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实践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区别于其他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58
新课程指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以实践课为依托,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见识,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生活、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效率。
一、以人为本,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它是操作性、實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可以说这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从学生出发,因此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我们自己指导的校园小昆虫的研究小组内,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研究中,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而平时学习成绩差、不太爱发言的孩子似乎都是很被动,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鼓励,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中。人人参与,人人有体验。
二、搭建平台,促进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竭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活动的环境,搭建学生实践的平台。教师作为一位实践活动的启发者、引导者,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是否实践了、是否全员参与实践了、是否有所经历体验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千方百计去解决问题的;在实践中是怎样与小组成员交流并合作的、合作中是否感悟到团结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导。当小组之间在某一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及时了解事情的原委、及时调节。并引导他们在多种研究方案上进行比较选择,从而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学生面对困难问题望而却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使学生重新树立知难而上的信心。同时引导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开展“关于秋天的落叶的变化”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不是很顺利。于是,教师帮忙带领着这一小组来到植物园林,学生马上开始实地观察、采访、记录,并动手亲身实践。分工井然有序,合作默契。回校的路上,大家欢歌笑语,从他们一脸的笑容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实践带给他们的乐趣。这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获得,是一种真真实实的情感体验,发展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效率至关重要。
三、因地制宜,拓展实践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能得以发展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创造、发现得以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书本,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促进学生自然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践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为使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实践,学校可以设播音室、绿植园、运动场、儿童校内志愿者服务队等供学生实践锻炼的岗位。其次还可以在家庭中开展实践活动。假期让学生写一篇家务实践报告,记录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收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应该做到“课内引路课外走”,引领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体验,并寻找研究课题。比如,写观察日记,调查家乡民风民俗,家乡水质调查研究,社区服务等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又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取的实践经验。
综合实践教育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搞几次实践活动上,而是要真正激发起学生实践体验的动机,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的自我的内化教育。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做好活动搭建的平台,适时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育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实践。我们深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325500)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58
新课程指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以实践课为依托,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见识,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生活、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效率。
一、以人为本,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它是操作性、實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可以说这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从学生出发,因此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我们自己指导的校园小昆虫的研究小组内,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研究中,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而平时学习成绩差、不太爱发言的孩子似乎都是很被动,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鼓励,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中。人人参与,人人有体验。
二、搭建平台,促进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竭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活动的环境,搭建学生实践的平台。教师作为一位实践活动的启发者、引导者,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是否实践了、是否全员参与实践了、是否有所经历体验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千方百计去解决问题的;在实践中是怎样与小组成员交流并合作的、合作中是否感悟到团结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导。当小组之间在某一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及时了解事情的原委、及时调节。并引导他们在多种研究方案上进行比较选择,从而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学生面对困难问题望而却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使学生重新树立知难而上的信心。同时引导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开展“关于秋天的落叶的变化”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不是很顺利。于是,教师帮忙带领着这一小组来到植物园林,学生马上开始实地观察、采访、记录,并动手亲身实践。分工井然有序,合作默契。回校的路上,大家欢歌笑语,从他们一脸的笑容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实践带给他们的乐趣。这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获得,是一种真真实实的情感体验,发展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效率至关重要。
三、因地制宜,拓展实践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能得以发展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创造、发现得以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书本,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促进学生自然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践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为使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实践,学校可以设播音室、绿植园、运动场、儿童校内志愿者服务队等供学生实践锻炼的岗位。其次还可以在家庭中开展实践活动。假期让学生写一篇家务实践报告,记录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收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应该做到“课内引路课外走”,引领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体验,并寻找研究课题。比如,写观察日记,调查家乡民风民俗,家乡水质调查研究,社区服务等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又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取的实践经验。
综合实践教育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搞几次实践活动上,而是要真正激发起学生实践体验的动机,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的自我的内化教育。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做好活动搭建的平台,适时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育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实践。我们深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