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名著,能使学生走近伟大的灵魂,使文化得以传承,使心灵得以解放,使精神得以传递。《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明确要求: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自从新课改把名著阅读纳入语文中考范围以来,名著阅读课开始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但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许多困难,粤北学校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一)功利性阅读,让名著阅读流于形式
越来越多师生为应付中考,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致使初中名著阅读走向“伪”阅读的迷途。这些做法,与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背道而驰。近年来名著阅读考查的变革,唤醒名著回归真正阅读。不少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想尽办法扭转这一局面,但仅靠个别语文教师却很难改变名著阅读受冷落及功利化阅读的现状。
(二)缺少阅读的时间,让名著阅读受冷遇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作业与大大小小的考试,学段越往后应试性学习的比重就越大,学生没有心力、没有时间顾及课外阅读。为考一所好学校,许多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在教材上,而将课外阅读抛之脑后。学生好不容易有个双休日,可大都被大量的作业和补习班挤占了时间。
(三)多元文化的影响,让经典名著失去诱惑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脑、手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字时代中长大。他们从小就与电视的动画、卡通漫画相伴,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文字不感兴趣,在他们眼中漫畫、青春小说里面很多故事情节虽然比较虚幻,但读起来感觉很亲切、轻松。于是,中学生对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
(四)考评手段单一,让名著阅读的开展停滞
学校经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影响了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也是造成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工作开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二、实施名著阅读的策略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名著阅读教学不能再如此功利化,学校应该由上至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相应的对策,还“名著阅读”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高度重视名著阅读整体规划,浓化名著阅读的氛围
据笔者了解,就本人所在的区内各学校,语文教师大都没有对名著教学宏观把控。七八年级语文教师对名著导读课不太重视,口头上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却没有实际的监督和指导,更没有相应的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到了九年级迫于中考压力,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名著阅读要回归真正阅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需监督名著阅读工作的开展,学校需注重初中三年名著阅读的整体规划,统一七、八、九各年级的推荐书目,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并通过开展诸如读书报告会、名著导读课、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阅读与交流,使学生爱读书、比读书、谈读书,使校园读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体现。
(二)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打开阅读之窗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阅读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水滴石穿之功效。为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可每周设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并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进行阅读。建议学生在每个假期读两本长篇名著——教材每册书后都推荐两本名著,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进入状态,进行阅读。
教师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
(三)以导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的知识结构、阅读体验、阅读情趣、生活阅历尚且稚嫩,部分名著难以像消遣文学一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难以体味到其中的魅力。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产生阅读的欲望,并从中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才能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因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
首先教师要熟悉名著导读中的“主要内容、精彩选篇及其点评、探究思考”等,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其次,确定好每部名著阅读的“道”和“路”。在明晰一部名著的教学价值后,确定阅读的方向、重点。如《骆驼样子》的导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品味精彩的片段,感受生动的平民形象和富于魅力的老北京风情;了解祥子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描写自己有过的与样子渴望拥有自己的车相类似的经历和心理。同时在保证学生读完原著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电影《骆驼祥子》,然后对原著和电影的内容、人物等开展读书报告会。
(四)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应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明象,循文悟道。
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
如“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
2.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
3.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等内容。
4.编写课本剧表演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片段,编写成课本剧分角色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认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携风待雨往前走,还“名著阅读”一片晴朗的天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典名著的阅读将会成为初中生课余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著阅读会真正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成为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伊甸园”。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一)功利性阅读,让名著阅读流于形式
越来越多师生为应付中考,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致使初中名著阅读走向“伪”阅读的迷途。这些做法,与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背道而驰。近年来名著阅读考查的变革,唤醒名著回归真正阅读。不少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想尽办法扭转这一局面,但仅靠个别语文教师却很难改变名著阅读受冷落及功利化阅读的现状。
(二)缺少阅读的时间,让名著阅读受冷遇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作业与大大小小的考试,学段越往后应试性学习的比重就越大,学生没有心力、没有时间顾及课外阅读。为考一所好学校,许多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在教材上,而将课外阅读抛之脑后。学生好不容易有个双休日,可大都被大量的作业和补习班挤占了时间。
(三)多元文化的影响,让经典名著失去诱惑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脑、手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字时代中长大。他们从小就与电视的动画、卡通漫画相伴,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文字不感兴趣,在他们眼中漫畫、青春小说里面很多故事情节虽然比较虚幻,但读起来感觉很亲切、轻松。于是,中学生对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
(四)考评手段单一,让名著阅读的开展停滞
学校经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影响了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也是造成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工作开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二、实施名著阅读的策略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名著阅读教学不能再如此功利化,学校应该由上至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相应的对策,还“名著阅读”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高度重视名著阅读整体规划,浓化名著阅读的氛围
据笔者了解,就本人所在的区内各学校,语文教师大都没有对名著教学宏观把控。七八年级语文教师对名著导读课不太重视,口头上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却没有实际的监督和指导,更没有相应的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到了九年级迫于中考压力,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名著阅读要回归真正阅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需监督名著阅读工作的开展,学校需注重初中三年名著阅读的整体规划,统一七、八、九各年级的推荐书目,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并通过开展诸如读书报告会、名著导读课、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阅读与交流,使学生爱读书、比读书、谈读书,使校园读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体现。
(二)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打开阅读之窗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阅读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水滴石穿之功效。为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可每周设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并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进行阅读。建议学生在每个假期读两本长篇名著——教材每册书后都推荐两本名著,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进入状态,进行阅读。
教师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
(三)以导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的知识结构、阅读体验、阅读情趣、生活阅历尚且稚嫩,部分名著难以像消遣文学一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难以体味到其中的魅力。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产生阅读的欲望,并从中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才能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因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
首先教师要熟悉名著导读中的“主要内容、精彩选篇及其点评、探究思考”等,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其次,确定好每部名著阅读的“道”和“路”。在明晰一部名著的教学价值后,确定阅读的方向、重点。如《骆驼样子》的导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品味精彩的片段,感受生动的平民形象和富于魅力的老北京风情;了解祥子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描写自己有过的与样子渴望拥有自己的车相类似的经历和心理。同时在保证学生读完原著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电影《骆驼祥子》,然后对原著和电影的内容、人物等开展读书报告会。
(四)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应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明象,循文悟道。
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
如“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
2.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
3.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等内容。
4.编写课本剧表演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片段,编写成课本剧分角色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认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携风待雨往前走,还“名著阅读”一片晴朗的天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典名著的阅读将会成为初中生课余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著阅读会真正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成为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伊甸园”。