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爱 爱须眉也爱红颜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与不少女同性恋者交谈,她们所共有的一个认识是,女人比男人更能理解女人,这也是她们之所以选择同性恋伴侣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唱起《爱的代价》这首歌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淡淡哀伤背后那个来自影片《心动》的故事。即便看过这部张艾嘉的作品,人们也往往只记住了其中小柔(梁咏琪)和浩君(金城武)那段纯真甜美如玻璃般脆弱的初恋,而忘记了片中另一位女主角陈莉(莫文蔚)。身为密友,她无法克制地深爱着小柔,并为报复小柔的拒绝而嫁给了浩君。她对浩君的感情更是微妙,有对小柔的情愫移转,也仿佛真的有爱情存在。三个人,三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最终落得无奈收场。若没有陈莉这个穿针引线的悲剧人物,影片再美,也只是一个落入俗套的爱情故事。
  人们选择忘记陈莉,因为她的爱情并不为世俗接受。友谊与爱情,这条界限究竟能有多明晰,确实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同性间的情感已经让人无法认同,一个女子又怎么可以同时爱着同性与异性的两个人?
  但即便不为传统所理解,双性恋现象无可厚非的一直存在于社会中。而且它的存在概率,比我们所想象的都要高得多。
  
  恐同心理让人忽略了
  
  著名的美国性学博士金赛有过一个颇受非议的研究报告,他将人的性取向设定为由零到六的区间,假设彻底同性恋者在数字零的一端,而彻底异性恋者在数字六的一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会落在中间而并非零或六的两个极端。换句话说,实际大多数人都有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同性恋倾向。
  这项研究的基础是大规模的样本调查。许多后期研究也同时表明,对于性取向采用两分法的绝对处理并不合适,金赛所提出的区间设定更符合实际情况。试想,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双性恋定义为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端之间的范围,那么,无论是否被传统观念接受,双性恋的取向确实存在于多数人的潜意识中,而并非个别人的“病变”现象。而且这种潜在取向的实际发生机率往往女性大干男性。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性由于情感细腻,对于自己潜在性向的觉醒程度要高于男性。情心理咨询师接收到的女性关于自己性向身份的确认咨询要远远高于男性,女同性恋热线的数据分析也显示,许多女性都对自己的双性恋倾向有较明确的认识。但这种初步的认识并不会直接引导产生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行为,主要是出于社会和家庭压力等原因。大多数女性对最终确认自己的双性恋身份还是很迟疑,具有非常强烈的恐惧心理。
  这种畏惧感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恐同心理”,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同性恋倾向如此普遍存在却往往被人们所刻意忽略。
  
  双性恋在西方
  
  许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如丹麦荷兰等,对同性恋者逐步认可并予以合法社会地位。不少国外女性都开始勇于承认自己的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即所谓的“出柜”(out of the closet)。伦敦大学近期的一个项目针对女性同性恋意识的觉醒及其所带来的双性恋现象和社会影响做了专门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是:
  其一,女性的双性恋倾向是,一直普遍存在而非近期产生的,从古罗马古希腊的神话中就已经可以觅得双性恋女神的形象和传奇故事。双性恋是和异性恋,同性恋相对等的自然性取向。但这种自然倾向在现代社会中一直受到压制;
  其二,随着同性恋逐步受到认可,双性恋者公开身份的倾向在近年中也有明朗化趋势,英国及爱尔兰的女双性恋者统计数据大幅上升;
  其三,女性双性恋者的存在对社会家庭结构的影响并不非常大。双性恋不等同于多偶结构,而只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来自两个性别),一旦选定,双性恋者(尤其是女性性恋者)—般都会仍然忠于一个伴侣。
  在西方国家中,当下一个非常热门的词叫作“酷儿”(queer),意指所有不属于常规性取向的弱势人群。该群体主要分为四类,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群(英文中将这四类人的缩写拼合起来简称为LGHT)。随着这个弱势群体的集体意识崛起,他们对于自己正常社会地位的要求也日趋强烈。
  
  双性恋国内现状
  
  不同于西方社会,国内的环境并没有开放到能使得酷儿们坦诚自己的身份并无所顾忌。女双性恋者即便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觉醒,甚至已经发展了同性关系,但在性意识的彻底转换上还是会有一定的保留,并不会完全舍异性恋的取向。从社会关系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许多国内的女同性恋者都依然会选择婚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其一,对于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恐惧是更重要的因素。这些都给双性恋的发展创造了究竟。就像笔者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四十多岁女同性恋中学教师,她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确认了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可还是选择了婚姻,现在有家庭有小孩,并认为对丈夫也有一定程度的感情。但她仍保持和自己女性伴侣的私下往来,认为这是目前所能采取的最好处理方式。或许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国内女双性恋者所选取的生存方式。
  另一种使得女性发生双性恋的可能大于男性的原因是,在感情关系中,女性对于情感的需求往往高于生理需求,女性同性之间会较异性之间更容易能产生更好的理解与沟通。这就好比女性之间能有非常密切的朋友关系,俗称“闺蜜”“姐妹淘”等等,因为很多时候女性思维和男性思维并不能很好的交流,只能从同性身上得到理解和认同。不难解释这种思维上的依赖性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产生超乎友谊的情感关系。
  
  认识你自己
  
  曾与不少女同性恋者交谈,她们所共有的一个认识是,女人比男人更能理解女人,这也是她们之所以选择同性伴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西方的社会性别学研究给出了更为深刻的一个解释——女性较于男性一直受到社会性别地位的歧视,这种长久的受压制关系导致了女性开始对于自己的社会性别关系重新思考,并认识到,要谋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男权主导的性关系结构,即选择同性恋或双性恋取向。当然这种解释并不能生搬硬套的应用到具体的个人例子上,毕竟绝少有人会因为如此庞大的理论思考而选择自己的性倾向。但这种理论无疑给出了一个深层的趋势理解。
  即便关于双性恋的普遍潜在性在社会学中已经有了非常翔实的理论基础和实例调查,但真正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还是相当的不容易。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思考过自己居然也会潜有同性恋的性取向。经常被引用,也是最直接的一个例子是从生理角度来引证,报纸杂志上那些曲线毕露姿态诱惑的女性内衣模特图片,不仅会给男性带来性兴奋,对女性也有相当程度的同等作用。
  当然,合理性并不等于普适性,潜在并不代表应当发展。双性恋倾向应当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展的假想显然是荒谬的。认清这种普遍的潜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作判断,不至于因为社会压力的误导而压制自己的本能倾向。
  爱须眉还是爱红颜,或者两者兼爱,这个选择题与道德无关,与伦理无关,更与世俗无关,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只要你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其他文献
期刊
图:各大品牌     来到春夏,怎能不说花花草草,这样阳光灿烂的季节,一如既往,大大小小的Flower print依旧穿插出现在不同的fashion show当中,为整个时装世界带来七彩缤纷的热闹气氛,去年秋冬季着重精致写实的花花图案,而今年的Flower print则充满艺术感,为女士营造出花枝招展的复古韵味。仿佛是到各国的“花园”中去领略异国文化获取灵感而设计出的,与其说是一种时尚,不如说是多
期刊
期刊
刘燕军:著名演员,制片人,擅长婚姻类电视剧制作,曾于2001年负责拍摄了《结婚十年》,收视率创了榜首,此片播出后,引起了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群的极大关注与反响,2003制拍摄了《中国式离婚》,主演了《刑警制命》《幸福生活》等著名电视剧。     第一个三年-----日子是灰暗而迷茫的,爱情是生命中唯一的光芒  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从小没有机会受到艺术的重陶,但有幸的是,母亲在我读小学时调到图书馆去当管理
期刊
期刊
期刊
用旋风比喻乔什·哈奈特是不会错的,有时候他轻轻用深邃的眼神扫射一下银幕,都会让人的心里激灵一下。他本来更像是阿尔帕西诺一样可以慢慢发酵,而他又和所有Y世代少年一样,是那样鲜活,爽朗得令人不知所措。甚至连一向矜持的美国娱乐周刊都为他不吝笔墨,说他:“有如经典青少年电影《养子不教谁之过》中,詹姆士狄恩再世”。    这个眼神清白的巨蟹座孩子,微笑浸透着古龙水的迷离,身体里孕育着荷尔蒙的轻狂。尽管学历只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