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笔者收集近2年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120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大84岁。
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mmHg,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110mmHg。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mmHg,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mmHg。当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重的级别作为标准。本组120例中,临界高血压4例(3.3%),1级高血压11例(9.2%),2级高血压52例(43.3%),3级高血压31例(25.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6例(21.7%),临界收缩期高血压3例(2.5%)。
病程:本组有明确高血压史者84例(70%),病程2个月~25年,>10年者78例(65%)。
临床表现:无症状者36例,占总例数的30%。有症状的84例中,以头晕、头痛为主者58例(69.1%),以心慌、心前区不适为主者19例(22.6%),以颈僵硬感为主者7例(8.3%)。
合并症及并发症:本组中有并发症78例(65%),其中冠心病28例,高心病24例,心律失常12例,脑血管意外8例,高血压脑病2例,肾功不全4例。合并症26例(21.6%),其中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肿瘤2例,慢性胃炎6例,胆石症2例。
讨 论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2004年我国卫生部公布,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50.6%。根据本组观察,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突出特点。
老年高血压分型特点:从发病的时间上,老年人高血压分两种类型,一种从中青年即发生,延续而来的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种老年期才出現症状的高血压,称动脉硬化型高血压。本组有病史的84例,属于前者54例(66.3%),后者30例(35.7%)。根据血压具体数值又分临界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界收缩期高血压。其中以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最多,共83例(69.2%)。其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26例(21.7%),本型高血压近年来受到重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通常反映主动脉及大动脉弹性丧失的疾病过程,以往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增加是正常现象、是重要器官功能降低及血灌注生理代偿的观点是错误的。
病程长,症状不突出:大多数患者病程长达10年左右,使病人对血压升高有耐受性,表现为血压高却无症状,均在体检中意外发现。本组无症状者占30%。其中有的患者当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时反而出现明显症状。从而提示,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本组120例及大量随机临床试验均已明确,各年龄段(<80岁)高血压病人均受益于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进行降血压治疗是否同样受益,尚有待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引起不良反应比年轻人多,本组1例仅用心痛定10mg,双氢克尿噻50mg,2小时后血压由185/75mmHg下降到115/60mmHg,这是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广泛性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因此老年人用药应慎重。老年人特别是体弱者,应逐步降低血压,避免血压大幅度下降而导致主要脏器灌注不足,发生脑缺血症状及出血危险。老年人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者居多,常需2种或2种以上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主张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高血压降压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治疗主要目的是保护靶器官、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性。并对患者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或糖尿病)进行干预。
笔者收集近2年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120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大84岁。
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mmHg,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110mmHg。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mmHg,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mmHg。当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重的级别作为标准。本组120例中,临界高血压4例(3.3%),1级高血压11例(9.2%),2级高血压52例(43.3%),3级高血压31例(25.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6例(21.7%),临界收缩期高血压3例(2.5%)。
病程:本组有明确高血压史者84例(70%),病程2个月~25年,>10年者78例(65%)。
临床表现:无症状者36例,占总例数的30%。有症状的84例中,以头晕、头痛为主者58例(69.1%),以心慌、心前区不适为主者19例(22.6%),以颈僵硬感为主者7例(8.3%)。
合并症及并发症:本组中有并发症78例(65%),其中冠心病28例,高心病24例,心律失常12例,脑血管意外8例,高血压脑病2例,肾功不全4例。合并症26例(21.6%),其中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肿瘤2例,慢性胃炎6例,胆石症2例。
讨 论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2004年我国卫生部公布,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50.6%。根据本组观察,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突出特点。
老年高血压分型特点:从发病的时间上,老年人高血压分两种类型,一种从中青年即发生,延续而来的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种老年期才出現症状的高血压,称动脉硬化型高血压。本组有病史的84例,属于前者54例(66.3%),后者30例(35.7%)。根据血压具体数值又分临界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界收缩期高血压。其中以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最多,共83例(69.2%)。其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26例(21.7%),本型高血压近年来受到重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通常反映主动脉及大动脉弹性丧失的疾病过程,以往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增加是正常现象、是重要器官功能降低及血灌注生理代偿的观点是错误的。
病程长,症状不突出:大多数患者病程长达10年左右,使病人对血压升高有耐受性,表现为血压高却无症状,均在体检中意外发现。本组无症状者占30%。其中有的患者当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时反而出现明显症状。从而提示,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本组120例及大量随机临床试验均已明确,各年龄段(<80岁)高血压病人均受益于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进行降血压治疗是否同样受益,尚有待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引起不良反应比年轻人多,本组1例仅用心痛定10mg,双氢克尿噻50mg,2小时后血压由185/75mmHg下降到115/60mmHg,这是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广泛性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因此老年人用药应慎重。老年人特别是体弱者,应逐步降低血压,避免血压大幅度下降而导致主要脏器灌注不足,发生脑缺血症状及出血危险。老年人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者居多,常需2种或2种以上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主张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高血压降压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治疗主要目的是保护靶器官、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性。并对患者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或糖尿病)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