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小天地,学习大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提供的空间和舞台,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关 键 词】 自学;讨论;交流
我们在教学时应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如何渔”的阵地。而如何把握才能“活而不乱”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自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3-5分钟),让学生自己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读读、想想、圈圈、点点、画画、算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二、讨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争辩与交流,也更易于获得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思考、探索、教学活动”等内容,小组讨论是改“静态”为“动态”的集体学习背景的最好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性别、不同学习能力的几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讨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将知识组合、筛选、判断、全小组达成共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全班交流。
三、交流——课堂教学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学生自信心、自尊的发展,对于知识的多方面理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班级性的大思维展示,合作学习的范围大、人数多,一般比较多的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如上所述,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全班组织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此时,教师只是一个顾问,一位合作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由学生互相帮助、自由讨论、自主学习,自己解决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自己获取的,从心态上也得到了满足,从而实现成果共享,进一步丰富活动经验和对知识的多方面理解。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的。学生4:顺时针转的。(这叫顺时针方向)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做做——课堂教学的重点
加强学习者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实践行动中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编排的“数学活动”,多数是让学生动手、动脑,意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探索、发现、推理与交流,形成对数学的理解,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讲讲——课堂教学的最新形式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对于同一知识理解感悟不同,因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能产生一定的认知碰撞,并在碰撞中,促进学生个体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当然,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感悟也可以来自学生的交流与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做做,再让学生大胆地说,从而给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良好的参与环境,合适的参与机会,形成“超前思维,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
【关 键 词】 自学;讨论;交流
我们在教学时应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如何渔”的阵地。而如何把握才能“活而不乱”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自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3-5分钟),让学生自己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读读、想想、圈圈、点点、画画、算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二、讨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争辩与交流,也更易于获得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思考、探索、教学活动”等内容,小组讨论是改“静态”为“动态”的集体学习背景的最好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性别、不同学习能力的几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讨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将知识组合、筛选、判断、全小组达成共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全班交流。
三、交流——课堂教学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学生自信心、自尊的发展,对于知识的多方面理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班级性的大思维展示,合作学习的范围大、人数多,一般比较多的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如上所述,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全班组织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此时,教师只是一个顾问,一位合作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由学生互相帮助、自由讨论、自主学习,自己解决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自己获取的,从心态上也得到了满足,从而实现成果共享,进一步丰富活动经验和对知识的多方面理解。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的。学生4:顺时针转的。(这叫顺时针方向)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做做——课堂教学的重点
加强学习者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实践行动中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编排的“数学活动”,多数是让学生动手、动脑,意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探索、发现、推理与交流,形成对数学的理解,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讲讲——课堂教学的最新形式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对于同一知识理解感悟不同,因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能产生一定的认知碰撞,并在碰撞中,促进学生个体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当然,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感悟也可以来自学生的交流与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做做,再让学生大胆地说,从而给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良好的参与环境,合适的参与机会,形成“超前思维,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