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环保低碳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资源的再生利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方向,尤为宝贵的水资源成为了各大城市的紧缺资源,它的管理和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城市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立为解决城市用水紧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利用上融入生态和景观元素后,建立园林湿地景观的处理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潜流湿地 排水 雨污水 景观 园林 水生植被
前言
潜流湿地在国外进行雨污水处理时已被广泛应用,国内现有的湿地多为表流型湿地,即表流湿地中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在湿地上可以看到水流。而潜流湿地则不同,在潜流湿地系统中, 雨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 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 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湿地景观在城市中的应用与意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人工建立的潜流湿地就是充分利用了湿地的这一特性,将收集到的城市雨污水进行景观处理,从而造就一种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景,尤其对于布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来说意义重大。这其中成都市活水公园是国内利用潜流湿地净化污水的一个成功案例,公园是将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作了一次大胆尝试,在净化受污染水体、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方面迈出的成功一步,建设成为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人工湿地处理排水工艺较高层次的应用。
湿地生态的作用中最重要,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一些湿地景观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流经湿地的营养物质则被植物有效吸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养分,使植被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提升了绿地内的景观效果,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既为下游净化了水源,又通过物质循环养育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众多的次级生产者和更高食物链等级以上的消费者,成为城市自然风光景观中的重要一环。
2.湿地景观的作用工艺
潜流湿地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茳芏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污水类型、水流负荷、渗滤介质、滞水深度和时间、流路的可控性、植物类型及管理模式等。湿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目标包括:(1)直接处理污水;(2)对经人工或其它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或深度处理;(3)利用雨污水营造湿地自然景观,为野生群落提供有价值的生态栖息地,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一部分。能够净化水质的有三种主料,均为石头,但这些石头可不一般,它们是植物根脉和介质层,介质由火山岩、白云石和青石“混搭”堆成,有着一定的搭配比,呈现不同的色彩,将颇有“九寨沟”的神韵。
潜流湿地系统是以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合为一体的完整的水处理工程,主要工艺过程为:厌氧沉淀池、嫌氧池、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戏水池及连接各工序的水流雕塑与自然水沟等5个部分。在这5个部分的营造中应充分利用园林水体和池体的美学特点,将这些构筑物营造一个奇特的造型,看似巧夺天工实为人造的又不失自然的风格,然后5个部分利用景观落差形成自流,从厌氧沉淀池到戏水池可以清晰地看到污水在各工序逐级变清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水质、水流、水生物及水使用功能的变化。中水沿着埋在地下较高位置的出水口可流入入介质层,这时火山岩等石块将过滤并吸附住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细菌等,植物根脉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将同时消耗掉水中的一些杂质,因植物根系有输氧作用,对水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很好,从而保证景观水体的质量。
潜流湿地的水池中将种满芦苇、千屈菜、水生鸢尾和香蒲等具有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颜色各异,挺水类和浮水类搭配结合,多数均可开花,有绿色、红色、黄色和紫色等,且高矮错落有致,能形成春季赏绿、夏秋赏花的美景。进一步研究表明,某些物种如薏苡和蕉芋表现出较强的净化能力;生长快的物种比生长慢的物种有更强的净化能力。冬季,虽然多数植物的生物活动受到限制,但有些物种,如黑麦草及其根系仍能发挥较强的净化作用,同时注重周边的园林景观建设,在绿地内配以桃树,柳树,枫杨等乔灌木,铺设观景园路和休憩广场,做好景观空间的搭配与分割,在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景观效果的多样性。
3.湿地景观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多数城市对建造人工湿地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自然降水的可行性还处在观望和尝试阶段,有些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系统往往因为管理不善,运行效率较低,达不到期望效果而废弃,并且因潜流湿地的建设对用地需求较大,在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这其中的矛盾更是突出,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湿地功能的多重性,提高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积极性等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要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湿地处理系统工艺,以提高我国人工建造湿地的水平,但并非任何地方都适合建立湿地净化系统,应视当地气候条件、污水负荷的可持续性以及可供建造湿地使用的面积而定。对于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也要加强维护,避免污染。
4.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发展中所面臨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智慧去一一化解,希望能够通过各领域学者们共同努力,找到集美感和实用于一体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潜流湿地 排水 雨污水 景观 园林 水生植被
前言
潜流湿地在国外进行雨污水处理时已被广泛应用,国内现有的湿地多为表流型湿地,即表流湿地中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在湿地上可以看到水流。而潜流湿地则不同,在潜流湿地系统中, 雨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 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 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湿地景观在城市中的应用与意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人工建立的潜流湿地就是充分利用了湿地的这一特性,将收集到的城市雨污水进行景观处理,从而造就一种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景,尤其对于布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来说意义重大。这其中成都市活水公园是国内利用潜流湿地净化污水的一个成功案例,公园是将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作了一次大胆尝试,在净化受污染水体、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方面迈出的成功一步,建设成为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人工湿地处理排水工艺较高层次的应用。
湿地生态的作用中最重要,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一些湿地景观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流经湿地的营养物质则被植物有效吸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养分,使植被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提升了绿地内的景观效果,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既为下游净化了水源,又通过物质循环养育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众多的次级生产者和更高食物链等级以上的消费者,成为城市自然风光景观中的重要一环。
2.湿地景观的作用工艺
潜流湿地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茳芏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污水类型、水流负荷、渗滤介质、滞水深度和时间、流路的可控性、植物类型及管理模式等。湿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目标包括:(1)直接处理污水;(2)对经人工或其它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或深度处理;(3)利用雨污水营造湿地自然景观,为野生群落提供有价值的生态栖息地,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一部分。能够净化水质的有三种主料,均为石头,但这些石头可不一般,它们是植物根脉和介质层,介质由火山岩、白云石和青石“混搭”堆成,有着一定的搭配比,呈现不同的色彩,将颇有“九寨沟”的神韵。
潜流湿地系统是以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合为一体的完整的水处理工程,主要工艺过程为:厌氧沉淀池、嫌氧池、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戏水池及连接各工序的水流雕塑与自然水沟等5个部分。在这5个部分的营造中应充分利用园林水体和池体的美学特点,将这些构筑物营造一个奇特的造型,看似巧夺天工实为人造的又不失自然的风格,然后5个部分利用景观落差形成自流,从厌氧沉淀池到戏水池可以清晰地看到污水在各工序逐级变清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水质、水流、水生物及水使用功能的变化。中水沿着埋在地下较高位置的出水口可流入入介质层,这时火山岩等石块将过滤并吸附住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细菌等,植物根脉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将同时消耗掉水中的一些杂质,因植物根系有输氧作用,对水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很好,从而保证景观水体的质量。
潜流湿地的水池中将种满芦苇、千屈菜、水生鸢尾和香蒲等具有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颜色各异,挺水类和浮水类搭配结合,多数均可开花,有绿色、红色、黄色和紫色等,且高矮错落有致,能形成春季赏绿、夏秋赏花的美景。进一步研究表明,某些物种如薏苡和蕉芋表现出较强的净化能力;生长快的物种比生长慢的物种有更强的净化能力。冬季,虽然多数植物的生物活动受到限制,但有些物种,如黑麦草及其根系仍能发挥较强的净化作用,同时注重周边的园林景观建设,在绿地内配以桃树,柳树,枫杨等乔灌木,铺设观景园路和休憩广场,做好景观空间的搭配与分割,在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景观效果的多样性。
3.湿地景观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多数城市对建造人工湿地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自然降水的可行性还处在观望和尝试阶段,有些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系统往往因为管理不善,运行效率较低,达不到期望效果而废弃,并且因潜流湿地的建设对用地需求较大,在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这其中的矛盾更是突出,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湿地功能的多重性,提高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积极性等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要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湿地处理系统工艺,以提高我国人工建造湿地的水平,但并非任何地方都适合建立湿地净化系统,应视当地气候条件、污水负荷的可持续性以及可供建造湿地使用的面积而定。对于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也要加强维护,避免污染。
4.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发展中所面臨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智慧去一一化解,希望能够通过各领域学者们共同努力,找到集美感和实用于一体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