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走向毁灭的悲歌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ong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能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更长时间内小说艺术达到的高度和水平的成熟文本,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其中有对《白鹿原》的纵向研究(即研究其艺术手法),也有对《白鹿原》的横向研究(即研究其思想内容),尤其是站在悲剧美学的角度审视其中的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这极大地丰富了《白鹿原》的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但是人们往往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那些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权角色一朱先生、白嘉轩、鹿子霖等人,而对那些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一白灵、田小娥、鹿冷氏等人的研究要相对薄弱些。本文试以白灵这位颇具代表性的悲剧女性为切入点,研究她们在特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悲劇命运,分析其悲剧产生的深刻原因,并揭示其社会现代意义。
  关键词:白鹿原;白灵;女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77-02
  
  自从1992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在《当代》连载,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它作为一部能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更长时间内小说艺术达到的高度和水平的成熟文本,不仅有着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思想内涵。陈忠实从人性深处刻画出一批富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悲剧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白鹿原》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其中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女性。
  “悲剧就是叫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鲁迅语)。悲剧就是表现人生价值被毁灭、受摧残的艺术,通过表现人生价值被否定来唤醒人们对被否定的有价值人生的惋惜、同情和珍惜。如果一部悲剧作品,在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后,只是让读者沉浸于悲惨的结局之中,产生无意义的悲叹,而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珍惜那些可贵的东西,那根本算不上一部好的悲剧。黑格尔曾说过:“悲剧的结局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通过否定重新达到肯定。”真正的悲剧,追求在痛苦磨难中的自我超越,从而展示人生的崇高和幸福。
  《白鹿原》中的女性演奏了一曲在奋斗中挣扎,在挣扎中毁灭的悲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白鹿原上的女性作为男权社会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往往桎梏在封建伦理制度和社会政治斗争的枷锁之中。在这个男权至上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她们处于社会边缘地位永远也摆脱不了被侮辱、被损害、被毁灭的悲惨命运。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思想主题,体昧其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悲剧意识。本文试从悲剧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白鹿原》中的悲剧女性一一白灵,研究她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悲剧形象,分析其悲剧产生的深刻原因,并揭示其社会现代意义。
  
  一、白灵——社会政治斗争对人的价值的毁灭
  
  (一)白灵的悲剧命运
  白灵与田小娥、鹿冷氏这两位悲剧女性相比,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她所遭受到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摧残相对要小些。然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她同样不能逃脱悲剧的厄运。她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她所处于的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政治斗争对她人生价值的毁灭。白灵从小聪明机智活泼可爱,深得白嘉轩喜爱,她首先打破了白鹿原上女子不能上学堂的规定,接着她追求自由恋爱,参加革命活动……她的一切举措都与传统文化相背离。白灵作为一个先觉者,她勇敢地与他父亲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勇敢地和一切阻碍国民革命的人作斗争。她对革命事业非常执著坚定,在革命过程中显示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尤其是当全国隆重在白色恐怖之下,她勇敢机智地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在自己的同伴一个又一个被扔进城市的某一处枯井的时候,她不但没有退缩,没有背叛,反而更加勇敢更加坚定。但这给她带来了很多痛苦,首先是与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反目,接着是与兆海爱情的破灭,再就是革命运动的失败,被迫转移。她身怀六甲,却要四处流亡。直到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革命根据地,却被自己的同志以“革命”的名义给活埋了。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更是政治的悲剧。
  
  (二)白灵的悲剧意识
  白灵是白鹿原上的“白鹿精魂”。她是伴着梧桐树上百灵鸟的叫声来到人间的。作为白嘉轩的掌上明珠,白灵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厚爱一一白嘉轩一反平常的板正严肃,而对这个女儿娇惯溺爱:咬她胖乎乎的手腕,架在脖子上在院子里颠着跑着。父亲的厚爱所希望的,是她长大后听话,做个恪守妇道的孝顺女儿。然而,白灵在这种厚爱中养成了一种很强的独立意识——按她自己的想法做她愿意做的事。她首先打破了白鹿原上女子不能上学堂的规定,也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规矩。正是从进私塾学习开始,改变了她的命运,开始了一个知识青年对中国旧社会的责任感和真正的思考与实践,这才有了后来的高于世俗、高出个人情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从她的思想塑造来说,她彻底打破封建思想枷锁,是她突破父亲的阻挠,私自逃到城里的新式学堂去读书。自此,她开始接触现代进步思想,从封建牢笼中放飞。白灵变了,她知道了那个社会的局势,她会判别是非了,她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应该去追求的生活。她大胆地与鹿兆海相爱,两人在镇嵩军围困西安城时共同参加护城斗争,白嘉轩因看不惯她们的“疯张样子”,于是给她另选婆家。她勇敢地与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自己的父亲进行思想、情感斗争,果断地将一纸退婚书掷予婆家,断了这门亲事。鹿兆海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退出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她虽一时难以割断感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与鹿兆海争论,论是非、辨形势,有主见,不盲从,直到两人情感的破裂。她与鹿兆海的破裂不仅仅是两人爱情的破裂,更是一种人生信仰的破裂,是他们在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她人生思想的一次重大转变,她对自己的人生信仰更加坚定执著。
  当她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后,就犹如在黑暗中航行的轮船有了指明灯。她更加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活动,直到献身于自己的信仰。白灵加入共产党后,不顾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勇敢而又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她的各项任务。“是那干枯的深井”“扎紧的麻袋”使白灵一下子成熟了,最初的恐惧很快转化为无可比拟的愤怒。她意识到:“死了不算什么,一个对异党实施如此惨无人寰的杀戮手段的政权,你对它若产生一丝一毫的幻想都是可耻的……必须推翻它,打倒它,消灭它”。此时,白灵理解了“义无返顾”、“视死如归”这两个成语的真正含义,自觉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说“我看见他们剿杀才要加入”,“你们人少了,我来填补一个空缺。”白灵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为了正义和爱,她从容赴死,奋勇献身。从此,她以一个共产党主义战士的姿态在狂风恶浪中出生入死。当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叛徒,白灵是这样说的“请党放心,白灵只会替同志赴死,决不会领着警察去抓捕同志。”“党在危机中让我来协助你,我感到骄傲,即使被填了井,我还是骄傲。”布拉德教授说得好“悲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正是来源于今天极为感动的忍受痛苦和崇高态度。悲剧正是通过描写悲剧英雄甚至在被可怕的灾难毁灭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自己的活力与尊严,向 我们揭示出人的价值。”
  然而,这样一位敢于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而抗争的女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革命根据地,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和才华给根据地带来了欢乐和笑容的时候,等待她的不是光明的前途,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被极左派的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给活埋了!
  
  (三)白灵的悲剧根源
  白灵的死亡悲剧比田小娥、鹿冷氏的死亡悲剧显得更令人惋惜、愤怒,更令人值得深思……
  白灵无疑是“善”与“美好”的象征,也就是白鹿的象征。对于生活于那个时代的有一定知识与热血的人们来说,他们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生长于旧的封建社会而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潮的,为中国的命运与前途担忧与奋斗着;不幸的是,因为他们的有理想有志向,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完全属于他们了,他们并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他们也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而活着,他们的活着就是为了国家与民主。
  白灵就是这样一种人。她的生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真挚的情感,一种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既得利益而努力去奋争的人,而为了个人的真与善,为了别人的喜怒哀乐,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而去实现她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白灵在勇敢追求自己梦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自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社会权力的分配者和服从者,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构成了社会冲突的根源。”以极“左”思想为指导方针的现代化政治生活,“服从”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反映一个时代历史进程的政治术语,更重要的是它构成了权力支配者指导政治事务的基本原则。“毕瞎子”为代表的权利支配者习惯用这种价值原则来支配自己所属的服从者。而白灵过强地被赋予独立于男权政治意识之外的女性主体意识,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在思想意识上,她求学,拒婚,与家庭决裂,勇敢地与男权社会对峙;在政治意识方面,她追求进步,与同一阵营中的男性共同革命,并表现得比男性人物更加出色,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她勇敢地挑战要求“绝对服从”的价值体系,深深地震撼了原定的政治秩序,令高高在上的权利分配者局促不安,这便为她的悲剧生命拉开了导火索。白灵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人格独立和个人信仰的叛逆举动,与要求服从权势者意志的现代政治发生强烈冲突,这使她不可避免地踏上了男权社会为她预设的悲剧命运。
  在白鹿原这个男权至上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着,时刻背负着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斗争的枷锁。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田小娥、鹿冷氏、白灵这三个典型的悲剧女性外,还有白赵氏、白嘉轩的七个女人、孝文媳妇、孝义媳妇……这些女性人物都富有悲剧色彩。她们永远被套上悲剧的命运——不管是坚定的勇敢斗士还是犹豫的怯弱羔羊,不管是主动反抗者还是被动适应者,不管是仁义者还上邪恶者。她们一直都是男权社会中的被侮辱、被损害、被毁灭的对象,都带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她们的悲剧无疑是由于她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异常牢固的封建堡垒,是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是一个男权至上的时代,是一个践踏人权(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时代。正是这些因素,使她们无可避免地走上了悲剧之路。陈忠实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度挖掘,把历史的真实在女性悲剧的领域里作了成功的艺术审美创造,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悲剧性的民族秘史”。
  
  二、中国社会转型——《白鹿原》的时代悲剧构架
  
  《白鹿原》作为一部成熟的悲剧文本,它把它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不仅仅是让读者沉浸于悲惨的结局之中,产生无意义的悲叹,更重要的是能唤醒最容易被人们所遗忘的社会问题——尊重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统治历史中,女性总是作为男性视野中的自然存在物而在生生死死、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层面上沉浮,难以超越自然存在而成为自主的群体。“五四”以前,中国的女性一直处于男权世界中的边缘地位湮没无闻的。或许,其中的幸运者也会被用来点缀历史的长河。新文化启蒙后,据说男女平权了,女性浮出了历史的地表。在新社会里,女性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甚至膨胀到了极端——被取消了性别特征。当然,权力的获得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她们在不能承受之重中像花一样盛开,然后凋谢,花季太短。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压迫——荣誉的压迫有时是更残酷的。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更,然而,可悲的是女性的悲剧并没有消失,它不过换了形式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歧视现象,侮辱和迫害妇女的事实和思想仍旧存在,方興未艾。这些《白鹿原》的现代版本再次向我们发出的哀号和警告!这需要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等社会的表层结构方面作一些男女平等的规定,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真正从精神上、灵魂上尊重女性,关怀女性!
  但愿这个社会在借助女性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倾向时,能剔除封建男权文化的继承性,在所建构的新的意识形态中彻底摆脱男权意识,不再背叛解放妇女、尊重女性主体性的初衷!
其他文献
摘要:孙绰诗以玄言著称。其一生创作颇丰,但完整保留下来的诗作不多,前人对其诗歌的研究也多从玄言的角度加以解析,在艺术成就上难脱“淡乎寡味”之窠臼。但通过对其诗作原典的解读,除了对玄理的阐发,玄理背后及其抒情写景之作也颇耐人寻味。  关键词:《表哀诗并序》;《赠温峤一首》;《与庾冰一首》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3-02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了基督教教皇制度产生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基督教;教皇;制度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47-01    一、教皇制度的产生    教会最初发源于耶路撒冷,随着福音的传播而不断向外扩展,教会在各地兴起,但各个教会处于同等的地位,没有上下、统属的关系。但随着教会特权的增多,教会的内部斗争日益加剧。公元445年,罗马主教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已经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  关键词:基层民主;现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45-02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
期刊
摘要:The plot of Waiting for Godot by Beckett is definitely simple just as the title describes the action of the play precisely.This sim-plicity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Beckett’s careful designing ofthe
期刊
摘要: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通过,将原来的“偷税罪”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本文就偷税罪定义的不足、以及修改后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偷税罪;偷税行为;刑法修正案;逃避缴纳税款罪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71-01    一、刑法对偷税罪的修改    《刑法修正案》对原《刑法》第二百零一
期刊
摘要:小产权房是在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个称谓,本文着重从小产权的房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小产权房发生纠纷的种类,小产权房买卖中合同是否有效力,本文从合同有效和无效两个方面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时笔者也阐述了自己对小产权房争议的合同效力的看法,  关键词:小产权房;商品房;合同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665-01    一、小产
期刊
摘要:作为农民工群体和政府、公众之间的桥梁,媒体扮演着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角色。在报道中,媒体的自由与责任并.重,是否客观公正地建构农民工的形象,不仅关系着农民工的利益,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媒体自身形象与公信力的塑造。  关键词:媒体;农民工;责任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67-01    一、
期刊
摘要:劳动合同关系构建的背后牵扯到国家、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的利益。在利益博弈中,“长远利益”这一目标为三方利益的平衡提供一个切合点。也正是这样一个利益诉求使得劳动合同关系有了构建空间。但现实的劳动合同关系仍有许多缺陷,而缺陷正是三方利益不均衡所引起。鉴于此,我們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构建新型劳动合同关系。  关键词:劳动合同关系构建;利益平衡;利益阻碍;构建空间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被世人称为“秀才作家”。芥川不仅喜欢日本文学,而且还特别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从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子。本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来探索芥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  关键词:《杜子春》;中国古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经典电视广告作品进行举例分析,探讨中西方电视广告创意的差异化表现及原因分析,以期对如何促进我国电视广告创意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西电视广告;创意;差异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1-01    一、电视广告创意的概念和内涵    广告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包括市场调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