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向保健化、无害化、多样化、协调化、平衡化方向发展。在职业高中,种植专业的学生往往对专业课兴趣不足,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掌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种植专业 教学方法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实验教学投资少,实验设备落后,一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做的只有观察型、验证型实验。实验教学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育教学观念滞后。社会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促使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明显变化,现有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跟不上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要求培养的人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能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参与社会竞争又善于合作。但是许多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3.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在职业高中,实践教学教师进修的机会很少,缺少交流和提高,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力度不大,使实践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实践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知识、实验材料知识等与实验有关的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仪器使用、维修能力,等等,甚至还要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开发具有复合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仅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强,知识交叉重复少。设立一门以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将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繁育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环境条件等知识体系综合成一体的结合性课程。这样既能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精减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数,又能传授给学生种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术性课程所占比例增大。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地位、就业、个人发展的更多机会。这就要求技能过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林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
三、转变观念,适应市场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种植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掌握实用性技术的中等专业人才,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创造实践所需的设施和条件,不能只是“等、靠、要”,应积极从各方面找实习、实践途径。
四、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的各个工作环节。一般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三项工作完成后,就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的依据。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确定目标时,教师应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不同,目标的层次水平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应不同;其次,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最后,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全面考虑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五、增加经费完善所需实验设备,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打破由于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时间分散,缺乏连续性的状况,进一步整合实验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验证型实验,多开设分析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学生课后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增加必要的经费,完善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给予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时间,增强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增强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连续性。
六、改革考试制度,提高能力水平考试比例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常规手段。以往的职业教育考试采用的是普通教育的知识考试模式,这种方法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现在部分职业学校不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这与现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校和教师为了赢得好的社会声誉,就会不自觉地让教学活动围着考试内容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专业知识,又考专业技能。这种考试制度的实施,更符合农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能有效地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教学工作引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轨道上。
七、强化能力本位的教学观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种植专业是培养学生农作物和果树生产方面的能力,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职业高中专业课的定位都应立足于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总之,种植教学的改革,应围绕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开展,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型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转变,适应市场需求。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种植专业 教学方法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实验教学投资少,实验设备落后,一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做的只有观察型、验证型实验。实验教学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育教学观念滞后。社会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促使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明显变化,现有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跟不上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要求培养的人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能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参与社会竞争又善于合作。但是许多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3.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在职业高中,实践教学教师进修的机会很少,缺少交流和提高,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力度不大,使实践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实践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知识、实验材料知识等与实验有关的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仪器使用、维修能力,等等,甚至还要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开发具有复合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仅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强,知识交叉重复少。设立一门以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将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繁育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环境条件等知识体系综合成一体的结合性课程。这样既能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精减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数,又能传授给学生种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术性课程所占比例增大。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地位、就业、个人发展的更多机会。这就要求技能过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林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
三、转变观念,适应市场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种植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掌握实用性技术的中等专业人才,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创造实践所需的设施和条件,不能只是“等、靠、要”,应积极从各方面找实习、实践途径。
四、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的各个工作环节。一般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三项工作完成后,就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的依据。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确定目标时,教师应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不同,目标的层次水平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应不同;其次,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最后,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全面考虑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五、增加经费完善所需实验设备,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打破由于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时间分散,缺乏连续性的状况,进一步整合实验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验证型实验,多开设分析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学生课后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增加必要的经费,完善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给予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时间,增强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增强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连续性。
六、改革考试制度,提高能力水平考试比例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常规手段。以往的职业教育考试采用的是普通教育的知识考试模式,这种方法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现在部分职业学校不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这与现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校和教师为了赢得好的社会声誉,就会不自觉地让教学活动围着考试内容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专业知识,又考专业技能。这种考试制度的实施,更符合农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能有效地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教学工作引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轨道上。
七、强化能力本位的教学观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种植专业是培养学生农作物和果树生产方面的能力,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职业高中专业课的定位都应立足于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总之,种植教学的改革,应围绕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开展,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型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转变,适应市场需求。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