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结构》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考核方式为笔试考试,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以培养应用技能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需求,本文研究并提出能够综合培养并考核学生的课程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在实际编程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3-0000-02
《数据结构》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组织存储结构的认识及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根据实际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完成程序开发的目标。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及抽象性非常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上机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另外一个严重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特别是对于这种抽象性强,学习难度大的课程而言,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及掌握难度,因此,导致出现课程学完后,很多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云里雾里的现象。
1 高职《数据结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专注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1)机房授课,“教、学、做”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地点一般为多媒体教室,采用“满堂灌”式教学,学生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无法及时的上机实践,加之本门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极差。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授课地点为学校实训室机房,采用现代教学软件,实现一对一式教学,充分增加学生的思考及笔记时间。另外,由于在机房授课,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上机编程实践,夯实所学知识,提高掌握程度。
(2)压缩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数据结构》内容宽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其培养目标及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因此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精简,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譬如串、广义表、数组等内容可以降低学习要求,而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拓扑排序、动态存储管理、外部排序等可以不讲。压缩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内容“精”,所谓的“精”不止在于理论,更在于实际应用。
(3)案例驱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课开始新的内容之前,通过引入案例,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案例由教师课前准备完善,课上对案例实现功能进行描述,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实现,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队列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经典的 “农夫菜羊狼过河”问题作为案例。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何应用所学内容,本门课程也可以与其他程序开发类课程相结合,例如,在讲授数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以《JSP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的“电子商城”为例,电子商城中的购物车功能需要通过数组或其他的数据结构实现。
(4)学生演示,形成竞争意识
教学经验证明,高职学生大都具备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通过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局域网及相应的教学软件,选择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首先向大家讲解他的算法思路,这样不仅巩固他的知识,而且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借鉴作用,然后学生演示程序的运行结果,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程序的正确性及完善性进行测试,形成积极的讨论氛围。
2 高职《数据结构》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来衡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课程考核对于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一般是通过期末考试以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程序编写题目,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考核方式简单,学生复习容易;其次,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高职《数据结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在改革方案中,我们增加了实践考核内容,同时,鉴于《数据结构》课程理论内容较多的特点,对理论内容进行考核,另外,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内容。由于所学内容较多,考核内容较广,因此实践部分采取阶段性考核进行。所谓阶段性考核是指一章或一部分相关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考题,考题为程序设计题,由学生当堂完成。考题的构成除了题干描述外,以填空的方式给出核心的算法。例如在学习完队列内容后,实践考核内容为打印输出杨辉三角形,以此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可以给出核心算法入队算法和出对算法。
4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数据结构》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面向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改进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应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全面的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极大提高编程能力及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水平。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数据结构》对于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思想与程序编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保证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2]王森.《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12):5-9.
[3]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作者简介]
严纪丛(1986.04-),女,讲师,山东日照人,硕士,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3-0000-02
《数据结构》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组织存储结构的认识及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根据实际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完成程序开发的目标。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及抽象性非常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上机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另外一个严重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特别是对于这种抽象性强,学习难度大的课程而言,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及掌握难度,因此,导致出现课程学完后,很多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云里雾里的现象。
1 高职《数据结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专注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1)机房授课,“教、学、做”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地点一般为多媒体教室,采用“满堂灌”式教学,学生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无法及时的上机实践,加之本门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极差。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授课地点为学校实训室机房,采用现代教学软件,实现一对一式教学,充分增加学生的思考及笔记时间。另外,由于在机房授课,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上机编程实践,夯实所学知识,提高掌握程度。
(2)压缩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数据结构》内容宽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其培养目标及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因此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精简,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譬如串、广义表、数组等内容可以降低学习要求,而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拓扑排序、动态存储管理、外部排序等可以不讲。压缩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内容“精”,所谓的“精”不止在于理论,更在于实际应用。
(3)案例驱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课开始新的内容之前,通过引入案例,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案例由教师课前准备完善,课上对案例实现功能进行描述,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实现,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队列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经典的 “农夫菜羊狼过河”问题作为案例。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何应用所学内容,本门课程也可以与其他程序开发类课程相结合,例如,在讲授数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以《JSP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的“电子商城”为例,电子商城中的购物车功能需要通过数组或其他的数据结构实现。
(4)学生演示,形成竞争意识
教学经验证明,高职学生大都具备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通过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局域网及相应的教学软件,选择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首先向大家讲解他的算法思路,这样不仅巩固他的知识,而且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借鉴作用,然后学生演示程序的运行结果,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程序的正确性及完善性进行测试,形成积极的讨论氛围。
2 高职《数据结构》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来衡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课程考核对于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一般是通过期末考试以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程序编写题目,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考核方式简单,学生复习容易;其次,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高职《数据结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在改革方案中,我们增加了实践考核内容,同时,鉴于《数据结构》课程理论内容较多的特点,对理论内容进行考核,另外,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内容。由于所学内容较多,考核内容较广,因此实践部分采取阶段性考核进行。所谓阶段性考核是指一章或一部分相关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考题,考题为程序设计题,由学生当堂完成。考题的构成除了题干描述外,以填空的方式给出核心的算法。例如在学习完队列内容后,实践考核内容为打印输出杨辉三角形,以此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可以给出核心算法入队算法和出对算法。
4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数据结构》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面向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改进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应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全面的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极大提高编程能力及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水平。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数据结构》对于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思想与程序编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保证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2]王森.《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12):5-9.
[3]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作者简介]
严纪丛(1986.04-),女,讲师,山东日照人,硕士,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