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拯救希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是将史蒂芬金创作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为原型而制作的电影。该片上映于1994年,并得到了各国观众的好评,同时斩获了最佳影片、剧本以及男主角等七项奥斯卡奖的提名。总结起来,《肖申克的救赎》属于一部值得一看的励志电影。
  希望贯穿于电影的始终,安迪没有去肖申克前,监狱之中的话题无非就是打架以及变态等,所有人都无所事事,环境里面充满着绝望、混乱、恐惧以及肮脏,人权从来和犯人没有半点关系,监狱长可以随意地贩卖他们的劳动力。安迪入狱后,虽然他不甘于现状,想要改变,但难以摆脱被犯人凌辱以及压迫的事实,但他或多或少的带来了希望,以及未曾出现过的自由生命气息。安迪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监狱长所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在本质上存在着区别,监狱长是举着基督的旗子做魔鬼的事,他教育囚犯“不许亵渎上帝”,事实上他是将自己作为上帝,内心深处想要让囚犯向“纪律与圣经”屈服,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夜以继日的折磨让肖申克的人全部都制度化了,这也是老布死亡的直接原因,瑞德在出狱之后依然存在着毫无人员可言的“请示”烙印,希望被黑暗所笼罩,因此难以像平常人生活,监狱长的各种行为,就是为了能够消磨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电影之中的监狱象征着社会,是要将犯人消磨成没有欲、力量、灵魂以及希望的人,其代表虚伪的秩序、残酷的压迫、罪恶的掠取,印證了监狱长讲的那样“石头都要榨出血来”,影射出了那一时期美国监狱的黑暗与腐败。
  安迪从始至终都未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虽然他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困境,诸如终身监禁、狱警强权以及同性恋,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不断的坚持与努力着,写信争取到了监狱图书馆的扩建资金,帮助监狱之中的人考取各类文凭,以禁毕两周的代价,向对外界麻木的人播放歌剧,花费十多年时间挖通了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够完成的隧道,安迪通过努力实现了许多平常人难以完成的心愿
  大家在观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即安迪就像是现代版的耶稣、他所遭受的苦难,印证了耶和华的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同时导演也似乎想要将其塑造成耶稣式的角色,他逃离肖申克后抬头向天,发出长啸,监狱长自杀前墙壁上刻的字,即“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均在诠释着这一点。然而,我们依然能够在他身上看到自由人反抗命运的不屈精神,他属于心灵得到解放的人,无论何种实质性的牢笼均不能将其束缚住,而作为现实存在的人,肉身遭受磨难,但没有消亡,他用实际行动不断的抗争着,老布虽然放飞了杰克,但最终囚禁了自己,进而与安迪之间有了一个较为鲜明的对比,旨在让人们能够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只有心里还存在着希望,那就是还活着,不然,安于现状与死亡其实不存在任何区别。
  希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东西,它有可能是全部东西之中最好的,而最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消亡。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之中均会存在着信念和希望,但又有多少人能够一生都坚持这些东西呢?安迪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信念可以救赎希望,这也体现了故事标题所暗示的“救赎”主题。
其他文献
遥望家乡门口的老榆树  思緒如河,漫漫闪耀着夕阳  余晖。远山,远在天际  一颗烦躁又自卑的  沙粒,日夜向往,南海的  沙滩碧浪  一缕清风,拂过我心  忧悒地飞向故乡  老屋顶生长着袅娜的紫烟  悠悠鸟鸣,唱在三月  虚拟的时光里,流浪的  游子,向苍天邮寄  异地无处安放的乡愁  总要归来,在疲惫  卸下后,再去感触那一窝  树梢搭起的鸟巢  在风暴中危危摇曳  一枚遗落惊艳的花蕾  躲避着
摘 要:作为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贝克特及其作品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然而也因为其作品深刻的哲理性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本文以贝克特的戏剧作品《剧终》为例,浅析作品中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对《剧终》这部作品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贝克特;《剧终》;存在主义  作者简介:李青宗(198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
吳嘉纪是明遗民诗人中成就较为卓著者之一,现存诗歌1400余首,均收于其诗集《陋轩诗》中。他师承泰州王门学派,一生生活于今泰州、扬州一带,性格孤僻狷介,交游不广。吴嘉纪常以白描甚至小说笔法入诗,诗歌体式自由,不受格律束缚,风格严冷危苦。吴嘉纪“野人体”的“使人冷畏”,不仅仅来自诗人凌厉的目光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审视,还来自他在诗中对社会黑暗现实近乎直白的叙述。在其看似“使人冷畏”的语言背后,实则暗藏着“
亭园锦绣带衣香。蛱蝶绕篱墙。  青萝小扇,春波碧草,花底卧鸳鸯。  少年时候相思野,一梦兩牵肠。  待到春归,入心静好,不计鬓如霜。
摘 要:英国女作家雷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老者哈罗德,一天突然接到昔日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得知奎妮身患绝症,将于不久于人世。在给奎妮邮回信的路上,他决定为奎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与妻子不辞而别,独自开启了一段历经八十七天,徒步六百英里贯穿英格兰的自我发现以及自我疗伤回归之旅。  关键词:《一个人的朝圣》;自我疗伤;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摘 要: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揭示了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渴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护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生态异化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态批评;生态和谐  作者简介:颜佳乐(1990-
中国“乡土文学”一词溯源于鲁迅的《故乡》。自20世纪20年代起,文坛上相继涌现了一批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其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许杰、许钦文、萧红、台静农、莫言、屈远志等。  西方话语语境中“乡土”一词往往被视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怀旧心理作用的自然产物,但当我们将中国近代文学的流变置于中国百年的苦难沧桑中时,会发现
摘 要:兒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以苦难为底色,含蓄地穿插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即青铜和葵花。尽管他们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与苦难,兄妹俩依旧能乐观地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向我们展现出了善良、坚忍等美德,令读者不禁潸然泪下。  关键词:《青铜葵花》;苦难;人性美  作者简介:李林洁(1997.8-),女,辽宁省新民市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
文学作品赏析范围较广,国内外各种风格、各种形式作品都可以进行赏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深度了解文章,促进把握不同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风格,从而丰富现代文学内涵,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海明威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老人与海》,并凭借此部作品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通过赏析海明威一系列作品,人们加深了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文学作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掌握了更多素材,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应用提
三尺白发  带我踏上寻诗之旅  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  遗失了马致远的佳句  字与字的铿锵  撞击着信念与理想  一滴露,也会折射光芒  追着唐风的韵步  来到了安史之乱的战场  香消玉殞的杨贵妃  已将遗恨  酿成千古绝唱  爱无罪,情何渎  长恨歌里的那段忧伤  只能用生命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