看,生命教育的素材贯穿历史教学始终,教师选取生命教育的史料,开展真实的生命价值探讨。当代青少年由于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大灾难等危机体验,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没有对生存艰难与死亡的体验。于是近十几年出现了众多自杀、青少年犯罪的新闻事件,实则反映了青少年对自己或他人生命、死亡不敬畏的态度,也即一种草率取舍的消极态度。作为历史教师而言,尚且没有办法让学生亲历死亡,但是从历史学习角度可以选择生命教育的素材,让学生从素材中感知死亡带来的痛苦,感知生命的宝贵,让学生能珍惜生命。
在教学高中历史选修三《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笔者曾做了如下教学史料分析题:
通过这一组史料分析题目,能让学生直面感受到战争的罪恶,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通过三个史料综合分析,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可替代。
三、着眼学生成长的实际,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人生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遭遇。学生个体需要正视人生遇到的挫折,历史教师不妨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压力,怎样应对挫折,决定这个人未来的高度和长度。纵观历史发展来看,历史上每个有作为的个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都能积极面对现实,通过乐观心态、理性思考,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史料素材。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敢于面对生死、敢于直面人生的态度,学习他们用智慧的头脑战胜人生中的磕磕碰碰。
例如,在高三专题复习教学中,一些具有史学材料题很能反映出材料叙述者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
材料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传》
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发表《戊戌政变记》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反省,发表《新民记》等著作,……客观上加速了資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面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谭嗣同选择慷慨赴死,梁启超选择流亡日本,对变法失败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对此,我们将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假如你是其中一位,你该如何选择?说出合理的理由。从生命的抉择与人生价值来看,对我们中学生未来生活有什么好的建议?
当学生看到笔者在课件上展示些材料与题目时,题目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对于生死,都需要勇气面对;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个人的生死要与国家荣辱相结合,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个人生命的短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其生命的短暂不一定相等;对国家对民族贡献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于个人原有的生命价值。
四、历史学科中的生命教育价值
从历史教学学科来看,历史学科就是一部反映人类文化、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画卷。在历史学科中的生命价值具有两大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
(一)在历史课堂中可以直接理解肉体生命。翻阅历史书籍,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还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书中不乏有一些战争、屠杀、疾病、自然灾害等让无数人死亡,失去了肉体生命的历史事件。限于学生对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的认识不够,一些本具有启发意义的生命教育的问题被掩盖了。为此,历史学科中的生命教育价值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间接理解社会生命。从历史课程来看,历史学习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他们往往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而对这些人物的政治生涯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人物,诸如商鞅、王安石、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叶挺、罗斯福、斯大林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在谈到其经历与大社会人际关系,了解他们在历史舞台这个大社会中的价值。师生不自觉地去了解到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也增强了师生对社会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最终也达到加强学生对社会生命的理解。
五、小结
基于历史学科的优越性,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在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教师需要有效选择教学方法与历史史料,让生命教育同历史学科教学相互交融。诚然,作为教师而言,也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在其心中播下种子,让莘莘学子们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精彩花朵。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麻洪友.历史教学应着力渗透生命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2006(03).
[2]吴洪华.浅析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J].校园心理,2009(06).
[3]沈颖.让“生命教育”回归校园[J].基础教育参考,2010(08).
[4]莫凤庭.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