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情怀、民族信仰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经常出现的主題,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高中开展“新中国老物件展——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交流活动,同学们纷纷响应,把家里的“传家宝”带到了学校,有的带来老版的人民币、粮票、电报,还有的带来老式的电熨斗、钟表、大哥大、BP机以及老式照相机、老照片等,这些家庭物品看似简单,却代表了每个中国人最朴素、动人的家国情怀。这些老物件经过时间的淘洗,显得愈加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作为一名高三考生,老物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本题涉及考生如何认识老物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既涉及情感判断,又让考生思考新时代新青年如何认识和理解老物件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本题既有人文厚重感,又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可以引导考生以最具生活气息与亲和力的题材讲述有温度的故事,表达理性思考。
考生要避免宏大叙事,写作应该小切口,接地气,深挖掘。在写作时,应首先明确观点(情感态度)。文体上,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一定不能写成“四不像”。行文结构上,可在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何为老物件,接下来从感触与思考的角度来展开具体叙述或议论,可从当下的角度展开,听妈妈(爷爷、奶奶等)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从自身经验体会出发,举例论述“老物不去,新物不来”,挥一挥手,告别老物件;也可以辩证理性地分析,阐述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老物件及其背后的家国情怀。
【优秀立意】
1.一物一世界:老物件是“今生今世的证据”
2.承载记忆,见证发展
【素材速用】
事例一: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买东西、吃东西必须要有各种票,如粮票、油票、布票等。路遥《平凡的世界》、梁晓声《购粮证的故事》等作品都描述了“民以票为天”的艰难时世。而今,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买到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商品。
事例二:
火车票牵动着所有等待归乡旅客的心。以前为了买到车票,人们不得不起早排队,甚至睡在售票大厅,彻夜排长队,即便如此,仍有买不到票的可能。“一票难求”曾是亿万中国人一提起春运就能想到的四个字。如今,铁路12306系统年售票量已超过35亿张,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票务交易系统。
【素材化用】
粮票、布票、肉票等曾经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票证,现在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人们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等问题也一去不复返;临时售票亭、帐篷马扎、彻夜排队购票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火车票从一票难求到动手(机)可得,这是铁路成长的见证,也是开启历史记忆的钥匙。这些票证,这些老物件,承载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凭票购到全球购,从彻夜排队到互联网信息系统、手机服务终端,在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百姓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日益提高。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高中开展“新中国老物件展——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交流活动,同学们纷纷响应,把家里的“传家宝”带到了学校,有的带来老版的人民币、粮票、电报,还有的带来老式的电熨斗、钟表、大哥大、BP机以及老式照相机、老照片等,这些家庭物品看似简单,却代表了每个中国人最朴素、动人的家国情怀。这些老物件经过时间的淘洗,显得愈加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作为一名高三考生,老物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本题涉及考生如何认识老物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既涉及情感判断,又让考生思考新时代新青年如何认识和理解老物件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本题既有人文厚重感,又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可以引导考生以最具生活气息与亲和力的题材讲述有温度的故事,表达理性思考。
考生要避免宏大叙事,写作应该小切口,接地气,深挖掘。在写作时,应首先明确观点(情感态度)。文体上,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一定不能写成“四不像”。行文结构上,可在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何为老物件,接下来从感触与思考的角度来展开具体叙述或议论,可从当下的角度展开,听妈妈(爷爷、奶奶等)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从自身经验体会出发,举例论述“老物不去,新物不来”,挥一挥手,告别老物件;也可以辩证理性地分析,阐述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老物件及其背后的家国情怀。
【优秀立意】
1.一物一世界:老物件是“今生今世的证据”
2.承载记忆,见证发展
【素材速用】
事例一: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买东西、吃东西必须要有各种票,如粮票、油票、布票等。路遥《平凡的世界》、梁晓声《购粮证的故事》等作品都描述了“民以票为天”的艰难时世。而今,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买到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商品。
事例二:
火车票牵动着所有等待归乡旅客的心。以前为了买到车票,人们不得不起早排队,甚至睡在售票大厅,彻夜排长队,即便如此,仍有买不到票的可能。“一票难求”曾是亿万中国人一提起春运就能想到的四个字。如今,铁路12306系统年售票量已超过35亿张,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票务交易系统。
【素材化用】
粮票、布票、肉票等曾经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票证,现在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人们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等问题也一去不复返;临时售票亭、帐篷马扎、彻夜排队购票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火车票从一票难求到动手(机)可得,这是铁路成长的见证,也是开启历史记忆的钥匙。这些票证,这些老物件,承载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凭票购到全球购,从彻夜排队到互联网信息系统、手机服务终端,在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百姓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