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节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看似与课堂的精彩无关,但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孩子们“三观”的形成。如果课堂教学不以这些细节为基础,怎能称为“有效”?怎能算作“精彩”呢?而这些细节正是来源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关键词】细节;言传身教;习惯养成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堂精彩的课就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窦桂梅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特别注重细节,她曾说过:“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确,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课堂上,教师要独具匠心,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节来指导、影响、引导学生,使细节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一、注重举止细节现尊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教师作为文明礼仪的化身,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端庄得体的仪表,是内在德行的修炼,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请学生回答问题不用手指而是掌心向上做邀请状,是师生平等的体现;面向学生露出真诚的温暖的微笑,会给学生力量和信心;适度地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半侧身板书,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工整、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些“小事”看似与课堂的精彩无关,但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孩子们“三观”的形成。如果课堂教学不以这些细节为基础,怎能称为“有效”?怎能算作“精彩”呢?而这些细节正是来源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二、捕捉角度细节引思维
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总有一两个“不同”或“另类”,看似“不走寻常路”,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不同”,绽放课堂的精彩。
在一节三年级描写玩具的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精彩片段,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描写,规矩有余而精彩不足。这时,一名学生读到他写的小熊毛绒玩偶,其中一句:“它的毛长长的,软软的,摸上去暖暖的,很舒服,我最喜欢抱着它,把脸在它身上蹭。”我捕捉住“软软的”这个词对这个片段进行点评:“描写一个事物,除了动用视觉、听觉、味觉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还要动用触觉把质感写出来,让你描写的事物有生命,有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拓展了,他们修改后的作文中出现了“又滑又凉的小瓷猫”“尖尖的,摸一下有点扎手的树脂小刺猬”……一个小小的细节,升华了作文指导,成为整堂作文课的亮点。
看似意外而得,实际上是笔者精心备课、认真钻研的结果。笔者本来想在学生展示完再讲解提升,但一个小小的“不同”让笔者的引导与讲解显得自然,顺理成章。“信手拈来”的潇洒背后是精雕细琢教材的深刻。
三、点亮文本细节显匠心
我们常说,备课要做到“常备常新”,即使是一些教了几遍的课文,只要用心钻研,注重细节,也会有所突破。
虽然语文教材几经改革,但是《鹅》这首诗一直是小学低年级的一篇保留篇目。当笔者再次捧起书,反复研读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只鹅还是一群鹅呢?骆宾王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面前是怎样的情景呢?笔者先查了鹅的生活习惯:“喜水性,喜爱在水中浮游;合群性,天性喜群居;警觉性,遇到陌生人高声呼叫,展翅啄人。”读到这里笔者豁然开朗,这不正是骆宾王所描绘的情景吗?一群鹅或在水中,或在岸上。“白毛浮绿水”的那只在水中静静浮游,惬意享受;“红掌拨清波”的那只在追赶鱼虾,奋勇机灵;或许看到了诗人,白鹅们受到了惊吓,所以“曲项向天歌”的那只在岸上引吭高歌。短短四句话,描摹出鹅的三种状态,“红”“绿”“白”色彩明丽,“浮”“拨”“歌”生动有趣,一幅乡间池塘边充满田园气息的中国画跃然纸上,难怪会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难怪几易教材而不改其地位。如果不抓住细节,细细思量,怎能参透这首诗中的精彩呢?怎能领悟作者的匠心独运呢?而“描写了一只鹅还是一群鹅”作为“课眼”,笔者把它设计为本节课的主问题,整堂课围绕着这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讨论,丝丝相扣,和谐交融,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
四、紧扣教学细节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反复练习到形成自覺再到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规范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想要学生书写工整,教师板书就要美观端正,行款整齐,条例清晰;教师板演用尺子画长等号,写清单位名称,规范完整地答题,表示余数的省略号必须是六个小圆点……这样学生才能规范答题,卷面工整。
五、创设情境细节促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重新塑造教师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提升教学品位,必须注重细节。
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月光曲》一文,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揣摩人物的情感,但是难以感悟到文章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抓住创设情境这个细节,用欣赏《月光曲》的音乐代替对文本的分析。安静的教室中,孩子们闭着眼睛,《月光曲》和谐优美的旋律缓缓流淌,放松心情,一边听音乐一边在脑海中勾勒想象《月光曲》表达的画面,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很快,在孩子们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幅画面:“苍茫的夜色中,月亮缓缓升起,在平静的海面上洒下一片银光,轻纱似的微云使夜空更加缥缈。突然一阵狂风卷起滔天巨浪,汹涌的海水激荡出雪亮的浪花,漆黑的海水与雪白的浪花互相交缠着、翻滚着涌上岸边……”乐曲的流转,不断拨动着学生的想象之弦。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这时再进行朗读,或高亢激昂,或低声婉转,尽情发挥各自的体验与情感,读出了真情实感,读出了独特感受。
通过情景创设这个细节,渲染课堂气氛,学生听着乐曲,想象画面,读出情感,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于海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细节为课堂装扮精彩[J].神州,2012(14):118.
【关键词】细节;言传身教;习惯养成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堂精彩的课就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窦桂梅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特别注重细节,她曾说过:“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确,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课堂上,教师要独具匠心,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节来指导、影响、引导学生,使细节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一、注重举止细节现尊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教师作为文明礼仪的化身,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端庄得体的仪表,是内在德行的修炼,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请学生回答问题不用手指而是掌心向上做邀请状,是师生平等的体现;面向学生露出真诚的温暖的微笑,会给学生力量和信心;适度地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半侧身板书,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工整、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些“小事”看似与课堂的精彩无关,但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孩子们“三观”的形成。如果课堂教学不以这些细节为基础,怎能称为“有效”?怎能算作“精彩”呢?而这些细节正是来源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二、捕捉角度细节引思维
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总有一两个“不同”或“另类”,看似“不走寻常路”,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不同”,绽放课堂的精彩。
在一节三年级描写玩具的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精彩片段,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描写,规矩有余而精彩不足。这时,一名学生读到他写的小熊毛绒玩偶,其中一句:“它的毛长长的,软软的,摸上去暖暖的,很舒服,我最喜欢抱着它,把脸在它身上蹭。”我捕捉住“软软的”这个词对这个片段进行点评:“描写一个事物,除了动用视觉、听觉、味觉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还要动用触觉把质感写出来,让你描写的事物有生命,有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拓展了,他们修改后的作文中出现了“又滑又凉的小瓷猫”“尖尖的,摸一下有点扎手的树脂小刺猬”……一个小小的细节,升华了作文指导,成为整堂作文课的亮点。
看似意外而得,实际上是笔者精心备课、认真钻研的结果。笔者本来想在学生展示完再讲解提升,但一个小小的“不同”让笔者的引导与讲解显得自然,顺理成章。“信手拈来”的潇洒背后是精雕细琢教材的深刻。
三、点亮文本细节显匠心
我们常说,备课要做到“常备常新”,即使是一些教了几遍的课文,只要用心钻研,注重细节,也会有所突破。
虽然语文教材几经改革,但是《鹅》这首诗一直是小学低年级的一篇保留篇目。当笔者再次捧起书,反复研读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只鹅还是一群鹅呢?骆宾王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面前是怎样的情景呢?笔者先查了鹅的生活习惯:“喜水性,喜爱在水中浮游;合群性,天性喜群居;警觉性,遇到陌生人高声呼叫,展翅啄人。”读到这里笔者豁然开朗,这不正是骆宾王所描绘的情景吗?一群鹅或在水中,或在岸上。“白毛浮绿水”的那只在水中静静浮游,惬意享受;“红掌拨清波”的那只在追赶鱼虾,奋勇机灵;或许看到了诗人,白鹅们受到了惊吓,所以“曲项向天歌”的那只在岸上引吭高歌。短短四句话,描摹出鹅的三种状态,“红”“绿”“白”色彩明丽,“浮”“拨”“歌”生动有趣,一幅乡间池塘边充满田园气息的中国画跃然纸上,难怪会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难怪几易教材而不改其地位。如果不抓住细节,细细思量,怎能参透这首诗中的精彩呢?怎能领悟作者的匠心独运呢?而“描写了一只鹅还是一群鹅”作为“课眼”,笔者把它设计为本节课的主问题,整堂课围绕着这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讨论,丝丝相扣,和谐交融,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
四、紧扣教学细节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反复练习到形成自覺再到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规范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想要学生书写工整,教师板书就要美观端正,行款整齐,条例清晰;教师板演用尺子画长等号,写清单位名称,规范完整地答题,表示余数的省略号必须是六个小圆点……这样学生才能规范答题,卷面工整。
五、创设情境细节促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重新塑造教师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提升教学品位,必须注重细节。
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月光曲》一文,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揣摩人物的情感,但是难以感悟到文章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抓住创设情境这个细节,用欣赏《月光曲》的音乐代替对文本的分析。安静的教室中,孩子们闭着眼睛,《月光曲》和谐优美的旋律缓缓流淌,放松心情,一边听音乐一边在脑海中勾勒想象《月光曲》表达的画面,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很快,在孩子们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幅画面:“苍茫的夜色中,月亮缓缓升起,在平静的海面上洒下一片银光,轻纱似的微云使夜空更加缥缈。突然一阵狂风卷起滔天巨浪,汹涌的海水激荡出雪亮的浪花,漆黑的海水与雪白的浪花互相交缠着、翻滚着涌上岸边……”乐曲的流转,不断拨动着学生的想象之弦。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这时再进行朗读,或高亢激昂,或低声婉转,尽情发挥各自的体验与情感,读出了真情实感,读出了独特感受。
通过情景创设这个细节,渲染课堂气氛,学生听着乐曲,想象画面,读出情感,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于海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细节为课堂装扮精彩[J].神州,2012(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