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引发的著作权案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重诗文,以诗文取士。但作诗易,作好诗难。白居易成诗就常常“形容瘦薄诗情苦”。孟郊、贾岛,都是苦吟一族,常为一两个字“推敲”半天。改诗因一字能使全诗亮丽呈采,称“一字师”。好字好句来之不易,诗作纠纷屡见不鲜,有时仅是因为一字。
   唐高宗时,博士罗为宗受理过一宗争诗的著作权案。原告是国子进士辛弘智,他申诉说:“自己写了一首诗:‘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得照始分明。’常定宗阅后改‘始’为‘转’,后来就说这诗属于他。因争持不下,前来告状。”同房学士常定宗在这次诉讼中成被告,他辩称:“此诗二十字,最有价值的就是‘转’字。谁不知道一诗之中,好句只一两句,奇字亦一两字而已。一字抵过十九字。”
   罗为宗认为必须做出判决,不能出现一诗两人的情况为后世懸疑。罗也能诗,于是用诗作判词:“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奇。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他以字数作为依据,一方是一个字,一方是十九个字,著作权归“词多”者。为公平起见,又能体现判决的权威,他判道:“诗归弘智,‘转’还定宗。以状牒知,任为公验。”正式下达判决书,铸成铁案。《唐诗纪事》记录了这次诉讼。
   诗权归辛弘智,“转”字归还常定宗。看似笑话,实则认真。此后的各种诗话书以及《全唐诗》,载录辛弘智的这首诗,都没有使用“转”字。
  (选自金羊网)
  【谈古论今】
   一个字也能引发著作权之争,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待学术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发: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最好也能做到字斟句酌,有时候即使是一个字,也能为文章添色不少。
其他文献
窗外,一大片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春天的土地。一种复苏的温暖如这缕缕灿烂的阳光,无处不在。(开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不觉地来到了河边。这里,曾经洒满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如今,河水依旧清凉,微风依旧宜人,但毕竟流年如水,童年不再有,让我有些物是人非的苍凉。(清新简洁的景物与心理描写,为下文“我”心态的变化做了铺垫。)   河岸上,有一群孩子那么开心地、无忧无虑地、尽情地
期刊
苏门答腊群岛有一种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花——尸香魔芋花,它高达 1.8米左右,紫红色的花朵能持续开放数天,色彩非常艳丽,美得出奇。但是,它的味道却像好久不洗的臭袜子或恶臭的腐烂尸体一样,非常难闻。因此,即使它长得再漂亮也不讨人喜欢。然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以吃腐尸为生的食腐甲虫却对它情有独钟。   食腐甲虫闻到尸香魔芋花的味道之后,以为有美味可以享用了,它们纷纷来到花下,然后爬到了花瓣的顶端,站在“喇
期刊
有一年,郑振铎应老舍的邀请前去做客。到了老舍家,老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棕色的箱子,里面珍藏着他多年来收集的小古玩。老舍打开箱子后,兴致勃勃地询问郑振铎:“您觉得这些东西怎么样?”   鄭振铎和老舍是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是文物鉴定方面的行家里手。当时,郑振铎饶有兴趣地拿起几个小古玩端详一番后,随即以专家的口气不假思索地对老舍说道:“没多大收藏价值,全该扔
期刊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有了理想,就好像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自己斗志昂扬地飞向远方。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将自己的收获回馈给社会。   人们都说,理想来源于爱好。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所以我想当一名语文老师。其实我的这个理想也是受我的班主任的影响,每天看到老师拿着课本讲课时,我内心就充满了羡慕。终于有一天,老师让我们轮流当同学们的“小老师”。我
期刊
李贺不畏困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能够持之以恒、呕心沥血,终于“宅”出了千古名句。   李贺(约791年—817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鬼”。   李贺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韩愈和友人皇甫湜听说李贺的才名后,亲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   李贺的父
期刊
导读   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风风雨雨磨灭不了国人的志气与勇气,大家纷纷寻找行业自救的办法,前有幼儿园卖早餐,后有五星酒店摆路边摊,从中我们看到了永不认输的精神,也看到了闪闪发光的智慧。  素材呈现一  从喊收摊到喊摆摊   地摊经济最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随着各地政策的出台,一则城管打电话喊商贩去摆摊的消息火遍网络。据报道,日前,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
期刊
韩愈素来有大志,一心向上,他也曾有几段在长安的“宅”生活,其中一次,竟写出了千古名篇,为普通泥瓦匠立传,可谓开了先河。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贞元八年(792年),没有任何背景的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总算如愿以偿,登进士第,从此叩开了仕途的大门。起初几年,韩愈在仕途上晋升缓慢,在地方上
期刊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23岁的年轻人参加了当年的乡试,一举考中了举人。金榜题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荣耀至极。衣锦还乡之后,这个年轻人第一个去拜见的人,就是他的恩师汪老师。   拜谢师恩乃人之常情,毕竟跟着汪老师读了四年书了。可奇怪的是,那天是个大晴天,年轻人去的时候手里却拿了把伞。   进了汪家后,他随手把伞放到堂屋的佛龛旁边。师生二人寒暄落座,感慨畅谈一番之后,年轻人起
期刊
沙耶加原是一名不学习、喜欢玩的差生,因为与学校的冲突,无意中认识了坪田老师。在老师的“魔法”之下,她开始努力学习,在这期间,学校老师、她的父亲认为她说考庆应大学只是无稽之谈。但后来,沙耶加在经过了失望后又重新振作起来,考上了她理想的大学,向那些小看她的人证明了自己。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仔细想想,她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肯为她付出的妈妈,一个懂得教育的坪田老师,有一群既能陪她疯又懂
期刊
“走近清澈小溪旁的枫,摘取一片红叶,看上面流动的一缕阳光,如金镂轻轻拂过……”这是一首思乡的歌,歌的名字叫《家乡枫叶红》,温婉吟唱着游子的乡情。对我来说,深秋的红叶,是夹在一本日记里的。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放学回家,路遇父亲的一位同事,大概下乡蹲点刚刚返城,一辆自行车载着他衣袂匆匆。一片红叶别在锈迹斑斑的车把上,被无绪的秋风拂着,在潇洒行驶中猎猎如火。那一刻,本来有些破旧的自行车,在我眼前瞬间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