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科学预见的过程。任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衍生的脉络,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尽管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发展的理论都是来自西方,但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基础,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近代中国的探索。本文通过结合中国近代先驱者们的运动浅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在中国的依据。
【关键词】:中国近代探索运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客观依据
正文: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为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社会主义”戴着神秘的面纱,开始在许多仁人志士的著述学说之中出现。可以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既是中国人反抗自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的代表都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角度和程度怀着极大的热情做着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描述。最终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人。这一过程的实现凝聚了中国各阶级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与努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把原始的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同中国队额大同思想和农民革命传统的"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等革命要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相对完备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美好图画。它规定的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中国农民阶级勇于反抗的无畏革命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是这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披着绝对平均主义的纲领,由于缺乏实现的现实基础而最终破产。但是这种昙花一现的空想,也给了困惑中探索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人们以启示,从而能够在这个方向上有所深入探索。
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变法运动作为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维新领袖康有为把公羊三世说与《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联系起来,提出了他的历史进化论和人道主义的大同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历史据乱世进而为升平世,从而达到小康,再进化为太平世,从而达到大同,这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人类进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康有为认为是为了避免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以及人类的不忍之心,也可以说是人性是人类进化的内在动力。他还根据人性论和三世说具体描绘了一种人道进化的最终目标—大同世界。在他看来,人道之苦皆因九界,只有破除九界,去掉种族,等级,国家的界限,实现男女平等,促使国家消亡,去私产之业,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最后达到众生如一,天下太平,才是真正实现了大同理想。这同样是一种空想,但是这种空想却不同于《天朝田亩制度》所勾画的那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主义的蓝图。他更多的展现了近代人文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当然,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他的《大同书》更多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所以,梁启超把康有为的哲学概括为“博爱派哲学”,“主乐派哲学”,“进化派哲学”和“社会主义派哲学”。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虽然大同思想是公羊“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牵强附会的产物,但这是中国人民在探索道路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客观反应,更不用说以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憧憬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恩格斯认为,傅里叶在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是最伟大的。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这四个发展阶段是傅里叶认为的社会历史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程。因而他的同代人黑格尔和傅里叶一样巧妙的掌握了辩证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康有为和傅里叶也不能划等号,然而他能够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不得不承认这天命史观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打击,就这一点就应该给予他足够的肯定。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开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洞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继天平天国运动和戊戌维新之后,民主主义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改造和发展了大同思想。孙中山讲大同,先以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为主要内容,后来又强调它和共产主义的一致性。简单地说,孙中山的大同社会就是与三民主义相结合,而最终实现人人不独子其子,人人不独亲其亲,使幼有所教,壮有所营,老有所养的“天下为公”。这种带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大同观念的大同社会与资产阶级主张的民享、民有、民治的民主主义以及无产阶级要求的打破贵族即资本专家制的社会主义,这三者进行简单的混合,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来比较,有几个显著特点后无不及:第一,孙中山的大同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反应资产阶级这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基于其“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而生,他把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无产阶级的要求统一起来,这是一个进步:第二,虽然都是以进化论为指导,但是孙中山却强调“突驾”说,注重跨越式发展,这反映在他的社会观上,就是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府,从而实现“天下为公”;第三,虽然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但是他已察觉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力图避免之。这较多的体现在他的“民生”学说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进步性,从而使孙中山有勇气干脆将他的三民主义称为“社会主义”。
科学的革命理论,不仅要设计一个理想的革命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通往这个前景。同时,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与科学理论的诞生息息相关。在西方,由于具备了产生这种理论的主、客观条件,于是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成为了必然,从而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划定了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此时的中国,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一定的水平,必须通过暴力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能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时代与社会强烈呼吁新的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恰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取代了中国本土的空想社会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理论,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尽管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成功的。这种转变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不仅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科学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在自身不能产生这种理论的情况下,急需要这种理论的指导,从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显然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与欧洲有所差别,但是这是由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特殊环境决定的,任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时期内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同时又会对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从中国近代的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我们见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历程。理论的发展为探索活动提供了指引,但是相反的正是这些探索活动为社會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N].南昌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1995-6-30
[2]苗丽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20
[3]周淑莲.社会主义是从空想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J].南方经济.2000-04-25
[4]张瑞军. 论社会主义的价值合理性——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起[A].理论月刊,2015-03-10
【关键词】:中国近代探索运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客观依据
正文: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为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社会主义”戴着神秘的面纱,开始在许多仁人志士的著述学说之中出现。可以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既是中国人反抗自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的代表都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角度和程度怀着极大的热情做着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描述。最终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人。这一过程的实现凝聚了中国各阶级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与努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把原始的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同中国队额大同思想和农民革命传统的"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等革命要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相对完备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美好图画。它规定的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中国农民阶级勇于反抗的无畏革命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是这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披着绝对平均主义的纲领,由于缺乏实现的现实基础而最终破产。但是这种昙花一现的空想,也给了困惑中探索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人们以启示,从而能够在这个方向上有所深入探索。
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变法运动作为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维新领袖康有为把公羊三世说与《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联系起来,提出了他的历史进化论和人道主义的大同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历史据乱世进而为升平世,从而达到小康,再进化为太平世,从而达到大同,这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人类进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康有为认为是为了避免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以及人类的不忍之心,也可以说是人性是人类进化的内在动力。他还根据人性论和三世说具体描绘了一种人道进化的最终目标—大同世界。在他看来,人道之苦皆因九界,只有破除九界,去掉种族,等级,国家的界限,实现男女平等,促使国家消亡,去私产之业,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最后达到众生如一,天下太平,才是真正实现了大同理想。这同样是一种空想,但是这种空想却不同于《天朝田亩制度》所勾画的那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主义的蓝图。他更多的展现了近代人文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当然,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他的《大同书》更多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所以,梁启超把康有为的哲学概括为“博爱派哲学”,“主乐派哲学”,“进化派哲学”和“社会主义派哲学”。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虽然大同思想是公羊“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牵强附会的产物,但这是中国人民在探索道路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客观反应,更不用说以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憧憬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恩格斯认为,傅里叶在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是最伟大的。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这四个发展阶段是傅里叶认为的社会历史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程。因而他的同代人黑格尔和傅里叶一样巧妙的掌握了辩证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康有为和傅里叶也不能划等号,然而他能够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不得不承认这天命史观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打击,就这一点就应该给予他足够的肯定。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开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洞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继天平天国运动和戊戌维新之后,民主主义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改造和发展了大同思想。孙中山讲大同,先以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为主要内容,后来又强调它和共产主义的一致性。简单地说,孙中山的大同社会就是与三民主义相结合,而最终实现人人不独子其子,人人不独亲其亲,使幼有所教,壮有所营,老有所养的“天下为公”。这种带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大同观念的大同社会与资产阶级主张的民享、民有、民治的民主主义以及无产阶级要求的打破贵族即资本专家制的社会主义,这三者进行简单的混合,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来比较,有几个显著特点后无不及:第一,孙中山的大同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反应资产阶级这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基于其“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而生,他把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无产阶级的要求统一起来,这是一个进步:第二,虽然都是以进化论为指导,但是孙中山却强调“突驾”说,注重跨越式发展,这反映在他的社会观上,就是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府,从而实现“天下为公”;第三,虽然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但是他已察觉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力图避免之。这较多的体现在他的“民生”学说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进步性,从而使孙中山有勇气干脆将他的三民主义称为“社会主义”。
科学的革命理论,不仅要设计一个理想的革命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通往这个前景。同时,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与科学理论的诞生息息相关。在西方,由于具备了产生这种理论的主、客观条件,于是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成为了必然,从而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划定了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此时的中国,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一定的水平,必须通过暴力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能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时代与社会强烈呼吁新的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恰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取代了中国本土的空想社会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理论,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尽管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成功的。这种转变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不仅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科学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在自身不能产生这种理论的情况下,急需要这种理论的指导,从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显然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与欧洲有所差别,但是这是由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特殊环境决定的,任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时期内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同时又会对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从中国近代的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我们见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历程。理论的发展为探索活动提供了指引,但是相反的正是这些探索活动为社會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转变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N].南昌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1995-6-30
[2]苗丽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20
[3]周淑莲.社会主义是从空想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J].南方经济.2000-04-25
[4]张瑞军. 论社会主义的价值合理性——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起[A].理论月刊,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