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昼夜节律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之一.昼夜节律的产生扣维持依赖于多种时钟基因.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昼夜节律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之一.昼夜节律的产生扣维持依赖于多种时钟基因.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表现在:(1)时钟基因广泛表达于心脑血管系统,并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2)心率、血压、血儿茶酚胺水平等心脑血管系统核心指标均表现出昼夜节律变化;(3)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频率随时间昼夜波动;(4)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病症与时钟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5)时钟基因对于血管内皮的再生和功能至关重要.该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雷公藤红素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Hep3B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观察两药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手段之一.近年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PDR取得一定成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既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又可弥补单独注射贝伐单抗治疗PDR的不足.两者联合用于治疗PDR短期内安全有效,但有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进展,玻璃体再积血,视网膜下
器官移植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大医学进展之一,这项技术为许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解决供体相对缺乏和促进移植物远期存活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物作为一种异物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予以破坏和清除的过程,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基础免疫学的不断进展,白细胞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基本明确,而血小板活化在移植排斥和移植物失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较少.近来,人们对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代表的血管重建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在支架安置术后仍出现无复流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尚无定论.目前研究认为,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TGF-β/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HFSC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阳性组及10-1
地西泮类药物属镇静催眠药,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睡眠依赖于安眠药.当一般性的镇静药(如地西泮等)难以奏效,逐渐改用中枢性催眠药,且剂量逐步增大时,安眠药中毒就有可能发生.出于自杀目的而服用大剂量安眠药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目的 测定胃炎灵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和柚皮苷在牛血清白蛋白、大鼠血浆、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胃炎灵颗粒中3种成分在牛血清白蛋白、大鼠血浆、人血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累及肾脏,同时伴眼、耳等其他器官损害的遗传性疾病,具有多种遗传方式.临床上以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眼部改变为特征.AS可伴有多种眼部改变,但通常认为特征性眼部异常仅包括前圆锥状晶状体、黄斑部视网膜斑点及赤道部视网膜斑点三种.AS患者的眼部表现不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亦有助于评价肾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眼部治疗主要针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