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对流的发生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流原理告诉我们:热空气往上运动,冷空气往下运动。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水的对流
  
  取一只洁净的800毫升的玻璃烧杯,在其底部中心放上1颗稍大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晶体颗粒;然后小心翼翼地往杯内注水,尽可能不扰动高锰酸钾颗粒。再将烧杯置于三脚铁支架上(注意请别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火焰对准烧杯底部中心加热,如下图所示。随着烧杯底部中心处水温升高,粉红色的水流向上部升腾,并向四周展成扇状,又沿四壁下降,形成环流。
  原理:热水密度变小上升,冷水又流过来填充,这就是对流的直观图景。通过不断对流,导致红色水渐渐扩散个烧杯,表明杯内水通过对流已被加热。这种现象就是茶壶中的水煮沸的表现。
  
  实验二:冰与沸水共存
  
  取一支试管,在底部置入一小块冰,上面压上一段外径稍大于试管内径的弹簧,以免冰块在水中上浮。然后在试管中灌满冷水。用木夹子夹住试管,并将试管顶部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见下图。不一会儿,试管顶部的水开始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冰块却依然未化,产生了奇妙的冰与沸水共存的现象。
  原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中热量传递主要是对流。在实验中,温度高的水密度小而向上流动,尽管上部沸腾,但热量很难传导到底部,这就使冰块在水中不会融化。
  
  实验三:瓶底里还能燃烧的短蜡烛
  
  一般情况下,放在较深的瓶底里的短蜡烛燃烧一会儿后会自行熄灭,主要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难以让新的氧气进入瓶里,蜡烛因缺氧而灭。现在,我们只要把一块薄铁片剪成“T”形,插入瓶口就能保证蜡烛继续燃烧。
  原理:深瓶中燃烧的蜡烛不久就会熄灭,那是因为瓶较深、瓶口相对太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较热的废气往上走,全都通过瓶口排出,瓶外的氧气就无法进入瓶内。当瓶中的氧气耗尽时,蜡烛就灭了。
  但是,如果用“T”形薄铁片将瓶口一分为二,就使得废气的出口与新鲜氧气的入口分开。废气出得去,新鲜氧气进得来,也就是做通了对流的渠道,瓶里的蜡烛就不容易灭了。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战争的武器不是向“大”发展,而是向“小”迈进。因此,那些小型轻便智能化程度高的武器,越来越被兵器专家看好,因此它们将成为未来战场上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    “超级大黄蜂”    在现代化的轻型智能化武器中,有一种模仿自然界中超级大黄蜂的生活习性——擅长群起而攻之的飞行器。这种攻击型的飞行器比大黄蜂大不了多少,这些“大黄蜂”身上装有高智能炸弹,极具攻击能力,在对地面上目标进
本文指出集邮选修课的开设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结合中文系本科办学的实际,论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