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药物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进入人体后吸收效果较差,很难发挥药物作用。因此,相关制药工作者要对难溶性药物进行一系列研究,促进药物溶解率,保证机体的吸收效果。本文主要对难溶性药物的理论概述进行分析,探讨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的研制方法,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溶解性;口服制剂;吸收
一、难溶性药物的理论概述
(一)难溶性药物的特点
现阶段,制药企业对高通量药物筛选,获得其中活性物质,制成相应的药剂。一些难溶性药物在被人体服用之后溶出速率较慢,很难被人体有效吸收,药物的效果受限。目前,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应用混合溶剂、助溶剂、增溶剂、微粉化及环糊精包合等技术手段,增强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效果。
(二)影响药物在人体吸收的主要因素
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率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吸收效果,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因此需要对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药物在体内需要经过吸收、分解、代谢等过程,主要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这一过程较为复杂。药物特性、功效部位、消化道生理环境、药剂类型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并且药物的粘膜透过具有较高的亲水或亲脂要求。
二、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的技术分析
(一)微粉化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
1.环糊精包合物
环糊精对难溶性药物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能够改变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通常情况下,药物水溶解性越低 环糊精对其增溶作用就越大。当难溶性药物与环糊精结合时,会形成较高分散程度的分子结构,增加亲水性,从而保证药物可以被人体大幅度吸收。将环糊精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发挥靶向作用,形成单一体系,提高药物的溶解性。低温喷雾冷冻成流体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将药物嵌入到辅料骨架中,采用超速冷冻技术在表面形成大面积的多孔结构,使微粒能够很好的将药物溶出。
2.固体分散剂
传统的固体分散体包括溶剂法、熔融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药物的结构,影响药效,并且制作成本较高。熔融挤压法采用较低的温度将药物与辅料进行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形成粉末状的药物,从而克服传统制作工艺存在的弊端。熔融挤压法所制得的药物溶出率是传统工艺的30倍,并且不会影响药效。固体分散技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主药成分过大,难以制作成易于吞咽的片剂,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如果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沉淀物,同样对设备和工艺有着较高要求。另外,难溶性药物不一定在肠胃道中渗透性强,因此要避免在肠胃道中形成重晶体,影响药物的疗效。
3.共研磨技术
共研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将环糊精技术与固体分散技术结合,提升制药的效率,该技术能够增加药物表面积,提升溶出率,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二)乳剂和微乳
1.乳剂
液体乳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难溶性药物的吸收效果,但是乳剂的物理性质不稳定,这就需要制成干乳剂,避免对药效产生影响。以麦芽环糊精为载体,酪蛋白钠为乳化剂,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处理,可以得到性质较为稳定的干乳剂产品。以干乳剂形式给药,能够提升药物的释放特性。但是喷雾干燥粉末体积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口服给药较为困难,需要将干燥粉末进行压制成片,保证服药的便捷性。维生素E也可以作为乳剂,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解能力。与溶剂表面的物质进行结合,形成分布均匀、粒径大小一致的混合试剂。
2.微乳
微乳是表面具有活性剂,含油的液体试剂,能够增加药物的亲脂性,提升溶出性能。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生物碱,属于难溶性药物,将紫杉醇与聚乙二醇等物质在氮气流下减压成膜,并进行超声波处理,能够形成微乳化药剂。经过实验发现,微乳能够提升药物的靶向作用,减少对心脏等器官的负面影响。微乳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胶体性载体,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增溶物质。
(三)磷脂复合物
药物与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能够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特性,增强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难溶性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在细胞膜中通透性增加,能够提升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分散状态,与脂质体相似,但内部结构差异较大。磷脂复合物中的磷脂与药物结合,形成排列有序的多层囊结构,进而增加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
(四)纳米混悬剂
技术人員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附加剂存在的条件下,将药物粉碎加工形成混悬剂,能够提升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纳米粒可以增加药物的粘附性,形成稳定型或无定型的过饱和状态,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率。纳米混悬剂的粒子表面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尤其在肠胃道壁中,能够延长药物吸收时间,增加生物利用程度,是靶向治疗的有效手段。纳米粒儿悬混剂制度的成本较高,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积极完善相应的制备工艺,发挥其应用优势。
(五)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由生物相容、体内降解的材料制作成的颗粒,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溶出率。固体脂质纳米粒通常以液体的形式口服,或制成粉末状的片剂。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之后,其中纳米粒的粘附性能够增加药物粒子在药效部位的停留时间和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吸收溶出效果。固体脂质纳米粒还能改善药物在肠胃道中的分布状态,保护多肽类药物免受消化酶的降解,提升吸收利用效果。固体脂质纳米粒通常利用乳化沉淀法、高压乳匀法等方式进行制备,制作工艺相对成熟,应用效果显著。
三、结语
为了充分提升药物的吸收效果,制药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制备工艺,对各类难溶性药物进行深入研究,发挥不同制药技术的优势作用,根据药物特性制备口服制剂,提升难溶性药物在药效部位的吸收利用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鹏飞,陈卫东. 纳米乳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8,48(15):1238-1244.
[2]谢元彪,许俊男,陈颖翀,刘阳,岳鹏飞,郑琴,杨明. 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18(10):1788-1793.
[3]董雅芬,胡滨,杨秋娅,娄月芬. 固体分散体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23(01):51-54.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29)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溶解性;口服制剂;吸收
一、难溶性药物的理论概述
(一)难溶性药物的特点
现阶段,制药企业对高通量药物筛选,获得其中活性物质,制成相应的药剂。一些难溶性药物在被人体服用之后溶出速率较慢,很难被人体有效吸收,药物的效果受限。目前,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应用混合溶剂、助溶剂、增溶剂、微粉化及环糊精包合等技术手段,增强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效果。
(二)影响药物在人体吸收的主要因素
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率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吸收效果,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因此需要对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药物在体内需要经过吸收、分解、代谢等过程,主要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这一过程较为复杂。药物特性、功效部位、消化道生理环境、药剂类型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并且药物的粘膜透过具有较高的亲水或亲脂要求。
二、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的技术分析
(一)微粉化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
1.环糊精包合物
环糊精对难溶性药物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能够改变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通常情况下,药物水溶解性越低 环糊精对其增溶作用就越大。当难溶性药物与环糊精结合时,会形成较高分散程度的分子结构,增加亲水性,从而保证药物可以被人体大幅度吸收。将环糊精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发挥靶向作用,形成单一体系,提高药物的溶解性。低温喷雾冷冻成流体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将药物嵌入到辅料骨架中,采用超速冷冻技术在表面形成大面积的多孔结构,使微粒能够很好的将药物溶出。
2.固体分散剂
传统的固体分散体包括溶剂法、熔融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药物的结构,影响药效,并且制作成本较高。熔融挤压法采用较低的温度将药物与辅料进行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形成粉末状的药物,从而克服传统制作工艺存在的弊端。熔融挤压法所制得的药物溶出率是传统工艺的30倍,并且不会影响药效。固体分散技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主药成分过大,难以制作成易于吞咽的片剂,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如果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沉淀物,同样对设备和工艺有着较高要求。另外,难溶性药物不一定在肠胃道中渗透性强,因此要避免在肠胃道中形成重晶体,影响药物的疗效。
3.共研磨技术
共研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将环糊精技术与固体分散技术结合,提升制药的效率,该技术能够增加药物表面积,提升溶出率,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二)乳剂和微乳
1.乳剂
液体乳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难溶性药物的吸收效果,但是乳剂的物理性质不稳定,这就需要制成干乳剂,避免对药效产生影响。以麦芽环糊精为载体,酪蛋白钠为乳化剂,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处理,可以得到性质较为稳定的干乳剂产品。以干乳剂形式给药,能够提升药物的释放特性。但是喷雾干燥粉末体积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口服给药较为困难,需要将干燥粉末进行压制成片,保证服药的便捷性。维生素E也可以作为乳剂,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解能力。与溶剂表面的物质进行结合,形成分布均匀、粒径大小一致的混合试剂。
2.微乳
微乳是表面具有活性剂,含油的液体试剂,能够增加药物的亲脂性,提升溶出性能。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生物碱,属于难溶性药物,将紫杉醇与聚乙二醇等物质在氮气流下减压成膜,并进行超声波处理,能够形成微乳化药剂。经过实验发现,微乳能够提升药物的靶向作用,减少对心脏等器官的负面影响。微乳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胶体性载体,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增溶物质。
(三)磷脂复合物
药物与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能够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特性,增强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难溶性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在细胞膜中通透性增加,能够提升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分散状态,与脂质体相似,但内部结构差异较大。磷脂复合物中的磷脂与药物结合,形成排列有序的多层囊结构,进而增加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
(四)纳米混悬剂
技术人員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附加剂存在的条件下,将药物粉碎加工形成混悬剂,能够提升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纳米粒可以增加药物的粘附性,形成稳定型或无定型的过饱和状态,提升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率。纳米混悬剂的粒子表面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尤其在肠胃道壁中,能够延长药物吸收时间,增加生物利用程度,是靶向治疗的有效手段。纳米粒儿悬混剂制度的成本较高,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积极完善相应的制备工艺,发挥其应用优势。
(五)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由生物相容、体内降解的材料制作成的颗粒,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溶出率。固体脂质纳米粒通常以液体的形式口服,或制成粉末状的片剂。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之后,其中纳米粒的粘附性能够增加药物粒子在药效部位的停留时间和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吸收溶出效果。固体脂质纳米粒还能改善药物在肠胃道中的分布状态,保护多肽类药物免受消化酶的降解,提升吸收利用效果。固体脂质纳米粒通常利用乳化沉淀法、高压乳匀法等方式进行制备,制作工艺相对成熟,应用效果显著。
三、结语
为了充分提升药物的吸收效果,制药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制备工艺,对各类难溶性药物进行深入研究,发挥不同制药技术的优势作用,根据药物特性制备口服制剂,提升难溶性药物在药效部位的吸收利用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鹏飞,陈卫东. 纳米乳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8,48(15):1238-1244.
[2]谢元彪,许俊男,陈颖翀,刘阳,岳鹏飞,郑琴,杨明. 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18(10):1788-1793.
[3]董雅芬,胡滨,杨秋娅,娄月芬. 固体分散体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23(01):51-54.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