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山里的无头怪
说起长鸭子嘴的史前爬行动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湖北省远安县政府为了摸清下面各乡镇的情况,派出了一支工作组。当工作组进入山区调查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种远古生物的化石。这具化石保存在岩石上,身体、四肢和尾巴保存得非常完整,唯独缺失了头骨的部分。
没有头骨我们如何复原这种史前生物的长相呢?为了弄清它的真面目,古生物学家在周围展开了进一步的搜索,很快就在远安县隔壁的南漳县发现了另外一具化石,但是新化石也同样没有保存头骨,这样的巧合给考古学家出了个难题,正是因为缺失头骨部分,这两块无头化石只能被搁置在博物馆的库房中。
时间来到1991年,古生物学家董枝明与罗伯特·卡洛在检查化石的时候偶然注意到了其中一具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的无头化石。经过对比分析,董枝明指出化石具有许多独立特征,证明其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尽管已经判断出属于新物种,但是董枝明等人却没有给它命名,原因依然是头骨的缺失。
2015年,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了最早在远安县发现的化石,根据化石中能够像船桨一样滑动的扇形四肢,古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扇桨龙(Eretmorhipis)。为了纪念董枝明与罗伯特·卡洛在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扇桨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卡洛董氏扇桨龙。
直到扇桨龙被命名,我们依然不知道它的脑袋究竟长什么样,古生物学家猜测扇桨龙的脑袋或许会像湖北鳄一样,又窄又长。2018年,好消息传来,在湖北又发现了两具扇桨龙的化石,其中一具化石保存了完整的头骨,可当人们第一次看到扇桨龙的脑袋时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它的脑袋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鸭子嘴小眼睛
不靠颜值逆袭
费尽千辛万苦,古生物学家终于找到了扇桨龙的头骨化石,我们也终于知晓扇桨龙究竟长什么样子。其实扇桨龙的体型并不大,从鼻子到尾巴还不到1米,体重也仅有10千克左右,还没有一条大鱼大呢。
从外形上看,扇桨龙就像是一条四肢变成鳍状肢的大蜥蜴,而且看上去身体比例严重失调,因为它的脑袋实在是太小了!扇桨龙的脑袋只有5厘米长,仅占了身长的1/20,与粗壮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好像是装错了脑袋。
别看扇桨龙的脑袋小,但是外形却非常独特,一张嘴巴扁而平,如同鸭嘴兽的嘴。扇桨龙的一对小鼻孔长在头顶靠前的位置,一对小眼睛长在脑袋两侧,说明它们的视力并不是很好。扇桨龙的脖子很短,向后便是粗壮结实的身体,背上还有角质的突起,再往后是逐渐变细的尾巴。
扇桨龙的四肢是4个扇形的鳍状肢,作用则是像船桨一样在滑动中提供水中前进的动力同时控制方向,桨状的四肢也成了扇桨龙名字的由来。
我们总拿鸭嘴兽与扇桨龙作对比,甚至称扇桨龙是“远古鸭嘴兽”,这是因为它们的脑袋真的十分相似,都长着扁平的嘴巴、鼻孔长在头顶上、眼睛很小等。尽管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扇桨龙与鸭嘴兽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它们一个属于爬行动物,另一个属于哺乳动物,时间上更是相差2亿多年之久。为什么没有一丁点关系的扇桨龙和鸭嘴兽会长着相似的脑袋呢?这其实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有关,由于相似的外部条件塑造了相似的身体结构,因此被称为趋同演化,鱼龙和海豚便是趋同演化最著名的例子。
扁嘴巴的秘密
扇桨龙为什么会长出类似鸭嘴兽的脑袋和嘴巴?扁扁的嘴巴又有什么样的特殊作用呢?我们可以从鸭嘴兽身上寻找答案。
鸭嘴兽扁平的嘴巴其实并不坚硬,而且质地较为柔软,但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嘴巴表面上却布满了特殊的神经细胞,这种细胞能够探知周围生物发出的电磁信号,帮助鸭嘴兽觅食。鸭嘴兽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的溪流水塘中,它们白天待在窝里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当夜幕降临,水中的能见度直线下降,导致鸭嘴兽的眼睛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这个时候就该嘴巴发挥作用了。
鴨嘴兽潜入水中,会贴着水底游动,有的时候还会搅起水底的泥沙。靠着可以感知生物电磁信号的神经细胞,鸭嘴兽能找到那些躲藏在泥沙中或者是岩石缝隙里的小动物,然后将它们统统吃掉。基于鸭嘴兽嘴巴上的秘密,我们得以理解和还原了扇桨龙的生活方式和觅食行为。
从扇桨龙的身体结构看,它也是生活在水中的,甚至是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海洋之中。为了捕食海底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扇桨龙也演化出了类似鸭嘴兽嘴巴上的特殊神经细胞。当扇桨龙潜入海底,来到礁石周围时,它就会像开启搜索雷达一样用嘴巴上的神经细胞“扫描”海底,小动物们很难逃脱。除了搜寻食物,扇桨龙还能够利用嘴巴上的神经细胞辨别方向,以便它们返回陆地。从扇桨龙四肢的粗壮程度来看,它们应该是能够爬上陆地的,比如在产卵繁殖的时候。
扇桨龙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海里,为了能够潜入较深的海底,它的骨头变宽变重,就连细长的肋骨都变宽挨在了一起。扇桨龙骨头的变化不仅增加了体重,而且让身体更结实更坚固,能够有效抵御食肉动物的攻击。
为环境而变
扇桨龙的化石全部来自湖北省,可湖北省明明位于大陆内部,怎么会挖出海洋生物的化石呢?原来在距今2.48亿年前的早三叠世时期,当时的地球与今天截然不同,所有大陆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空前辽阔的泛大陆。泛大陆向东面伸出去的狭长陆地将一片海洋包围,这就是古特提斯洋,而狭长的陆地正是今天中国华北和华南的部分地区,而当时的湖北省被古特提斯洋淹没,成为浅海盆地环境。
早三叠世的湖北浅海成了生命的乐园,曾经生活着许多奇特的海洋动物,扇桨龙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扇桨龙,古生物学家还在湖北省南漳-远安动物群发现了生存于同一时代的湖北鳄、始湖北鳄、南漳龙、汉江蜥、张家湾巢湖龙等。湖北鳄、始湖北鳄、南漳龙与扇桨龙同属于湖北鳄目,是真正的亲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脑袋小、身体粗壮、四肢如同船桨,只不过扇桨龙的脑袋比它的亲戚们还要小罢了。
前面介绍过,扇桨龙的体长不足1米,与它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基本也都是相同的体型,根本就无法与之后那些体型巨大的鱼龙、蛇颈龙、沧龙媲美,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距离扇桨龙生存时代并不遥远的二叠纪末期,地球经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地球上超过90%的物种灭绝,而海洋生物的灭绝率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7%。可以想象,当大灭绝事件过后,海洋突然变得空荡荡,而这就为陆地上的爬行动物重返海洋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在三叠纪早期的海洋中,出现了这么多外形奇特的海生爬行动物,扇桨龙便是其中的代表。包括扇桨龙在内的化石的发现展示了地球生命的顽强,即便经历了恐怖的大灭绝事件,依然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启复苏,而湖北省的发现更是已知最早的海洋爬行动物群落,对于我们探索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性的宝贵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