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需要大量的IT应用型人才。那么IT应用型大学作为新兴学府,如何在构建强大实践环境、实训资源体系的同时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历史积淀的软环境,是极其重要的问题。IT应用型大学如何从创业阶段发展到内涵建设阶段?大学文化体制如何梳理和构建?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和举措的基础之上,本文从大学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思路和举措建议。
关键词:大学文化;构建;创新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对师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于新兴的IT应用型大学来说,大学文化是软环境构建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上盛行。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自身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很多大学生价值观迷失,丧失理想和目标,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大学精神的重振和塑造,大学不应当是一个追逐名利的教育工厂,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赋予他们高尚的人格、创新的思维。
IT应用型大学和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学相比,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尚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这一软环境的构建决定着一所大学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调研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文化内涵分类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四分说的说法来探讨大学文化构建。四分说将大学文化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下面,谈一谈如何传承创新大学文化。
一、提炼精神文化塑造IT应用型大学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它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如何办大学,大学如何育人”三个问题的理性认识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大学理念也是大学为自己所竖立的一面旗帜,确定了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引导着大学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IT应用型大学强调了大学的育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大学必须塑造学生的价值,这样学生走向社会才能够创造社会的价值,这体现了大学—学生—社会这样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
而校训作为大学理念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与核心体现,也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亟待进行梳理和提炼,使全体师生具有可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制定校训应当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个性和共性的统一。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特有的属性,要以人的完善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人发展的规律,尊重教育对象。在遵从共性、合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凸显IT应用型大学的个性。要充分结合面向应用、开放创新的办学特色,显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追求,强调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体现出对学生的训诫和期待。
第二,注重传承性和前瞻性的统一。校训的制定一定传承办学成果的积淀,彰显一定的时代特征。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完善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建设。在明确了核心的理念文化后,在日常的舆论宣传、学生管理、教师激励、制度规范、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培育和强化,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传承的同时,更要着眼未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某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以被人们继承发扬下去。
第三,逻辑要严密,文字简明但内涵丰富。校训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内容要遵循大学校训的本质,强调内涵,简明易懂。
二、建设制度文化 营造IT应用型大学优化稳定的制度环境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权利、义务及责任的综合,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和规则,同时也表现为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习惯等等。它一方面约束着大学的办学行为,同时又为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强调大学制度和大学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制度建设。从西方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它们数十年来保持着学术的兴盛与繁荣,其成功关键,主要在于优秀的制度环境。IT应用型大学都是比较年轻的学校,因此避免了一些不符合学校发展的旧制度的牵绊,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所以,IT应用型大学要围绕办学目标、办学定位,遵照章程,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要重新审视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倡导的精神文化;要以制度建设促文化孕育,以文化积淀促制度建设,制定一套彰显人文关怀、倡导学术精神、凸显大学文化的大学制度体系。
第二,避免“官本位”思想。制度的官本位化,是大学精神传承发扬的一大阻碍,将对大学的意志予以控制,使行政权力掌控高校的资源配置,弱化学术力量。
第三,近年来新兴媒体形式的繁荣使主流文化体系的构建和传承面临着冲击。因此,大学应当在充分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通过制度建设上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弘扬校园正气,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促进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三、构筑行为文化 孕育优良的学风教风工作作风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三类大学人的行为,也就是“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三者之间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所大学的校风。
行为文化方面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炼学风。通过学术创新类活动、科技发明类活动、文艺体育类活动、人文素质修炼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风的形成。第二,提炼教风。通过年会、教师座谈会、报告会、师生交流会、教师演讲大赛、教师评选活动、文体活动等各类面向教工的文化活动促进教风形成。第三,提炼工作作风。通过构建师生意见反馈机制、管理技能相关培训、行为规范宣讲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的工作作风形成。
四、打造环境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隐性功能
古代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道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环境文化直观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传统、特色和价值。优秀的环境文化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营造。作为一所强调应用、实践的IT应用型大学来说,学科专业相对单一,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更要顾及全面、凸显特色。如果说大学中的教学环节具有显性教育功能的话,大学环境文化则有着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打造环境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策划校徽和校歌,并加以推广,通过校徽和校歌弘扬精神文化。第二,持续建设美观大方、先进便利、品味高雅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构建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个性特点突出、布局功能合理、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数字校园”。第三,要凸显IT应用型大学特色,建设具有IT学科特色的大学环境,强化科技氛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高峰,进行道路命名、建筑命名、广场命名等环境文化的营造,增加室内文化设施,为文化建设提供载体。文化景观的建设弘扬了科学精神,营造了大学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指引。
IT应用型大学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是在软环境的构建尤其是大学文化方面还有待于构建和孕育。尽管本文对大学文化的四大方面构建进行了解读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价值道德多元体系和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大潮,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社会化媒体手段建设大学文化,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铭钟,张振中. 和谐理念视阈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理论导刊,2008.
[2] 孙雷.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 王少安. 大学环境文化及其育人功能.中国大学教学,2008.
[4] 冯刚,赵锋. 走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2008.
[5] 蔡劲松. 大学文化的四个层次,中国教育报,2007.
[6] 段文美. 校风建设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
关键词:大学文化;构建;创新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对师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于新兴的IT应用型大学来说,大学文化是软环境构建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上盛行。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自身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很多大学生价值观迷失,丧失理想和目标,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大学精神的重振和塑造,大学不应当是一个追逐名利的教育工厂,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赋予他们高尚的人格、创新的思维。
IT应用型大学和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学相比,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尚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这一软环境的构建决定着一所大学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调研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文化内涵分类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四分说的说法来探讨大学文化构建。四分说将大学文化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下面,谈一谈如何传承创新大学文化。
一、提炼精神文化塑造IT应用型大学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它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如何办大学,大学如何育人”三个问题的理性认识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大学理念也是大学为自己所竖立的一面旗帜,确定了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引导着大学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IT应用型大学强调了大学的育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大学必须塑造学生的价值,这样学生走向社会才能够创造社会的价值,这体现了大学—学生—社会这样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
而校训作为大学理念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与核心体现,也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亟待进行梳理和提炼,使全体师生具有可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制定校训应当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个性和共性的统一。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特有的属性,要以人的完善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人发展的规律,尊重教育对象。在遵从共性、合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凸显IT应用型大学的个性。要充分结合面向应用、开放创新的办学特色,显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追求,强调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体现出对学生的训诫和期待。
第二,注重传承性和前瞻性的统一。校训的制定一定传承办学成果的积淀,彰显一定的时代特征。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完善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建设。在明确了核心的理念文化后,在日常的舆论宣传、学生管理、教师激励、制度规范、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培育和强化,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传承的同时,更要着眼未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某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以被人们继承发扬下去。
第三,逻辑要严密,文字简明但内涵丰富。校训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内容要遵循大学校训的本质,强调内涵,简明易懂。
二、建设制度文化 营造IT应用型大学优化稳定的制度环境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权利、义务及责任的综合,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和规则,同时也表现为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习惯等等。它一方面约束着大学的办学行为,同时又为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强调大学制度和大学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制度建设。从西方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它们数十年来保持着学术的兴盛与繁荣,其成功关键,主要在于优秀的制度环境。IT应用型大学都是比较年轻的学校,因此避免了一些不符合学校发展的旧制度的牵绊,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所以,IT应用型大学要围绕办学目标、办学定位,遵照章程,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要重新审视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倡导的精神文化;要以制度建设促文化孕育,以文化积淀促制度建设,制定一套彰显人文关怀、倡导学术精神、凸显大学文化的大学制度体系。
第二,避免“官本位”思想。制度的官本位化,是大学精神传承发扬的一大阻碍,将对大学的意志予以控制,使行政权力掌控高校的资源配置,弱化学术力量。
第三,近年来新兴媒体形式的繁荣使主流文化体系的构建和传承面临着冲击。因此,大学应当在充分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通过制度建设上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弘扬校园正气,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促进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三、构筑行为文化 孕育优良的学风教风工作作风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三类大学人的行为,也就是“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三者之间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所大学的校风。
行为文化方面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炼学风。通过学术创新类活动、科技发明类活动、文艺体育类活动、人文素质修炼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风的形成。第二,提炼教风。通过年会、教师座谈会、报告会、师生交流会、教师演讲大赛、教师评选活动、文体活动等各类面向教工的文化活动促进教风形成。第三,提炼工作作风。通过构建师生意见反馈机制、管理技能相关培训、行为规范宣讲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的工作作风形成。
四、打造环境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隐性功能
古代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道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环境文化直观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传统、特色和价值。优秀的环境文化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营造。作为一所强调应用、实践的IT应用型大学来说,学科专业相对单一,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更要顾及全面、凸显特色。如果说大学中的教学环节具有显性教育功能的话,大学环境文化则有着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打造环境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策划校徽和校歌,并加以推广,通过校徽和校歌弘扬精神文化。第二,持续建设美观大方、先进便利、品味高雅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构建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个性特点突出、布局功能合理、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数字校园”。第三,要凸显IT应用型大学特色,建设具有IT学科特色的大学环境,强化科技氛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高峰,进行道路命名、建筑命名、广场命名等环境文化的营造,增加室内文化设施,为文化建设提供载体。文化景观的建设弘扬了科学精神,营造了大学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指引。
IT应用型大学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是在软环境的构建尤其是大学文化方面还有待于构建和孕育。尽管本文对大学文化的四大方面构建进行了解读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价值道德多元体系和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大潮,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社会化媒体手段建设大学文化,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铭钟,张振中. 和谐理念视阈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理论导刊,2008.
[2] 孙雷.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 王少安. 大学环境文化及其育人功能.中国大学教学,2008.
[4] 冯刚,赵锋. 走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2008.
[5] 蔡劲松. 大学文化的四个层次,中国教育报,2007.
[6] 段文美. 校风建设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