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通过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增加语汇和增强吸收新语汇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训练呢?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利用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低年级课文教学中可以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让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秋天》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碧蓝碧蓝的天空”“金黄金黄的田野”“火红红的枫叶”并配以柔和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绚丽的秋景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美的初步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文中讲了三种小动物在不同地方看到秋天的三种不同颜色,教学中以秋游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赞一赞秋天,同学们的兴趣高涨。最后,播放多彩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颜色,并通过手中的彩笔来描绘出美丽秋景图,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进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一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文中有七个角色:三个妈妈、三个儿子、老爷爷。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做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再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七个角色性格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人物的个性揣摩出七个人的语言和动作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三、创设情境,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教学《雷雨》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句话时,我问:你看过下雷阵雨吗,下雨时的情境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怎么样,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看到下雨时很高兴,心情很舒服,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下一场雷阵雨比较凉爽,而且下雨过后还可以看彩虹。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读出:这句话应该读得高兴一些。再如教学《春雨》文中开头和结尾“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一句,我先让学生说说下春雨时的情景,从而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春雨细细、蒙蒙的表象,此时再趁热打铁问:想想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好像亲眼看到春雨沙沙下的情景呢?学生就懂得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四、指导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蝌蚪在问鲤鱼和乌龟时很有礼貌,而且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明白了自己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从而使朗读训练和感悟理解有效整合。
一、利用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低年级课文教学中可以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让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秋天》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碧蓝碧蓝的天空”“金黄金黄的田野”“火红红的枫叶”并配以柔和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绚丽的秋景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美的初步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文中讲了三种小动物在不同地方看到秋天的三种不同颜色,教学中以秋游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赞一赞秋天,同学们的兴趣高涨。最后,播放多彩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颜色,并通过手中的彩笔来描绘出美丽秋景图,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进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一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文中有七个角色:三个妈妈、三个儿子、老爷爷。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做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再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七个角色性格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人物的个性揣摩出七个人的语言和动作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三、创设情境,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教学《雷雨》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句话时,我问:你看过下雷阵雨吗,下雨时的情境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怎么样,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看到下雨时很高兴,心情很舒服,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下一场雷阵雨比较凉爽,而且下雨过后还可以看彩虹。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读出:这句话应该读得高兴一些。再如教学《春雨》文中开头和结尾“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一句,我先让学生说说下春雨时的情景,从而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春雨细细、蒙蒙的表象,此时再趁热打铁问:想想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好像亲眼看到春雨沙沙下的情景呢?学生就懂得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四、指导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蝌蚪在问鲤鱼和乌龟时很有礼貌,而且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明白了自己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从而使朗读训练和感悟理解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