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命的最后时刻:陨石地震与天人感应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陨石雨这一则消息,在民间,在老百姓那里,引发了不少傳说,不少人议论:“这陨石雨,可是百年不遇,听说落下了三块大石头。这三块大石头,就是说中国必有三个大人物要归天了。”“可不是嘛,三个领袖,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都是1976年逝世。”
  他默默地仰望天空
  1976年,毛泽东已进入83高龄。4月22日黄昏,孟锦云坐在沙发上翻看当天的报纸,也许是翻动报纸的细微声音惊动了毛泽东,他问道:“报上都有些什么新闻啊?”
  说来也巧,当时孟锦云也正在看一段新闻,“您要听新闻,这儿正好有一段。”她慢慢念起来:“新华社长春1976年4月21日电:最近,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间一颗陨石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中。由于这颗陨石与稠密的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飞至吉林地区上空时,燃烧、发光、成为一个大火球,于8日15时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上空发生爆炸。陨石爆炸后,以辐射状向四面散落。”
  读着读着,孟锦云突然发现毛泽东坐了起来,这可是从来没见过的事。孟锦云感到有些奇怪,忙放下手里的报纸,准备去问毛泽东有什么事,但毛泽东又是用手势制止了她,并说:“读下去,我在听。”
  孟锦云又接着读起来:“大量碎小陨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区……最大的三块陨石沿着原来飞行的方向继续向西偏南方向飞去……最后一块陨石在15时2分36秒坠地时,穿破1.7米厚的冻土层,陷入地下6.5米深处,在地面造成一个深3米,直径2米多的大坑,当时震起的土浪高达数十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以外……最大的三块陨石,每块重量超过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公斤,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陨石的重量(1078公斤)。这次陨石雨,无论是数量,重量和散落的范围,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孟锦云读完这段消息之后,又开始读另一段新闻,毛泽东马上说:“小孟,就读到这里吧,不用再往下读了。”毛泽东边说,边穿上了拖鞋,孟锦云上前搀扶,他慢慢地向前走去。看来,毛泽东被一种情绪笼罩着,他的脸上现出一种思虑,一种不安,一种激动。
  孟锦云问道:“主席,天上怎么会一下子落下那么多的石头呢?也太巧了,还没伤人。”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回答孟锦云的提问:“这种事情,历史上可屡见不鲜噢,史有明载的就不少,野史上的更多了。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做天人感应。说的是人间有什么大变化,大自然就会有所表示,给人们预报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毛泽东说到这里,稍稍停了一下,然后接着说:“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死都死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噢。”毛泽东似乎压抑了自己的激动,转换了个平静的语调,“不过,要是谁死都掉石头,地球恐怕早就沉得转不动了……”
  毛泽东又在屋里走了几步,然后坐在沙发上问孟锦云:“我说的这些,你信不信呢?”
  孟锦云看了毛泽东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信,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编的。”
  孟锦云说完之后,似乎又觉得没有把握,她也很想听听毛泽东的看法。于是,她又好奇地反问:“大人物要死的时候,天上会掉下大石头您真信吗?”
  毛泽东没有马上回答,他沉思了一会儿,才说:“古人为什么要编造这些?”像是回答,又像是提问。
  听到陨石雨消息的这一天下午,毛泽东不止一次地站到窗前,望着渐渐昏暗下来的天空,每次时间都很长很长。仿佛那神秘昏暗的天空上,有谁书写了只有他才读得懂的文字。
  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
  1976年,自从7月中旬以来,毛泽东的睡眠总是不好。孟锦云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之后,常常为他的睡眠而发愁,使他能睡好觉,这成了孟锦云的一个很重要的护理任务。
  7月28日这天,毛泽东睡得很好,孟锦云心里简直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于是便在一旁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忽然,孟锦云觉得有人在用力摇她的椅子,她被惊醒了,马上站起来,发生了什么事?耳边传来了玻璃震动的哗哗的响声,她发现卧室里的窗帘正在抖动。她往毛泽东的床上一望,看见他依旧躺在那里,很踏实,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在孟锦云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时,护士小李、小俞已经从卧室门口进来了,实际上是急忙跑进来的。只听小俞慌里慌张地说:“小孟,地震了,大厅里的窗户震得好响。主席怎么样?没事吧?”
  也不知是谁的主意,孟锦云她们几个人,从毛泽东床边的小柜子里拿出一条床单,几个人一人抻一个角,撑在毛泽东床上面,为的是怕天花板上掉下什么东西砸着他。她们一声不响地抻着,几分钟过去了,毛泽东睁开了眼睛,翻了翻身,他忽然发现了自己头上面的那条床单,他略微转动头,向上面,向左右看看,他有些奇怪了,微微一笑,然后说:“怎么?抻床单做什么?”
  孟锦云听见毛泽东笑着发问,便马上回答:“主席,刚才发生了强烈地震,小李他们吓得不得了,赶快跑来,保护您呢。”
  毛泽东听了,似乎觉得十分好笑,又很好玩。他不慌不忙地说:“地震了,越震我倒睡得越香噢,这叫地震不醒安如山嘛。”
  孟锦云说:“我们都紧张坏了,您还有心思开玩笑。”
  大约4点59分的样子,张耀祠来到了毛泽东的会客厅。他通知孟锦云: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根据预测,近期很可能还会有余震。主席目前住的房子不太牢固,需要让他马上搬家,搬到新建的202房间去,那所房子安全些。
  毛泽东对搬家的事没有表态,只是紧接着问:“这次地震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简报?”
  孟锦云听到毛泽东询问有关地震的情况,她便赶紧把刚刚送来没多久的一份简报清样拿来给他读了一遍:“……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震中在北纬39.4度,东经118.1度,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毛泽东听了之后,显出一种少有的焦虑。
  在孟锦云的劝说之下,毛泽东同意搬家。20多分钟之后,搬家就开始了。所谓搬家,其实,比一般人搬家简单多了。202那所房子,虽然毛泽东一直末搬进去住,但一切都是按随时来住在管理着,每天打扫卫生,开窗换空气,调节温度,里面的一切设施齐备,只要进来就能住。
  1976年7月31日上午,毛泽东搬进了202新房。这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的第三天,但在这里住了不到40天,他就永远离别了尘世。
  毛泽东去世之后,陨石雨这一则消息,在民间,在老百姓那里,引发了不少传说,不少人议论:“这陨石雨,可是百年不遇,听说落下了三块大石头。这三块大石头,就是说中国必有三个大人物要归天了。”“可不是嘛,三个领袖,周恩来、朱老总、毛主席,都是1976年逝世。”“那块最大的陨石,1700多公斤,就是象征着毛主席……”“那些小的陨石,就是指唐山大地震死的那些人。”
其他文献
一个职务不少地干到军长  钱树根,193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石塘湾镇柘泾村(天授村)。1954年月,钱树根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炮兵学校。1956年10月,钱树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炮校毕业后,钱树根被分配到广州军区47军。该军的前身是四野的十纵,辽沈战役中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就是这个纵队打的。  197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并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为加强西北边境的防卫力量,47军奉命调
期刊
1935年,在红军的连续打击下,刘湘喘息未定,蒋介石乘机以一纸手令剥夺了刘湘的军事指挥权,并调薛岳部到达成都附近,此前为堵截红四方面军而由甘入川的胡宗南部也已控制了川北地区。  劉湘对蒋介石进入四川颇多顾虑,当蒋介石提出要调10个师的中央军入川协助作战时,刘湘以川人与客军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为由予以拒绝。  蒋介石在川军遭到红军打击导致一系列失败的时候,仍然命令中央军嫡系精锐吴奇伟部3个师在后方南充待
期刊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直在为人民的福利而奋斗。而对于家人,毛泽东则严格要求。正如毛新宇所说,不追求做官追求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是爷爷毛泽东的一贯教导。“文革”之后,毛家的后人渐渐走出政治舞台,在毛泽东的直系后代中,目前没有一个人在政坛做官。  目前毛泽东的直系后代,分别有女儿李敏(与贺子珍1936年所生)、李讷(与江青1940年所生)、孙子毛新宇(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出生)、外孙孔继宁
期刊
一场误会使之成为俄文“学霸”  1938年5月下旬,时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的刘亚楼,受中共中央委派,和卢冬生、李天佑、杨至成、谭家述、钟赤兵等经新疆,前往苏联,赴世界著名军事院校、素有“苏联红军大脑”之称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  身在异国他乡,最困难的莫过于语言关。苏联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为了解决中国留学生的难题,特地派来了一些辅导人员。辅导刘亚楼的是年轻漂亮的中国姑娘苏丽娃。她是中国工人运动领袖
期刊
孔继宁,1962年出生在中南海,他是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孔继宁是毛泽东第三代后人中最年长者,现任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外孙辈中唯一与外公有过接触的人  2007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开始播出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由孔继宁担纲主持。而这名主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  “在毛
期刊
王效芝,1972年出生,他是李讷的儿子,原名徐小宁,后改名王效芝,效仿其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王效芝继承了毛家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并选择了一条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独立生活道路:下海经商。  李讷简朴的婚礼  1965年暑假,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解放军报》当编辑。1966年,26岁的她,担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此时,她化名“萧力”,亦即“小李”的谐音。  不过,李讷没干多久总编辑,
期刊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在孔东梅看来,母亲李敏的命运十分坎坷。“但妈妈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和父亲自由恋爱……他们一辈子非常相爱。”  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妈妈很朴素,我从来没有见她戴过一件首饰”;  “妈妈特别温柔,特别谦让别人,非常爱孩子”;  “妈妈当年挺难的,她夹在外婆和外公之间,性格又不是很泼辣,既要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顾及外公很多…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提起毛泽东的侄子,熟知的是毛远新。其实,毛泽东还有一个侄子,名叫贺麓成。贺麓成是毛泽覃烈士和贺怡的儿子,1935年出生,原名毛楚成(又名毛岸成)。他是毛氏家族中不多见的高级技术专家。  寻亲路上痛失母亲  贺麓成原名毛楚成(又名毛岸成),他既是毛泽东的侄子,又是毛泽东的姨侄儿——他是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子,其母贺怡的胞姐便是毛泽东之妻贺子珍。贺是母姓,“麓”是湖南岳麓山之意,表示对
期刊
抢关东国共角逐战锦州辽沈尘定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展,解放军日益壮大、国民党军日见萎缩,国共双方的武装力量由以强剿弱到势均力敌,不但使蒋介石对于自己要3个月消灭共产党的大话脸红,更认识到同毛泽东的较量不是可以用时间来推算的。而毛泽东却明确指出彻底打败国民党可以在3到5年之间完成。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蒋介石集团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决战,12日打响辽沈战役,11月4日战役结束,歼
期刊
李莉,毛远新之女,1977年1月出生时,其父毛远新刚刚被关押3个月,母亲全秀凤也正在隔离审查。李莉10个月时高烧不退,导致双耳失聪。后在毛远新的指导下,李莉考上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美术班,并走上工作岗位。  毛远新的妻子系王洪文介绍  1972年,毛远新与全秀凤结婚。全秀凤曾是上海织袜厂女工。毛远新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联络员”。  毛远新跟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