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积极创设情境,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是优化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创设
教学情境
培养能力创设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下面谈一谈本人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心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将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 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上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并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因此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中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说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和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握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三、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容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泡沫灭火器、粉尘灭火器、CO2灭火器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点之后,给学生创新空间,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设计简易的灭火器。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制简易灭火器。他们用空矿泉水瓶代替钢瓶,用已用过的粗圆珠笔铅筒在瓶颈处钻一个小洞并安好,在瓶中放一个用细线记住的装满浓盐酸的小试管,瓶中装一小烧杯自配的浓碳酸钠溶液,盖紧瓶盖,将瓶子倒立过来,就能看到瓶中喷出泡沫。再比如学习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它们微观内部结构,化抽象为形象,将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璀璨的光芒,没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金刚石居然很快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他既诧异,更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急于想弄清金刚石到底到哪里去了,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很好组织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觉的渗入到认识过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情境
培养能力创设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下面谈一谈本人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心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将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 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上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并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因此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中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说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和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握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三、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容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泡沫灭火器、粉尘灭火器、CO2灭火器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点之后,给学生创新空间,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设计简易的灭火器。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制简易灭火器。他们用空矿泉水瓶代替钢瓶,用已用过的粗圆珠笔铅筒在瓶颈处钻一个小洞并安好,在瓶中放一个用细线记住的装满浓盐酸的小试管,瓶中装一小烧杯自配的浓碳酸钠溶液,盖紧瓶盖,将瓶子倒立过来,就能看到瓶中喷出泡沫。再比如学习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它们微观内部结构,化抽象为形象,将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璀璨的光芒,没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金刚石居然很快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他既诧异,更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急于想弄清金刚石到底到哪里去了,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很好组织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觉的渗入到认识过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