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这背后有利益在推动吗?
李稻葵:从最大的全局来看,恐怕没有人和机构这么有本事——两年前设计好,先涌入资金,两年后再来个冷水澡。尤其是进入越南的是各种各样的机构,它们之间不会有大的协调。但从非常短期来看,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很多西方投资者,发现越南经济基本面不行,就采取早走的策略,不管越南政府的呼吁和优惠条件。从这种层面来讲,他们是有预谋的,而这种预谋,也是资本的本性。但与其责怪率先逃离的资本,不如反省自己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制度的缺陷。
中国新闻周刊:一些专家说,美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获利,因为危机使美国失业率降得更低。从这场金融危机中会有国家获利吗?
李稻葵:從整体上来讲,没有一个国家会从任何金融危机上获利。金融危机来临,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一种负面的冲击。我们拿泰国为例,泰国经济发生问题时,泰国对美国需求的商品减少,同时泰国为美国提供的廉价产品也无法生产。只有美国经济、日本经济个别的部门或者个别人,会从中获利。比如说有人会去抄底,廉价地购买一些资产,以及打开泰国贸易保护的大门。
可能带来新型的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新闻周刊:越南的这场经济危机,特别牵动亚洲和全世界的眼光,因为它和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开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能对比一下这两次的情况吗?
李稻葵:表面现象不同,但本质是高度一致的。1997年、1998年的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国际收支的危机,即大量资金逃离,政府手中美元不够,对方要走要拿美元,你没有,那怎么办?贬值呗。这次却不同,越南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越南现在的贬值压力并没有像1997年泰国那么大。但在本质上都是从桑拿浴到冷水澡的过程,都是资金从大量涌入到突然撤离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从1994年墨西哥危机,到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的经济危机,继而到本次的越南经济危机,我们发现,这些经济危机都是发生在新兴市场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李稻葵:新兴市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金融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监管体制不完善,建制不全,没有经验。另一个是货币政策,广义地说,还包括汇率政策,不够谨慎。
中国新闻周刊:越南会带来另一场亚洲金融危机吗?
李稻葵:非常有可能带来另一场新型的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可能难以避免。这场危机的形式,和1997年、1998年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以货币贬值不是以外汇储备的枯竭为标志的,它是以资金的大量撤离、国内的银行业出现大规模呆账、国内的金融业收缩从而冲击实体经济为新形式的。这次,越南很可能成为新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导火索。它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体现在资本价格下降。
“最重要的是管住资金流动”
中国新闻周刊:越南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并且挽救局面呢?
李稻葵:首先要稳定实体经济。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预防银行呆坏账的蔓延;给予前两年向银行借贷的企业一定的宽限。另外要适当地扩大货币供给。财政上赤字,货币发行、贷款上适当地放松。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越南,防御危机呢?
李稻葵:两条,一是援助越南。可以建立一个人民币基金,帮助越南的一些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扩大投资,稳定运行。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把人民币推向世界,推向周边国家。对于中国本身来说,我们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控制热钱的流入,二是防止热钱在短期内涌出,在资金流动上不要犯错误。
热钱,在过去30年中,已经涌入很多。现在再去收缩,为时过晚。而今的问题是,热钱有可能调头出去。所以最最重要的是,管住流动。应该跟中资企业打好招呼,防止形成出走的局面,防止假进口的情况发生。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增长率回落的现象。这个需要我们高度警惕。不要因为增长率回落而带来一些猜测。
我们要做好准备,一旦热钱出走,我们的货币政策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进行扩张。资金往外走,会把人民币换成外币,人民币回到外汇管理局。人民币的回笼说明货币供给下降,我们到时要释放一些流动性,把央行票据用现金赎回,而扩大货币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