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10-01
词汇作为符号是人类思想运用的工具,即是思维工具。词组、句式是词汇的拓展形式,那么就是思想或者思维拓展的形式,或者可以说由词拓展为词组、由词组拓展为句式,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或思维,这就为我们利用它们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提供了可能。
在常见的命题方式中,有一种“话题作文”,即以给出的某种主张或现象、材料为话题,发表议论。为我们开展依托现代汉语词组、句式的构成,来实现写作思维的拓展提供了良好而直接的实验素材。我们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并基于现代汉语的词组、句式的基本构成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作文题目:请以“行走”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我们遵循了汉语词组、句式构成的基本规律展开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讨论,学生们分析出了“行走”的多重含义,即现实生活中的行走之于人的意义;“行走”的象征意义,即我们行走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时代中行走;我们的国家在新的时代飞速发展,飞速行走。可以说他们建构了“行走”这一话题作文与人生、民族、国家、社会,甚至与世界的联系,但遗憾的是,这都是我们在日常作文中最为多见的思路。以下的教学实录,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这节思维拓展实验课的实践过程。
师:“行走”作为文题,除了具有本真的现实的行走意义,也有隐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同学们可以展开联想。
生:老师,我们不知道怎么联想啊!
师:语文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公式可以套用。不过“行走”这个话题,可以通过汉语句子的结构的组合来试一试。谁能说一说汉语陈述句的基本构成?
生:主语+谓语+宾语。
师:对!但主语前还可以加定语,谓语前还可以加状语,宾语前也可以加定语,谓语后也可以加补语。那么就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这就是说,除了词汇、句子,还有介于它们之间的词组。请同学们试一试,将“行走”作为主语,你看看可以加多少定语,或者说在“行走”前能加多少修饰语。
生:可以加“艰难”,“艰难的行走”。
师:是啊!如果以“艰难”的行走为题呢?你会联想到什么?人生路的艰难、民族成长的艰难、国家发展的艰难……具体还可以联想到抗日战争胜利之路的艰难、中国革命胜利的艰难等等。
生:“伟大的行走”,可以联系我们为成就中国梦,进行的“行走”。
师:说的好!商王西迁河南洛阳,通过行走迎来了殷商的辉煌;摩西率领犹太人出埃及带来了犹太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几次大迁徙,成就了我们民族的繁盛……
生:失败的行走呢?老师是不是说,我们也能写啊?
师:当然!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主张,没有人采信,可以说就是一次失败的行走啊。孔子的行走,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理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家知道,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就开始著书立说,他的理论也流传后世,成为我们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失败的行走,不等于不伟大,不等于没有意义。我想我们只要能在“行走”上冠以恰当的词作为标题,我们的思路就能够拓展。下面可以把“行走”做主语再来试一试。
生:行走,是一种生存状态。
师:“不错,行走真的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是我们每天趕路上班、上学,更可以理解为我们每天为实现人生目标或工作学习目标的状态。
生:行走,我们也要适当停歇。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从相反的方向看问题了。我们有时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看一看人生的风景。不要让奔忙使我们失去对生活的品味。
生:是的,老师。暂时的停歇,也是为了看一看前路。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思考更加全面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如果让“行走”做谓语呢?你们会组成什么样的词组?
生:无所畏惧地行走。
师:看来我们这位同学要做一个英雄。无所畏惧地行走能够走出我们人生的光彩。谁还有有想法?
生:行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师:看来你是个很浪漫的人。
生:人活着就要寻找美,就要心里向往美。我就想去走世界上最美的路,过最浪漫的人生。再说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
师: 嗯嗯,要为梦想奋斗!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汉语词组及陈述句的基本构成,来拓展了我们作文思路。汉语是丰富的,我们的汉语不但具有超强的表现力,同时我们也可借助它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可见学好汉语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表面上,中学作文是文字书写,实际上是思想的倾诉,是思维的表现,因此必然潜藏在语言符号和语言组织结构方式中。这种推论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我们在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语言组织结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维来表达思想,或者更直接地表述为借以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词汇作为符号是人类思想运用的工具,即是思维工具。词组、句式是词汇的拓展形式,那么就是思想或者思维拓展的形式,或者可以说由词拓展为词组、由词组拓展为句式,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或思维,这就为我们利用它们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提供了可能。
在常见的命题方式中,有一种“话题作文”,即以给出的某种主张或现象、材料为话题,发表议论。为我们开展依托现代汉语词组、句式的构成,来实现写作思维的拓展提供了良好而直接的实验素材。我们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并基于现代汉语的词组、句式的基本构成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作文题目:请以“行走”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我们遵循了汉语词组、句式构成的基本规律展开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讨论,学生们分析出了“行走”的多重含义,即现实生活中的行走之于人的意义;“行走”的象征意义,即我们行走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时代中行走;我们的国家在新的时代飞速发展,飞速行走。可以说他们建构了“行走”这一话题作文与人生、民族、国家、社会,甚至与世界的联系,但遗憾的是,这都是我们在日常作文中最为多见的思路。以下的教学实录,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这节思维拓展实验课的实践过程。
师:“行走”作为文题,除了具有本真的现实的行走意义,也有隐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同学们可以展开联想。
生:老师,我们不知道怎么联想啊!
师:语文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公式可以套用。不过“行走”这个话题,可以通过汉语句子的结构的组合来试一试。谁能说一说汉语陈述句的基本构成?
生:主语+谓语+宾语。
师:对!但主语前还可以加定语,谓语前还可以加状语,宾语前也可以加定语,谓语后也可以加补语。那么就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这就是说,除了词汇、句子,还有介于它们之间的词组。请同学们试一试,将“行走”作为主语,你看看可以加多少定语,或者说在“行走”前能加多少修饰语。
生:可以加“艰难”,“艰难的行走”。
师:是啊!如果以“艰难”的行走为题呢?你会联想到什么?人生路的艰难、民族成长的艰难、国家发展的艰难……具体还可以联想到抗日战争胜利之路的艰难、中国革命胜利的艰难等等。
生:“伟大的行走”,可以联系我们为成就中国梦,进行的“行走”。
师:说的好!商王西迁河南洛阳,通过行走迎来了殷商的辉煌;摩西率领犹太人出埃及带来了犹太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几次大迁徙,成就了我们民族的繁盛……
生:失败的行走呢?老师是不是说,我们也能写啊?
师:当然!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主张,没有人采信,可以说就是一次失败的行走啊。孔子的行走,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理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家知道,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就开始著书立说,他的理论也流传后世,成为我们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失败的行走,不等于不伟大,不等于没有意义。我想我们只要能在“行走”上冠以恰当的词作为标题,我们的思路就能够拓展。下面可以把“行走”做主语再来试一试。
生:行走,是一种生存状态。
师:“不错,行走真的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是我们每天趕路上班、上学,更可以理解为我们每天为实现人生目标或工作学习目标的状态。
生:行走,我们也要适当停歇。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从相反的方向看问题了。我们有时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看一看人生的风景。不要让奔忙使我们失去对生活的品味。
生:是的,老师。暂时的停歇,也是为了看一看前路。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思考更加全面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如果让“行走”做谓语呢?你们会组成什么样的词组?
生:无所畏惧地行走。
师:看来我们这位同学要做一个英雄。无所畏惧地行走能够走出我们人生的光彩。谁还有有想法?
生:行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师:看来你是个很浪漫的人。
生:人活着就要寻找美,就要心里向往美。我就想去走世界上最美的路,过最浪漫的人生。再说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
师: 嗯嗯,要为梦想奋斗!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汉语词组及陈述句的基本构成,来拓展了我们作文思路。汉语是丰富的,我们的汉语不但具有超强的表现力,同时我们也可借助它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可见学好汉语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表面上,中学作文是文字书写,实际上是思想的倾诉,是思维的表现,因此必然潜藏在语言符号和语言组织结构方式中。这种推论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我们在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语言组织结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维来表达思想,或者更直接地表述为借以拓展学生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