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时候,放在露台的花盆里不知何时飘来一粒商陆的种子,同样给一瓢水,花木中却单单这粒野生的种子,长势凶猛壮硕竞枝桠频出长成小树的模样。秋末的时候原本碧绿的茎、叶脉渐渐由浅粉变成深红色。第一次惊讶发现,原来红衬绿是如此好看,渐次一串串扁扁的小果实熟透了变成酱红。小时候我见过奶奶染布,也突发奇想將一树的红酱果摘了用容器捣碎,找出久置不用的一条白纱丝巾捂染一夜,奇迹出现,我得到了一条比酱红浅,比浅红深的红丝巾。几位女同事听说我自染了丝巾抢走互相传着看,说也要我帮着染,我面露难色,我们家的野生商陆果悉数全被我摘光了,企划部的同事周俪见状过来替我解围打圆场说,她要去采访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人,要做民间艺术专访。问我们谁去,几个人抢着说,我去,我去。
一路上周俪给我们普及常识,说别一会问些不着边际的话叫人笑话。她指着我说,燕子这个染的丝巾叫草染,但她可不算是自己独创,咱们古代的祖先早就发明了草染,咱们今天去的这个染布坊他们是蓝染。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民间已经开始用蓝草染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蓝淀工艺操作记载。
几个人齐声打断周俪问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说听得心动,着急要去染布,周俪坏笑着向路边一指说,正中你们下怀,到了。接待我们的是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人谢大有。他祖籍江苏南通,看上去有小五十岁的样子,他一看呼啦啦下来五六个女人吓一跳,周俪忙介绍我们说都是来学习的。同事嫣然调皮地说,谢老师,常识周俪都给我们讲过了,您直接带我们去染布吧,说得大家一阵大笑,谢大有脸上的窘迫少些了。周俪挤过来说,别听她们瞎说着玩,您就之前我提的采访问题给我们讲讲就好。
谢大有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挑选坯布、脱脂、裱纸等流程来制作花布。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要原料,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即蓼蓝、山蓝、木蓝、菘蓝。南通自古以来,滨江临海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蓝草的生长。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随着人们对布品生活用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大家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人们别出心裁,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的精髓,屡屡创新、不断丰富染织蓝印花布的纹样。民间蓝印花布的广泛应用,曾经促进了印花担队伍的迅速发展。印花担也叫花担匠,他们只印花、括浆,不染色,为农家提供各种形式的花版。这种印花担在江南也称秃印作,他们走街串巷,走乡串村,担子一头装的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有刮印工具和花版,任凭客户挑选花型加工,他们不间断地更换花型,以求得生意兴隆。
虽然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洗,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在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印染工艺流程承袭依旧,一块花布成品之前要经过:挑选坯布、脱脂、裱纸、画样、替版、镂刻花版、上桐油、刮浆、染色、刮灰、清洗、晾晒等流程才能完工。
谢大有说蓝印花布的图案造形以蓝底白色中的点、线为主,有时用纯点构成纹样。在白底蓝花中,一般点、线、面交错组合,纹样大都粗犷有力,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花纹多反映自然,但不受自然束缚。所有的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具有淳朴、粗犷、明快的风格。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蓝底白花,只需一块花版,构成的花纹互不连接。白底蓝花一般采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块花版称头版,待稍干后,再印第二块花版,称盖版,即把第一块花版的连线部分遮盖起来,使纹样连接自然。白底蓝花的手法刻制难度较大。
谢大有欣慰地告诉我们,现在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经申遗成功,他更加有信心将这个蓝白之梦—直传承下去,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家的努力,使这项古老的印染技艺更加发扬广大,让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中华文化一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女人们是最感性的,几个人不仅抱着正在晾晒的蓝印花布一通拍照,还把蓝印花布顶在头上,围在身上拍照留存,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了一大堆图案精美的蓝印花布满载而归,要送给亲戚朋友做礼物。谢大有挥手与我们告别,诚恳地说,下次来他保证让们每个人都亲手染一回花布。
一路上周俪给我们普及常识,说别一会问些不着边际的话叫人笑话。她指着我说,燕子这个染的丝巾叫草染,但她可不算是自己独创,咱们古代的祖先早就发明了草染,咱们今天去的这个染布坊他们是蓝染。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民间已经开始用蓝草染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蓝淀工艺操作记载。
几个人齐声打断周俪问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说听得心动,着急要去染布,周俪坏笑着向路边一指说,正中你们下怀,到了。接待我们的是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人谢大有。他祖籍江苏南通,看上去有小五十岁的样子,他一看呼啦啦下来五六个女人吓一跳,周俪忙介绍我们说都是来学习的。同事嫣然调皮地说,谢老师,常识周俪都给我们讲过了,您直接带我们去染布吧,说得大家一阵大笑,谢大有脸上的窘迫少些了。周俪挤过来说,别听她们瞎说着玩,您就之前我提的采访问题给我们讲讲就好。
谢大有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挑选坯布、脱脂、裱纸等流程来制作花布。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要原料,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即蓼蓝、山蓝、木蓝、菘蓝。南通自古以来,滨江临海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蓝草的生长。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随着人们对布品生活用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大家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人们别出心裁,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的精髓,屡屡创新、不断丰富染织蓝印花布的纹样。民间蓝印花布的广泛应用,曾经促进了印花担队伍的迅速发展。印花担也叫花担匠,他们只印花、括浆,不染色,为农家提供各种形式的花版。这种印花担在江南也称秃印作,他们走街串巷,走乡串村,担子一头装的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有刮印工具和花版,任凭客户挑选花型加工,他们不间断地更换花型,以求得生意兴隆。
虽然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洗,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在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印染工艺流程承袭依旧,一块花布成品之前要经过:挑选坯布、脱脂、裱纸、画样、替版、镂刻花版、上桐油、刮浆、染色、刮灰、清洗、晾晒等流程才能完工。
谢大有说蓝印花布的图案造形以蓝底白色中的点、线为主,有时用纯点构成纹样。在白底蓝花中,一般点、线、面交错组合,纹样大都粗犷有力,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花纹多反映自然,但不受自然束缚。所有的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具有淳朴、粗犷、明快的风格。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蓝底白花,只需一块花版,构成的花纹互不连接。白底蓝花一般采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块花版称头版,待稍干后,再印第二块花版,称盖版,即把第一块花版的连线部分遮盖起来,使纹样连接自然。白底蓝花的手法刻制难度较大。
谢大有欣慰地告诉我们,现在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经申遗成功,他更加有信心将这个蓝白之梦—直传承下去,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家的努力,使这项古老的印染技艺更加发扬广大,让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中华文化一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女人们是最感性的,几个人不仅抱着正在晾晒的蓝印花布一通拍照,还把蓝印花布顶在头上,围在身上拍照留存,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了一大堆图案精美的蓝印花布满载而归,要送给亲戚朋友做礼物。谢大有挥手与我们告别,诚恳地说,下次来他保证让们每个人都亲手染一回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