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公司做到最好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公司存活率低,这—点在所有国家都一样。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只有五分之三的企业能在创立之后生存三年以上。小公司如何生存下来,如何与大企业竞争,如何进一步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变中求生,小中求存——小公司的突围之道
  1.改变产品设计
  小公司的优势,可以来自重新设计产品或将产品重新定位。即使对自行车这样古老、传统的产品,这个方法也有效。
  捷安特二十年前起家时是施文自行车的代工厂。然而如今捷安特的销售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自有品牌,只有三分之一来自代工生产。从小公司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的秘诀是不断在产品上以变取胜。那些老牌自行车厂商更注重维持现状。他们往往认为,一个存在了那么久的产品能再有什么变化?
  捷安特的答案是:可以有很多变化。它不断地开发新款自行车,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使车手感到更加舒适,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自行车的性能,增加产品价值,使产品更加环保。
  产品的改变不仅局限于性能,捷安特还不断探索采用新材料。它是第一个以铬钼钢车架取代普通钢车架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厂商,也第一个开发和生产炭素复合材料的自行车,同时积极开发铝制车架的厂商。因为倡导在自行车设计中使用新材料,捷安特树立了公司引领潮流的形象。
  2.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工艺
  亚洲涂料(印度)有限公司是细分市场里的龙头企业,曾被多个刊物和学校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小公司之一。当公司副董事长丹尼被问及公司的竞争力在哪里,以及他认为什么样的竞争力会经久不衰时,他仅仅强调了两个字——“创新”。亚洲涂料有两种鼓励创新的方式:一是不断地在研发上进行投入;二是倡导企业内的创业精神。
  问题是,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公司中,很多创意无法得到实施,因为他们经不起失败。但惧怕失败又是创新的敌人。丹尼说: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充满创业精神的组织?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让创业的精神扎根。我们给员工挑战,给他们自由决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教育他们,让他们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然后告诉他们放手去干,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创新。”
  3.专注于细分市场
  “找到自己的机会市场”是小公司最常用的战略,然而做起来比说起来困难得多。大公司有扩大市场覆盖面的能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夺走这些机会市场。加之市场变化如此之快,机会来去匆匆。
  注册于百慕大的M3com公司,提供太平洋两岸间的点对点出租服务。该公司得以专注的关键是:有所不为。M3com通过排除法给自己定位,它没有向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一整套电信服务。
  这家公司选择服务的对象,是对大运营商缺乏吸引力的那类客户。M3Com通过合作开展中国业务,它的目标客户来自金融、制造和海运行业。它发现中国有十万多家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和航运企业——对其机会市场而言,潜在客户已经足够多了。客户期望的交付时间是40-60天,而M3com往往只需要10天。为了赢得某个客户,它发挥了小企业的最大优势:速度。
  无组织的惊人效率——小公司的组织运行典范
  一家公司,包括老板在内共13人,订货基本通过传真和电话,没有质检部门……但在创业37年中,经历石油危机、汇率震荡、泡沫破灭等逆境打击,每年依然能保持超过35%的毛利率,并且上市,其创始人还获得国家企业家奖。这就是在日本极具名气的A-one精密。
  这家日本公司创建于1970年,主要生产超硬弹簧夹头,市场占有率高达60‰拥有1.3万家国外用户,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在2007年,该公司的创始人5梅原胜彦获得日本企业家奖之前,获奖的都是软银的孙正义、优衣库的柳井正这样的大人物。
  小企业要是能够做到行业的领先者,必定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有出色表现,成为隐形冠军,这已不必多言。但因为小到极致,A-one在管理上也充满了反传统的理念:
  首先看看A-one的惊人效率。因为人少,所以A-one一年开会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30分钟,很多的交流都是在现场站着就说了。A-one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它最强的优势却是在交货的快速。大企业一周或两周的生产时间,在A-one只需要1—3天。梅原胜彦说:“事实上,当天下午3点前所接受的订货,70%都可以在当天内完成并配送。实际上,要做到100%交货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么一来,第二天上午就没事干了。”
  A one从接受订单,到工厂开始作业,中间间隔不到5分钟,而且中间过程不是依赖于IT系统和网络,仅仅依靠手写的传真。因为人员少,品类少,所以生产过程不必经过大企业必须的生产排期、物料管理、交货期管理等诸多流程(这些都被梅原称为“制造业多余的管理”)。几个人打个电话,或者拿着传真跑一圈,几分钟内就开始生产。为了缩短交货周期,A-one甚至省略了质检的步骤。按照梅原的理-论——只要认真经过每道工序,产出的就只会是高质量的产品。
  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一家微型制造商,A-one竟然在有限的资源制约下,同时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一战略不仪使得从订单到制造到发货这一系列流程都是自己在做,没有中间环节,提高了发货速度;更重要的是,它还摆脱了被销售端控制价格的困境。梅原在说明公司高收益构成的时候,总会说明20%利润来自制造,15%来自销售部,所以才会有超过35%的毛利率。
  在A-one,员工不仅是终身雇佣、不需要打卡,可以分享公司盈利,梅原更是提出了一些离经叛道的说法。例如,在A-one他倾向于招收外行员工,因为“便于培养”,目前A-one每天操着英语对海外销售的主管,最开始都是附近的家庭主妇。
  A—one没有组织和头衔,因为“大家都明白彼此的能力水平,所以没有必要硬是赋予什么头衔之类不自由的东西”。这使得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梅原和证券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在证券公司看来,没有组织就不能明确责任,但在梅原来看,所谓明确责任本身才是奇怪的。责任没有必要让人来负,工作上的责任由公司来承担就行了。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去挑战困难的事情,公司就会失去活力。   麻雀的骨架——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经验谈
  麻雀虽小也需五脏俱全。小公司的管理并不同于大企业,可以说大企业的管理改善是在架构体系中寻找优化,小公司则是补筛子,因为方方面面都需要简单易行、透明可信的管理手段。大企业管理靠机制,小公司管理靠艺术,让我们看看来自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经验一
  1.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从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五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自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
  2.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后来我找了个会计公司,每月300元钱,以后再也不用自己跑税务局了。
  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随后的几年业务开展得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账上资金却没增长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只有制度健全,让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以后再办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3.公司里的亲戚
  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
  表弟人很机灵,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得很好。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这时,表弟找到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我和表弟谈了二。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此事,他们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但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礼送出境,公司业务为此震荡了半年。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吧,否则可能最后连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4.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驾照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我坐在副驾座上,心里很紧张。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驾照时,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就照搬照抄,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办公司和开车很像,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易出危险。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
其他文献
都说传统服装生意难做出新意,一个不想当煤老板的裁缝有的是花样。  从2011年9月开始,一个名叫“疯狂的裁缝”的微博火了。从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到第一财经频道《一起来午餐》,再到央视《奋斗》,所有的目光都汇集到其背后的操作者,张丛斌的身上。  张丛斌有一家服装公司,还自创了一套颠覆传统套路的模式:将服装订货会开到网上,以消费者直接预定货款的方式,砍掉服装产业链中高达75%的费用,让消费者以2
期刊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美“100家发展最快的小公司”中,在过去三年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8.7%,利润增长61%。而列入标准普尔工业综合指数的500家大公司。其销售额和利润却分别是10.3%和-23.8%。小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5.4%,而后者却只有6.9%。  如此骄人的业绩,让大公司们很没面子。事实上,当小公司们希望自己变大时,大公司们却想要变得更加具有活力。  大公司病  腾讯董
期刊
“云南昆明筇竹寺方丈清贤大和尚——突然还俗结婚了。”——2012年7月7日,记者抵达筇竹寺,网络上的一片哗然似乎并未打破它的宁静,唯一打破静谧的是寺院的扩建工程:寺院后面的院落中堆满了沙石材料,架着大片的钢架,两个工人正慢悠悠地踩在上面垒砖……  这座修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庄严古刹,显然与一个横空出世的爱情故事并不兼容,即便在世,人的八卦心态中,它似乎还夹带点“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浪漫。  只是,故事最
期刊
重庆站已经圆满闭幕,郑州站、济南站、沈阳站、宁波站敬请期待……  2012,新创业时代来临。尽管有8000万微企,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创业需求与创业机会激增、弘扬和鼓励创富精神的国家。市场竞争加剧,创业的门槛增高,难度加大,一张餐桌开一家餐厅,一个配方培养一个企业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如何获得商机、规避风险?是摆在创业者面前急需回答的问题。  2012年7月18日,重庆,由商界传媒发起的2012中国城市创
期刊
自来水不合格率达50%新标准或成“皇帝的新装”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曾做了一次全国普查,数据却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透露,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在50%左右。  有报道称,数据显示内地尚无一个城市实现直饮水,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
期刊
电网企业是阶梯电价的直接受益者,增加收A作何之用?因家部门必须给出清晰而明确的答复。否则,相当于变相从百姓口袋里掏钱,补贴利益集团。  居民阶梯电价6月1日起将全面启动。北京、上海、海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重庆、山西等发改委、物价局相继发布公告,5月中旬集中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为阶梯电价推行造势。  按照发改委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居民用电将被分为基本需求用电、正常合理用电和较高生活质量用
期刊
驴皮上的青春  2006年,执掌东阿阿胶长达30多年的老帅刘维志夫妇面临退休。  于是,企业控股方华润集团、市政府以及刘氏夫妇开始三方权衡,他们企图找出一个三方满意、同时又能令全厂干部职工“服气”的接班人。  最终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刘氏夫妇的徒弟,时任副总经理秦玉峰站到了舞台中央。  彼时,秦玉峰48岁。从临时工变成学徒,从学徒变成班长,再后来又变成科长、厂长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他在东
期刊
2010年4月,笔者加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完成自己的任期后,得到了三项根本的收获。这些收获对试图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制定的读者可能有用。  首先,央行的独立性是一种没有帮助的迷信。理论上,独立性是抵御面对竞选连任政治人物的压力的有效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务院的控制之下,而不是由自主的银行职员管理,这似乎意味着中国官员会受到政治冲动的极大影响。或许如此,但中国领导人通常在任时间长达1
期刊
这里有全国最高的人均GDP,也有满城的烂尾楼;这里每15个人里就有一个千万富翁,却大多四处躲债人人自危。没有人能看瞳鄂尔多斯,看瞳那一城并行的别样繁华与萧瑟一  “昨天还一起喝酒聊天的朋友,今天很可能已经人间蒸发。一辆高级名车如果停在路边无人问津,车主的名字很可能已经出现在破产入狱,甚至跳楼自杀的‘黑名单’……”  这个建设在沙漠中的三线城市街道上,奔跑着5000辆路虎、3000辆保时捷、2000
期刊
这个爱笑的非裔女子莉莎·布莱斯,用100美元创造出了一个价值千万美元的美国新秀流行美容品牌。她的故事,从厨房的保湿乳开始……  莉莎·布菜斯如今常被媒体与美国第一位非洲裔女百万富翁华克夫人相提并论,两人除了都是黑人妇女并靠美容产品起家以外,也都有非常励志的小人物传奇。不同之处是,在开创自己的商业征途之前,莉莎还是个可怜的“卡奴”。  “我周围的同伴似乎总有钱支付他们想要的东西,我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