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23—01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实施面临着种种因素的制约[1]。
1、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
1.1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而选择采用的。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系统对互动策略的选择、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受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课堂互动往往表现为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上,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不会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呈现出鲜明的目标多维性特征。
1.2互动过程的生成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环节都是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即是由多个互动反复交替作用的过程。教学互动过程的生成性,是教学互动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的,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互动的模式和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心理特点、参与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教学设备、媒体的条件等为转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或主题来变换互动的模式或方式,如有时采用问答式,有时采用讨论式,有时采用质疑探讨式等。此外,过程的生成性还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或根据媒体提供的学习所必须的途径和资料,适当地调整互动的模式和方式[2]。
1.3互动结果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其有效性。无效的或低效的“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影响、延误教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述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浅薄性、不合理性。那么,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应该是建立在互动目的的明确性,互动内容的深刻性,互动时机的科学合理性,互动结果对学习过程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之上的。
2、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1教师课前联系学生实际研究教材,选择教学策略是互动的基础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按课程的要求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精粹及编者的意图。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年龄特点、学习习惯、方法及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这不但使教师课前的主体作用(吃透教材、教学策略及媒体的选择、设计教学过程等)及课内的主导作用(组织教学、设疑解难、引导沟通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且学生学会的主体作用(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也将得到调动。在教学过程的规划中应主动与学生转换角色,多为学生如何学着想,在教某个知识点时,应自问一问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准备充足否,是否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辅导;为学生的将来的发展,学习时应为其安排哪些活动,才可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动手实践激发创新意识。
2.2学生课前主动感知教材,寻疑问难是互动的必要条件
学生课前的主动感知教材的目的在于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最终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一般来说学生课前的主动,包括预习课文、观察、调查、实验等。“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3教师课内重在引导、启发、点拨是互动的关键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为了学生的发展,应把现时学生的被动学习行为变为主动、自主的行为,把原属于学生的时空归还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这种才能把以“教”为活动中心转变为以“学”为轴心的课堂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依据学生的特点(身、心、认知、技能等),结合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等)的活动;教师还应“敢”字当头,引导学生质疑课本的结论、权威的说话以及自己的说话,为课堂教学的互动提供活力,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提供精神、物质的准备。
教师课内外的主动全是为了学生的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施行分层教学,在以班级为住的教学形式下,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并允许学生对学习目标有选择的权利,对配套的联系、检测、评价等也应有层次性,通过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提高。这不但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也有利于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创造机会,将会成为互动教学的内驱动力。
2.4学生课内主动探求,重在质疑是互动的重要因素
教学课内、外的主动全为了学生的动,而学生的动又必然促进教师的动,这是教学活动实质的体现。主体的活动是素质的载体,“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是其素质的形成、展现、完善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若想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来说要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渐渐学会解决问题;主动去发现自己想发现的,足见学会探索;主动与同学交流,渐渐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不论在课堂学习还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足见养成自己具有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敢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这是互动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学上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动,学生也应努力克服种种障碍,争取主动,从而达成有效的互动。
3、结论
总之,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真正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问道求学释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不断为自己的知识内存扩容、升级。
参考文献:
[1]孔祥明.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18—20
[2]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论坛,2001,(4),5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实施面临着种种因素的制约[1]。
1、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
1.1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而选择采用的。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系统对互动策略的选择、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受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课堂互动往往表现为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上,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不会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呈现出鲜明的目标多维性特征。
1.2互动过程的生成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环节都是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即是由多个互动反复交替作用的过程。教学互动过程的生成性,是教学互动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的,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互动的模式和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心理特点、参与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教学设备、媒体的条件等为转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或主题来变换互动的模式或方式,如有时采用问答式,有时采用讨论式,有时采用质疑探讨式等。此外,过程的生成性还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或根据媒体提供的学习所必须的途径和资料,适当地调整互动的模式和方式[2]。
1.3互动结果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其有效性。无效的或低效的“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影响、延误教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述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浅薄性、不合理性。那么,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应该是建立在互动目的的明确性,互动内容的深刻性,互动时机的科学合理性,互动结果对学习过程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之上的。
2、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1教师课前联系学生实际研究教材,选择教学策略是互动的基础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按课程的要求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精粹及编者的意图。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年龄特点、学习习惯、方法及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这不但使教师课前的主体作用(吃透教材、教学策略及媒体的选择、设计教学过程等)及课内的主导作用(组织教学、设疑解难、引导沟通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且学生学会的主体作用(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也将得到调动。在教学过程的规划中应主动与学生转换角色,多为学生如何学着想,在教某个知识点时,应自问一问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准备充足否,是否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辅导;为学生的将来的发展,学习时应为其安排哪些活动,才可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动手实践激发创新意识。
2.2学生课前主动感知教材,寻疑问难是互动的必要条件
学生课前的主动感知教材的目的在于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最终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一般来说学生课前的主动,包括预习课文、观察、调查、实验等。“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3教师课内重在引导、启发、点拨是互动的关键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为了学生的发展,应把现时学生的被动学习行为变为主动、自主的行为,把原属于学生的时空归还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这种才能把以“教”为活动中心转变为以“学”为轴心的课堂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依据学生的特点(身、心、认知、技能等),结合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等)的活动;教师还应“敢”字当头,引导学生质疑课本的结论、权威的说话以及自己的说话,为课堂教学的互动提供活力,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提供精神、物质的准备。
教师课内外的主动全是为了学生的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施行分层教学,在以班级为住的教学形式下,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并允许学生对学习目标有选择的权利,对配套的联系、检测、评价等也应有层次性,通过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提高。这不但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也有利于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创造机会,将会成为互动教学的内驱动力。
2.4学生课内主动探求,重在质疑是互动的重要因素
教学课内、外的主动全为了学生的动,而学生的动又必然促进教师的动,这是教学活动实质的体现。主体的活动是素质的载体,“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是其素质的形成、展现、完善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若想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来说要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渐渐学会解决问题;主动去发现自己想发现的,足见学会探索;主动与同学交流,渐渐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不论在课堂学习还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足见养成自己具有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敢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这是互动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学上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动,学生也应努力克服种种障碍,争取主动,从而达成有效的互动。
3、结论
总之,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真正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问道求学释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不断为自己的知识内存扩容、升级。
参考文献:
[1]孔祥明.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18—20
[2]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论坛,2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