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让每位学生各取所需,这是教师需考虑的问题。对此,笔者从布置作业入手,分析了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因材施教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与标准,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注意分层设计,层层递进,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各取所需。如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设计成如下几个级别:①普通级。这主要是针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做几道基础性题目,课后再做几道类似的数学基础题目。对于该级别的学生,若他们的作业连续3次有80分,则可升为优秀级。②优秀级。主要是基础一般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这类学生完成配套的教辅用书的习题。这个级别的学生,若作业连续2次是满分,又或者连续4次达到了90分,则升为特优级。③特优级。这类学生由优秀级升级而来。可每天探索1到2道数学思考题。
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教师可设计有层次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1.普通级。A.校内完成(在数学的教师引导下或者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将括号内补充完整:(1)函数( )叫做一元二次函数。(2)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 )。
(3)二次函数的性质:①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是直线x=( )。
②最值: 若a>0,开口方向向上,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当x=-■时,y有最小值-■;若a<0,开口方向向下,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当x=-■时,y有最大值-■.
B.课外独立完成。二次函数y=2x2-4x+3,配方后的顶点式是y=___,顶点坐标是___,对称轴是___,抛物线开口___;当x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时,y最值=___.[求最值]y=2x2+4x+6的最小值;y=-2x2+4x+6的最大值。[判断正误]①( )函数y=-(x+3)2-4的值必不大于-4。②( )若函数y=ax2+bx+c存在最大值,那么a≤0。2.优秀级。完成有关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课后习题。3.特优级。思考如下习题,写写做题体会与心得。比如:有个二次函数的图象,3个同学分别说出了它的一些特点。A:和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B:对称轴是直线x=4;C:和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整数,同时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等于3。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二次函数关系式____。这样,通过不同类别的作业,可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二、布置具有开放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能力
1.作业内容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在开放性作业中,问题答案或结果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唯一的。这样,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例如:①“已知一个二次函数是y=ax2+bx+c,其图象过点A(0,a),B(1,-2)____,证明:此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是直线x=2。”在该题中,横线部分是因墨水污了而难以辨认的文字。请添加一个适合的条件,将原题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②二次函数y=ax2+bx+c,其图象过点A(c,0),同时关于直线x=2对称,那么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能为____(填写一个符合要求的解析式)。
其次,在做数学习题时,学生有时候因对问题考虑不全而错,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多解题,即分多种情况进行思考。如三角形的多解题型:①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5与6,请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在解题的时候,学生需要考虑两边分别是底与腰的两种情况,然后求出周长是17或16);②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请求出顶角。(分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两种情况,顶角是150°或30°)此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变式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2.作业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从作业形式上看,除了书面作业之外,还有制作、调查、实验等实践类作业。这样才能够避免单一作业形式而导致的枯燥乏味,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升华知识。因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自主发展。如教学“概率帮你做估计”后,教师可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运用试验法得出图钉自某高度下落后钉尖着地的概率。利用这一探究性作业,将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试验来估计随机事件概率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知识与方法迁移,获得亲自体验,加深知识理解,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另外,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系统性原则。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强化双基训练,把握基础知识;②精选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突破难点,把握重点;③抓住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温故知新。将后学的方法或者内容融入已学的知识中,构成知识链,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因材施教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与标准,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注意分层设计,层层递进,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各取所需。如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设计成如下几个级别:①普通级。这主要是针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做几道基础性题目,课后再做几道类似的数学基础题目。对于该级别的学生,若他们的作业连续3次有80分,则可升为优秀级。②优秀级。主要是基础一般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这类学生完成配套的教辅用书的习题。这个级别的学生,若作业连续2次是满分,又或者连续4次达到了90分,则升为特优级。③特优级。这类学生由优秀级升级而来。可每天探索1到2道数学思考题。
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教师可设计有层次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1.普通级。A.校内完成(在数学的教师引导下或者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将括号内补充完整:(1)函数( )叫做一元二次函数。(2)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 )。
(3)二次函数的性质:①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是直线x=( )。
②最值: 若a>0,开口方向向上,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当x=-■时,y有最小值-■;若a<0,开口方向向下,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当x=-■时,y有最大值-■.
B.课外独立完成。二次函数y=2x2-4x+3,配方后的顶点式是y=___,顶点坐标是___,对称轴是___,抛物线开口___;当x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时,y最值=___.[求最值]y=2x2+4x+6的最小值;y=-2x2+4x+6的最大值。[判断正误]①( )函数y=-(x+3)2-4的值必不大于-4。②( )若函数y=ax2+bx+c存在最大值,那么a≤0。2.优秀级。完成有关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课后习题。3.特优级。思考如下习题,写写做题体会与心得。比如:有个二次函数的图象,3个同学分别说出了它的一些特点。A:和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B:对称轴是直线x=4;C:和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整数,同时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等于3。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二次函数关系式____。这样,通过不同类别的作业,可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二、布置具有开放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能力
1.作业内容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在开放性作业中,问题答案或结果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唯一的。这样,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例如:①“已知一个二次函数是y=ax2+bx+c,其图象过点A(0,a),B(1,-2)____,证明:此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是直线x=2。”在该题中,横线部分是因墨水污了而难以辨认的文字。请添加一个适合的条件,将原题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②二次函数y=ax2+bx+c,其图象过点A(c,0),同时关于直线x=2对称,那么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能为____(填写一个符合要求的解析式)。
其次,在做数学习题时,学生有时候因对问题考虑不全而错,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多解题,即分多种情况进行思考。如三角形的多解题型:①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5与6,请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在解题的时候,学生需要考虑两边分别是底与腰的两种情况,然后求出周长是17或16);②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请求出顶角。(分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两种情况,顶角是150°或30°)此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变式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2.作业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从作业形式上看,除了书面作业之外,还有制作、调查、实验等实践类作业。这样才能够避免单一作业形式而导致的枯燥乏味,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升华知识。因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自主发展。如教学“概率帮你做估计”后,教师可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运用试验法得出图钉自某高度下落后钉尖着地的概率。利用这一探究性作业,将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试验来估计随机事件概率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知识与方法迁移,获得亲自体验,加深知识理解,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另外,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系统性原则。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强化双基训练,把握基础知识;②精选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突破难点,把握重点;③抓住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温故知新。将后学的方法或者内容融入已学的知识中,构成知识链,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