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照射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43例7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干眼症患者,分成观察组37眼及对照组38眼,观察组给予IPL照射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1周、2周和1个月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照射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43例7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干眼症患者,分成观察组37眼及对照组38眼,观察组给予IPL照射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1周、2周和1个月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睑板腺分泌物状态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BUT)。结果 治疗后1 d、1周、2周和1个月,观察组OSDI及睑板腺分泌物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PL照射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合并轻度干眼症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8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切口2.2 mm,n=35,39眼)与B组(切口3.0 mm,n=36,41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测量并
针对传统水下边坡监测无法快速、直观展现水下边坡的形态、坡度和细部地形特征,以及多期测量成果间客观存在的系统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水下边坡监测新方法。首先将每期多波束三维点云数据生成水下地形曲面,得到水下边坡的多波束声纳影像;然后将多期监测声纳影像采用加速稳健特征算法生成目标特征集,采用快速最近邻逼近搜索函数库和k邻域算法高效找到最优匹配点;最后通过匹配点校正后的声纳影像,可直观反映水下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发生现状与影响因素,以便为构建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对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16例MHD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透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MHD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6.76%
以某矿山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其坐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采用多站点平差法对其监测结果进行优化,并将其结果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得出的检测结果对比,以验证激光扫描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得出以下结论:激光扫描仪得出的矿山边坡误差范围内点云数主要集中于–0.250 0~0.250 0 m,其中,第2期的误差范围内点云数最大,其值为198 724个,此精度范围内的误差仅为0.5 m
目的 探讨适合精神病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公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6236例,以实际测定LDL-C为标准,比较F公式和M公式与实际测定LDL-C的相关性、差值百分率、一致性;以2021年室内质控数据比较两种公式测量不精密度,以2020、2021两年脂类室间质评(EQA)数据比较两种公式正确度,从而选择出更适合精神病患者的LDL-C计
干眼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点的眼表疾病,同时伴有泪膜不稳定、泪液渗透压升高、眼表炎性损伤以及眼表神经感觉异常导致的眼表症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视频终端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干眼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发病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虽然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设计的不断进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并取得了满
目的 分析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报告 1975年至 1999年 11月 6 44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用肝切除治疗的术式、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治疗方式中合并的肝切除率为 5 2 % ;6 44例中 ,6 2 9%经历过 1~ 5次手术 ,其中 2 0 5 %合并不同类型的胆肠吻合。肝切除术式 :左外叶切除 378例 (5 8 7% ) ;左半肝切除 132例 (2 0 5
在聚丙烯(PP)原料中添加除味剂LDV1040,通过熔融加工工艺制得改性PP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前后PP颗粒的微观形貌,对改性前后的PP颗粒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测试不同LDV1040质量分数对PP颗粒气味等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甲醛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P原料中添加除味剂LDV1040,可制得低气味、热稳定性好的PP颗粒。
通过研究原始物料混配方式和改性物料后处理过程,实现低挥发性有机物(VOC)、低气味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果表明,相比于物料的直接混合造粒过程,可以通过调整聚丙烯与助剂(如抗氧剂、除味剂等)、填料、色母等分步混合方式,有效改进气味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造粒后的溶剂萃取脱挥处理方法,不仅保持了改性物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可以有效地脱除物料表面、浅层及孔道内的残余气味小分子,加速气味分子向物料表面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