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滴眼液的正确使用率。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的给药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新拳式滴眼法,进行评估、教育、培训。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使用滴眼液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滴眼液正确使用率。
关键词 滴眼液 使用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0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3月收治患者146例,其中男68例,女78例,年龄10~81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视力、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使用过滴眼液,其认知途径是通过阅读药物使用说明,未接受过滴眼液使用操作示教。
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的给药模式,由药疗护士发给患者眼药水,讲解滴眼液的使用频次、操作要点。观察组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新拳式滴眼法[1],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操作示教。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资料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 检验,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
评估教育需求:了解既往使用药情况,让其叙说使用方法,在护士的监督下完成1次滴眼操作。
说明正确使用滴眼液目的、意义,介绍药物的价格、特性,用药目的,保存要求,滴眼注意事项等。
操作干预:①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如滴药前检查药液和洗手的目的、正常结膜囊容量仅为1滴药液,多滴浪费、滴眼后轻压泪囊区能避免药液流进咽喉部等等,通过讲解,使患者理解执行每个步骤的具体原因,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按标准来完成操作。②新拳式滴眼法步骤:患者仰卧位,左手握拳,隐藏拇指,以左手示指根部将下眼睑拉开,右手持眼药瓶,方式为执笔式,将右手小指贴紧左手小指根部,高度1~2cm,避免眼药瓶触及睫毛及眼睛,防止交叉感染。③培训方法:发放滴眼液3天内,主管护士每天检查、了解患者滴眼液的使用情况,由患者亲自操作,主管护士监督完成,每次操作完毕后进行点评,指出不规范的动作及可能造成对眼部的危害,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鼓励患者继续努力学习。
效果评价:①两组均由主管护士于给药3天后进行评价、考核。②评价标准:按操作规程完成滴眼,滴眼液准确滴入结膜囊内且瓶口未被污染为合格,操作不规范、眼药未滴入结膜囊内、瓶口被污染为不合格。
结 果
3天后两组对滴眼药物使用合格率的比较:对照组合格48例(65.8%),不合格25例(34.2%);观察组合格64例(87.3%),不合格9例(12.7%),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常见出错情况比较:对照组滴眼部位不准确44例(60.2%),瓶口污染48例(65.7%),不洗手35例(47.9%),不按压泪囊45例(61.6%),不检查药液32例(43.8%);观察组滴眼部位不准确20例(27.3%),瓶口污染10例(13.6%),不洗手10例(13.6%),不按压泪囊15例(20.5%),不检查药液22例(30.1%),有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钱满连[2]等报道眼病患者对其使用滴眼液知识掌握存在明显欠缺。本研究表明,通过患者滴眼液使用培训,干预滴眼操作,患者滴眼液使用合格率由65.8%提高到87.3%。
我科既往滴眼合格率仅达65.8%。患者操作中常见的错误为滴眼瓶口污染、不按压泪囊区、部位不准确、不洗手、不检查药液等。主要原因为滴眼方法不熟练,对滴眼液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了解,不了解眼部解剖生理知识、药液有使用期限和保存要求。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滴眼液正确使用率,使患者掌握正确滴眼方法,避免眼药水使用不当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吕玲.指导眼科患者正确滴眼药水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7,4(6):76.
2 钱满连,吴秀萍,全宇莉,等.眼病患者滴眼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护理学报,2009,16(2B):13-14.
关键词 滴眼液 使用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0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3月收治患者146例,其中男68例,女78例,年龄10~81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视力、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使用过滴眼液,其认知途径是通过阅读药物使用说明,未接受过滴眼液使用操作示教。
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的给药模式,由药疗护士发给患者眼药水,讲解滴眼液的使用频次、操作要点。观察组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新拳式滴眼法[1],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操作示教。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资料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 检验,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
评估教育需求:了解既往使用药情况,让其叙说使用方法,在护士的监督下完成1次滴眼操作。
说明正确使用滴眼液目的、意义,介绍药物的价格、特性,用药目的,保存要求,滴眼注意事项等。
操作干预:①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如滴药前检查药液和洗手的目的、正常结膜囊容量仅为1滴药液,多滴浪费、滴眼后轻压泪囊区能避免药液流进咽喉部等等,通过讲解,使患者理解执行每个步骤的具体原因,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按标准来完成操作。②新拳式滴眼法步骤:患者仰卧位,左手握拳,隐藏拇指,以左手示指根部将下眼睑拉开,右手持眼药瓶,方式为执笔式,将右手小指贴紧左手小指根部,高度1~2cm,避免眼药瓶触及睫毛及眼睛,防止交叉感染。③培训方法:发放滴眼液3天内,主管护士每天检查、了解患者滴眼液的使用情况,由患者亲自操作,主管护士监督完成,每次操作完毕后进行点评,指出不规范的动作及可能造成对眼部的危害,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鼓励患者继续努力学习。
效果评价:①两组均由主管护士于给药3天后进行评价、考核。②评价标准:按操作规程完成滴眼,滴眼液准确滴入结膜囊内且瓶口未被污染为合格,操作不规范、眼药未滴入结膜囊内、瓶口被污染为不合格。
结 果
3天后两组对滴眼药物使用合格率的比较:对照组合格48例(65.8%),不合格25例(34.2%);观察组合格64例(87.3%),不合格9例(12.7%),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常见出错情况比较:对照组滴眼部位不准确44例(60.2%),瓶口污染48例(65.7%),不洗手35例(47.9%),不按压泪囊45例(61.6%),不检查药液32例(43.8%);观察组滴眼部位不准确20例(27.3%),瓶口污染10例(13.6%),不洗手10例(13.6%),不按压泪囊15例(20.5%),不检查药液22例(30.1%),有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钱满连[2]等报道眼病患者对其使用滴眼液知识掌握存在明显欠缺。本研究表明,通过患者滴眼液使用培训,干预滴眼操作,患者滴眼液使用合格率由65.8%提高到87.3%。
我科既往滴眼合格率仅达65.8%。患者操作中常见的错误为滴眼瓶口污染、不按压泪囊区、部位不准确、不洗手、不检查药液等。主要原因为滴眼方法不熟练,对滴眼液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了解,不了解眼部解剖生理知识、药液有使用期限和保存要求。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滴眼液正确使用率,使患者掌握正确滴眼方法,避免眼药水使用不当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吕玲.指导眼科患者正确滴眼药水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7,4(6):76.
2 钱满连,吴秀萍,全宇莉,等.眼病患者滴眼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护理学报,2009,16(2B):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